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流风扇的叶片、横流风扇和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88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7
横流风扇(10)的叶片(40)具有配置于内周侧的内缘部(42)、配置于外周侧的外缘部(43)、以及形成于内缘部(42)与外缘部(43)之间的基部(41)。基部(41)具有正压面(41p)和负压面(41n)。内缘部(42)的厚度比外缘部(43)的厚度大。基部(41)的最大厚度位置被设定在与外缘部(43)相比更靠近内缘部(42)的一侧。在设叶片弦长为L、设基部(41)的最大厚度为tmax时,tmax/L≤0.094。≤0.094。≤0.09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横流风扇的叶片、横流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横流风扇的叶片、横流风扇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室内机等中,为了进行送风,大多使用横流风扇。在横流风扇的叶片截面形状中,正压面和与该正压面对置的负压面随着从风扇旋转轴朝向叶片的外侧而向风扇旋转方向弯曲。即,横流风扇的叶片形成为叶片的中央部相对于将叶片的内缘部和外缘部连结起来的直线分离的弓形。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为了提高横流风扇的能量效率,在与外缘部相比更靠近内缘部的部位设定叶片的最大厚度位置,由此,抑制负压面处的流动的剥离,减少损失。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247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横流风扇的叶片中,当为了抑制流动的剥离而加厚叶片的最大厚度时,相邻的叶片彼此之间的流路(以下称为叶片间流路)变窄,流速上升,其结果是,产生损失增大而使能量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当为了避免该问题而相反地减薄叶片的最大厚度时,叶片间流路的宽度变大,但是,抑制流动的剥离的效果减小,因此,损失增大,能量效率降低。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横流风扇的能量效率的横流风扇的叶片。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一种横流风扇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的叶片具有:内缘部42,其配置于横流风扇10的内周侧;外缘部43,其配置于所述横流风扇10的外周侧;以及基部41,其形成于所述内缘部42与所述外缘部43之间,具有正压面41p和负压面41n,所述内缘部42的厚度比所述外缘部43的厚度大,所述基部41的最大厚度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外缘部43相比更靠近所述内缘部42的一侧,在设叶片弦长为L、设所述基部41的最大厚度为tmax时,tmax/L≤0.094。
[0012]在第1方式中,通过将基部41的最大厚度位置设定在靠近内缘部42的一侧,由此,抑制负压面41n处的流动的剥离,并且,通过将基部41的最大厚度tmax相对于叶片弦长L的比率设定在0.094以下,由此,能够确保叶片间流路宽度而抑制流速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叶片40处的损失,因此,横流风扇10的能量效率提高。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0.054≤tmax/L。
[0014]在第2方式中,能够避免由于过度减薄基部41的最大厚度tmax而使在负压面41n处抑制流动的剥离的效果减小的情况。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在第1或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0.074≤tmax/L≤0.086。
[0016]在第3方式中,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充分确保叶片间流路宽度而进一步抑制流速的增大,并且,在负压面41n处进一步抑制流动的剥离。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在第1~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41的所述最大厚度位置被设定在从所述内缘部42的端部起的所述叶片弦长的5%以上且45%以下的范围。
[0018]在第4方式中,能够进一步抑制负压面41n处的流动的剥离。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在第1~4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缘部42处的入口角被设定为80
°
以上且90
°
以下。
[0020]在第5方式中,能够进一步抑制负压面41n处的流动的剥离。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在第1~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缘部42和所述外缘部43中的至少一方的靠所述负压面41n侧的表面是向外侧凸出的弯曲面,所述弯曲面与所述负压面41n平滑地连接,以85
°
以上且90
°
以下的角度与所述正压面41p连接。
[0022]在第6方式中,能够进一步抑制负压面41n处的流动的剥离。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式是一种横流风扇10,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22的周围排列有多片第1~6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叶片40。
[0024]在第7方式中,能够确保叶片间流路宽度而抑制流速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叶片40处的损失,因此,能量效率提高。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式的横流风扇在第7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风扇直径为126mm以上。
[0026]在第8方式中,与风扇直径小于126mm的小径横流风扇相比,能够实现大幅的薄叶片化,轻量化和材料费削减的效果也变大。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式是一种空调室内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7或8方式的横流风扇10。
[0028]在第9方式中,横流风扇10的能量效率提高,因此,能够减少消耗电力。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0030]图2是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轮的立体图。
[0031]图3是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剖视图。
[0032]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中的基部最大厚度tmax相对于叶片弦长L的比率与轴动力的关系的图。
[0033]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周围流动的气流的状况的图。
[0034]图6是示出在比较例1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周围流动的气流的状况的图。
[0035]图7是示出在比较例2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周围流动的气流的状况的图。
[0036]图8是变形例1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剖视图。
[0037]图9是变形例2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剖视图。
[0038]图10是放大示出图9所示的横流风扇的叶片的外缘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其应用物或其用途的范围。
[0040](实施方式)
[0041]<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0042]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主要具有主体机壳2、空气过滤器3、室内热交换器4、横流风扇10、垂直挡板5和水平挡板6。另外,在图1中,“R1”、“R2”分别表示横流风扇10中的吸入区域、吹出区域。
[0043]在主体机壳2的顶面设置有吸入口2a。在吸入口2a的下游侧,与吸入口2a对置地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在空气过滤器3的更下游侧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室内热交换器4是前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以在侧视观察时成为倒V字状的方式连结而构成的。前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分别通过使多个板式翅片彼此平行地并排安装于传热管而构成。通过吸入口2a而到达室内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横流风扇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的叶片具有:内缘部(42),其配置于横流风扇(10)的内周侧;外缘部(43),其配置于所述横流风扇(10)的外周侧;以及基部(41),其形成于所述内缘部(42)与所述外缘部(43)之间,具有正压面(41p)和负压面(41n),所述内缘部(42)的厚度比所述外缘部(43)的厚度大,所述基部(41)的最大厚度位置被设定在与所述外缘部(43)相比更靠近所述内缘部(42)的一侧,在设叶片弦长为L、设所述基部(41)的最大厚度为tmax时,tmax/L≤0.09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其特征在于,0.054≤tmax/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其特征在于,0.074≤tmax/L≤0.086。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横流风扇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41)的所述最大厚度位置被设定在从所述内缘部(42)的端部起的所述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冈弘宣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