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爱尔康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不同柔软度表面的接触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418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镜片,尤其是SiHy接触镜片,其包含其上覆盖有外表面水凝胶层的镜片本体材料并且具有后表面和相反的前表面。该外表面水凝胶层由前外水凝胶层和后外水凝胶层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触镜片的特征在于其后(BC)表面与前(FC)表面之间的表面柔软度具有差异。面与前(FC)表面之间的表面柔软度具有差异。面与前(FC)表面之间的表面柔软度具有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不同柔软度表面的接触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接触镜片,其后表面(底弯曲表面)比其相反的前表面(正弯曲表面)的表面模量低。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制造这种接触镜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已作出许多尝试来开发佩戴舒适度改善的接触镜片。
[0003]一个实例是将可浸出性润湿剂包含在接触镜片中(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4,045,547、4,042,552、5,198,477、5,219,965、6,367,9296,822,016、7,279,507、8,030,369和9,804,295)。
[0004]另一实例是将生物活性剂和疏水性舒适剂包含在接触镜片中(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10,155,349)。
[0005]此外,另一实例是开发一类新的软性接触镜片,水梯度接触镜片。此类新的软性接触镜片已经首先作为日抛型接触镜片触镜片已经首先作为日抛型接触镜片(爱尔康(Alcon))开发并成功引入市场中。还开发了周抛型或月抛型水梯度软性接触镜片(参见,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9

0179055 A1)。此类新的软性接触镜片特征在于具有水梯度结构配置、在从接触镜片的芯到表面观察到水含量的增高、在接近并且包括接触镜片表面的区域中达到最高水含量(参见,US 8480227,其整体通过援引并入本文中)。这种独特的设计可以提供高度润滑且极其柔软、富含水的镜片表面,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越的佩戴舒适性。
[0006]另一实例是制造具有模拟人眼角膜的表面纹理的纳米纹理表面的接触镜片(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9,244,195)。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性接触镜片、优选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其后表面比其相反的前表面更软。
[0008]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软性接触镜片、优选这种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的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此方面和其他方面(包括任何组合方式的各种优选的实施例)从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将变得显而易见。详细说明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并且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限定。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是明显的,在不背离本披露的新颖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许多变化和修改。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意性描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接触镜片的结构配置的剖视图。
[0011]图2示意性示出用于利用Optics11 Puima纳米压痕仪对接触镜片进行纳米压痕测量的镜片支架。
[0012]图3示意性示出低相干干涉仪(LCI)。
[0013]图4示出使用位于镜片上方的扫描探针在LCI系统上收集的数据。x轴是作为光程距离(OPD)测量的相对位置(或深度),以微米为单位;y轴是来自低相干干涉仪(LCI)的信号强度,以任意单位表示,但与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量成比例。FC表面的峰信号出现在BC表面之前。
[0014]图5示出使用位于镜片下方的扫描探针在LCI系统上收集的数据。x轴是作为光程距离(OPD)测量的相对位置(或深度),以微米为单位;y轴是来自低相干干涉仪(LCI)的信号强度,以任意单位表示,但与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量成比例。BC表面的峰信号出现在FC表面之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总体上,本文使用的命名法和实验室程序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且常用的。将常规的方法用于这些程序,如在本领域和各种通用参考文献中提供的那些。当以单数提供术语时,诸位专利技术人也考虑了该术语的复数。本文使用的命名法和以下描述的实验室程序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且常用的那些。
[0016]本申请中,如本文使用的“约”意指一个被称为“约”的数字包含所叙述的数加上或减去那个所叙述的数字的1%

