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灌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223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灌注装置。该热灌注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循环泵、液体加热罐、注液管、出液三通管、穿刺器组以及防空气管组;出液三通管的三个通口分别连通出液管、注液管以及循环泵的进口,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液体加热罐的进口,液体加热罐的出口连通管进液管;注液管远离出液三通管的一端通过防空气管组连通穿刺器组,且防空气管组的内径大于注液管组的内径,防空气管组内设有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热灌注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排除空气的操作简单。作简单。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灌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灌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热医疗学技术研究证实肿瘤阻止具有热敏感性,利用热灌注体外加热装置,将治疗液加热,再利用循环泵将加热后的治疗液倒入病人的体腔内,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有效地治疗温度,对治疗肿瘤阻止具有积极的作用。
[0003]临床中,利用热灌注体外加热装置给患者注射化疗药物时,加热装置与人体连接的热灌注管路中通常会混入空气,如果不将管路中的空气排除,这些空气容易导致患者有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等表现,严重时引起缺氧,甚至造成死亡。现有技术中,热灌注管路中的空气存在着不易排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热灌注管路中的空气存在着不易排除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热灌注装置。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灌注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循环泵、液体加热罐、注液管、出液三通管、穿刺器组以及防空气管组;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三个通口分别连通所述出液管、所述注液管以及所述循环泵的进口,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进口,所述液体加热罐的出口连通管所述进液管;
[0006]所述注液管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防空气管组连通所述穿刺器组,且所述防空气管组的内径大于所述注液管组的内径,所述防空气管组内设有过滤组件。
[0007]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和设有内部空间以及连通所述内部空间的多个缝隙的网桶,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网桶安装在所述防空气管组内,且所述网桶的进口连通所述穿刺器组的出口。
[0008]可选地,所述进液管包括设有第一内螺纹孔的第一管段,以及设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出口。
[0009]可选地,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第一螺纹接头和第二螺纹接头,所述第一螺纹接头和所述第二螺纹接头均连通在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
[0010]可选地,所述出液管包括设有第二内螺纹孔的第三管段,以及设有第二外螺纹的第四管段;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三通管。
[0011]可选地,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第三螺纹接头和第四螺纹接头,所述第三螺纹接头和所述第四螺纹接头均连通在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
[0012]可选地,所述穿刺器组包括第一穿刺器和第二穿刺器,所述防空气管组包括均设有所述过滤组件的第一防空气管和第二防空气管,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Y型三通管,所述
注液管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一端通过所述Y型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一防空气管和第二防空气管,所述第一防空气管远离所述Y型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穿刺器,所述第二防空气管远离所述Y型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穿刺器。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穿刺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Y型三通管,所述第二穿刺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Y型三通管;
[0014]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管启闭的第一管夹,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管启闭的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二管夹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0015]可选地,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启闭的进液管夹,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启闭的出液管夹;所述进液管夹安装在所述进液管上,所述出液管夹安装在所述出液管上。
[0016]可选地,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内液体流量的流量指示器,所述流量指示器安装在所述进液管上;
[0017]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溢流管。
[0018]本技术中,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三个通口分别连通所述出液管、所述注液管以及所述循环泵的进口,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进口,所述液体加热罐的出口连通管所述进液管;所述注液管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防空气管组连通穿刺器组,穿刺器组连通外部出液装置。通过挤压所述防空气管组,即可将外部储液装置输入到所述注液管中的空气压回到外部储液装置中,提高了该热灌注装置排出空气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该热灌注装置的安全性;并且该热灌注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另外,所述防空气管组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可以过滤掉外部储液装置输入到所述注液管的液体中的杂质,保证了所述液体加热罐、所述进液管以及所述出液管中液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灌注管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灌注管的防空气管组的剖视图。
[00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3]11、进液管;111、第一管段;1111、第一螺纹接头;1112、第二螺纹接头;112、第二管段;12、出液管;121、第三管段;1211、第三螺纹接头;1212、第四螺纹接头;122、第四管段;13、循环泵;14、液体加热罐;15、注液管;16、出液三通管;17、穿刺器组;171、第一穿刺器;172、第二穿刺器;18、防空气管组;181、第一防空气管;182、第二防空气管;19、Y型三通管;21、过滤组件;211、过滤网;212、网桶;22、流量指示器;23、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灌注装置,包括进液管11、出液管12、循环泵13、液体加热罐14、注液管15、出液三通管16、穿刺器组17以及防空气管组18;所述出液三通管16的三个通口分别连通所述出液管12、所述注液管15以及所述循环泵13的进口,所述循环泵13的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14的进口,所述液体加热罐14的出口连通管所述进液管11;可以理解地,所述注液管15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16的一端通过所述穿刺器组17连通储液装置(药瓶、药袋等),所述进液管11远离所述液体加热罐14的一端可以通过引流管等连通入体端,所述出液管12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16的一端连通出体端。
[0027]所述注液管15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16的一端通过所述防空气管组18连通所述穿刺器组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循环泵、液体加热罐、注液管、出液三通管、穿刺器组以及防空气管组;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三个通口分别连通所述出液管、所述注液管以及所述循环泵的进口,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进口,所述液体加热罐的出口连通管所述进液管;所述注液管远离所述出液三通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防空气管组连通所述穿刺器组,且所述防空气管组的内径大于所述注液管组的内径,所述防空气管组内设有过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和设有内部空间以及连通所述内部空间的多个缝隙的网桶,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网桶安装在所述防空气管组内,且所述网桶的进口连通所述穿刺器组的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设有第一内螺纹孔的第一管段,以及设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液体加热罐的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灌注装置还包括第一螺纹接头和第二螺纹接头,所述第一螺纹接头和所述第二螺纹接头均连通在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包括设有第二内螺纹孔的第三管段,以及设有第二外螺纹的第四管段;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超王雨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医思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