10%。
[0017]“接触镜片”是指可放置在佩带者眼睛上或内部的结构。接触镜片可以矫正、改善或改变使用者的视力,但不是必须如此。接触镜片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或后来开发的任何适当材料,并且可以是硬性镜片、刚性透气性镜片、软性镜片、或混合镜片。
[0018]如本申请中使用的,关于接触镜片的术语“前表面”、“正表面”、“正弯曲表面”或“FC表面”可互换地意指在佩戴期间接触镜片的背离眼部的表面。前表面(FC表面)典型地是基本上凸形。
[0019]如本申请中使用的,关于接触镜片,“后表面”、“背表面”、“底弯曲表面”或“BC表面”可互换地意指在佩戴期间接触镜片的面向眼部的表面。后表面(BC表面)典型地是基本上凹形。
[0020]“硬性接触镜片”是指包含硬性塑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本体(芯)材料的接触镜片。
[0021]“刚性透气性接触镜片”是指包含透气性材料(例如,氟硅酮丙烯酸酯制得的材料)作为本体(芯)材料的接触镜片。
[0022]软性接触镜片可以是非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或者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非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是指包含非硅酮水凝胶本体(芯)材料的接触镜片。“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是指包含硅酮水凝胶本体(芯)材料的接触镜片。
[0023]混合接触镜片具有由透气性镜片材料制成的中心光学区,该中心光学区被由硅酮水凝胶或常规水凝胶镜片材料制成的周边区包围。
[0024]嵌入式接触镜片包含镜片本体材料,该镜片本体材料基本上由三维制品和非硅酮水凝胶材料或硅酮水凝胶材料组成,其中该三维制品由非水凝胶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比该接触镜片小的三维尺寸,从而它完全地嵌入在非硅酮水凝胶材料或硅酮水凝胶材料内。非水凝胶材料可以是在完全水合时吸收按重量计小于10%(优选约7.5%或更少、更优选约
5.0%或更少、甚至更优选约2.5%或更少)的水的任何材料。
[0025]“水凝胶”或“水凝胶材料”是指不溶于水的,但当完全水合时能够在其三维聚合物网络(即,聚合物基质)中容纳至少10重量百分比的水的交联的聚合物材料。
[0026]如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非硅酮水凝胶”是指理论上不含硅的水凝胶。
[0027]如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硅酮水凝胶”或“SiHy”可互换地是指包含硅酮的水凝胶。硅酮水凝胶(SiHy)典型地是通过共聚可聚合组合物获得的,该可聚合的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含硅酮的乙烯类单体或至少一种含硅酮的乙烯类大分子单体或至少一种含硅酮的具有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预聚物。
[0028]如本文使用的,“亲水性”描述了与脂质相比将更容易与水缔合的材料或其部分。
[0029]“乙烯类单体”是指具有一个唯一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可溶于溶剂中并可以光化或热的方式聚合的化合物。
[0030]如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在本文中以广义使用,并且旨在涵盖含有至少一个>C=C<基团的任何基团。示例性烯属不饱和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酰基(和/或)、烯丙基、乙烯基、苯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接触镜片,其包含覆盖有外表面水凝胶层的镜片本体材料并具有后表面和相反的前表面,其中所述外表面水凝胶层由前外水凝胶层和后外水凝胶层组成,其中所述外后表面水凝胶层比所述外前表面水凝胶层更软,如通过具有至少约1.2的压痕深度比,的比率所表征的,其中(Id)
PS
是在纳米压痕测试中使用具有9.5μm的尖端半径和0.54N/m的刚度的压痕探针以对所述后表面5KPa压缩压力测量的压痕深度,其中(Id)
AS
是在纳米压痕测试中使用具有9.5μm的尖端半径和0.54N/m的刚度的压痕探针以对所述前表面5KPa压缩压力测量的压痕深度,其中所述接触镜片具有至少10秒的水破裂时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基本上由硬性塑料材料制成的预制硬性接触镜片,所述硬性塑料材料是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基本上由刚性透气性镜片材料制成的预制刚性透气性接触镜片。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外前表面水凝胶层和外后表面水凝胶层在完全水合时彼此独立地具有约0.2μm至约20μm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预制混合接触镜片,其具有基本上由刚性透气性镜片材料制成的并且被基本上由非硅酮水凝胶材料制成的周边区包围的中心光学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预制嵌入式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基本上由三维制品和非硅酮水凝胶材料组成,其中所述三维制品由非水凝胶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比所述接触镜片小的三维尺寸,从而所述三维制品完全地嵌入在所述非硅酮水凝胶材料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基本上由非硅酮水凝胶材料制成的预制非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所述非硅酮水凝胶材料包含按摩尔计至少50%的至少一种含羟基的乙烯类单体的重复单元,其中所述非硅酮水凝胶材料具有按重量计从约10%至80%的平衡水含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预制混合接触镜片,其具有基本上由刚性透气性镜片材料制成的并且被基本上由硅酮水凝胶材料制成的周边区包围的中心光学区。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预制嵌入式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基本上由三维制品和硅酮水凝胶材料组成,其中所述三维制品由非水凝胶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比所述预制嵌入式接触镜片小的三维尺寸,从而所述三维制品完全地嵌入在所述硅酮水凝胶材料内。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镜片本体材料是基本上由硅酮水凝胶材料制成的预制非硅酮水凝胶接触镜片。11.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硅酮水凝胶材料具有按重量计从约10%至约80%的平衡水含量和约50巴勒至约180巴勒的透氧率。12.如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外前表面水凝胶层和外后表面水凝胶层在完全水合时彼此独立地具有约0.05μm至约20μm的厚度。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镜片,其中,所述外前表面水凝胶层和外后
表面水凝胶层彼此独立地是包含聚合物链的交联亲水性聚合物材料,所述聚合物链各自包含至少一种亲水性乙烯类单体的重复单体单元,所述至少一种亲水性乙烯类单体包含:(1)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

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

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

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3‑
甲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以及其组合;(2)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含羟基的丙烯酸类单体:N
‑2‑
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

双(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3‑
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3

二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三(羟甲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

羟乙酯、(甲基)丙烯酸3

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

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具有最高达1500的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具有最高达1500的数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以及其组合;(3)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含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2

(甲基)丙烯酰胺基乙醇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3

(甲基)丙烯酰胺基丙酸、5

(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酸、4

(甲基)丙烯酰胺基丁酸、3

(甲基)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丁酸、3

(甲基)丙烯酰胺基
‑3‑
甲基丁酸、2

(甲基)丙烯酰胺基

2甲基—3,3

二甲基丁酸、3

(甲基)丙烯酰胺基己酸、4

(甲基)丙烯酰胺基

3,3

二甲基己酸、以及其组合;(4)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含氨基的丙烯酸类单体:N
‑2‑
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2‑
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3‑
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3‑
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

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

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

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

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

乙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

氨基
‑2‑
羟丙酯、2

羟丙基(甲基)丙烯酸三甲基铵盐酸盐、(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以及其组合;(5)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N

乙烯基酰胺单体:N

乙烯基吡咯烷酮(亦称,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3‑
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4‑
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5‑
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6‑
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3‑
乙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4,5

二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5,5

二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

3,3,5

三甲基
‑2‑
吡咯烷酮、N

乙烯基哌啶酮(亦称,N

乙烯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3‑
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4‑
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5‑
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6‑
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6‑
乙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3,5

二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

4,4

二甲基
‑2‑
哌啶酮、N

乙烯基己内酰胺(亦称,N

乙烯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3‑
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4‑
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7‑
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7‑
乙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3,5

二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4,6

二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3,5,7

三甲基
‑2‑
己内酰胺、N

乙烯基

N

甲基乙酰胺、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永兴R
申请(专利权)人:爱尔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