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一种罐头盖子及罐头瓶,包括第一盖体和旋转盖设于第一盖体上的第二盖体,第一盖体的上盖部与下盖部之间形成有一圈环形槽,上盖部的第一槽从其上端面朝下盖部方向延伸至与环形槽相通,且下盖部的外缘上对应第一槽位置具有第一标识部,第二盖体的外侧壁的内侧面上向内凸出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相对设置,外侧壁的外侧面上对应第一凸块的位置具有第二标识部,第二盖体相对第一盖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对齐,第一凸块与第一槽相对应且能通过第一槽滑入或滑出环形槽,第二盖体相对第一盖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都卡入在环形槽内。本公开开盖方式简单且安全,且能避免幼童打开误食。免幼童打开误食。免幼童打开误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头盖子及罐头瓶
[0001]本公开涉及食品容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罐头盖子及罐头瓶。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食用的罐头,罐盖大都是使用盖缘扳手沿罐盖周边掀开罐盖的,由于使用盖缘扳手或其它工具掀开罐盖,不仅开盖时间长,费工费时,极不方便,也不安全,有时一不小心,导致滑碰罐盖的刃口而破伤手皮;再有,一旦开盖,罐盖再盖至罐瓶上时,很难保证密封性,且幼童也能轻易打开误食,影响幼童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公开首先提供一种罐头盖子,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罐头盖子,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盖体包括上盖部和下盖部,所述上盖部与所述下盖部之间形成有一圈环形槽,所述上盖部具有上端面和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从所述上端面朝所述下盖部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槽相通,且所述下盖部的外缘上对应所述第一槽位置具有第一标识部;所述第二盖体包括顶壁和外侧壁,所述外侧壁从所述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且所述外侧壁的内侧面上向内凸出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设置,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凸块的位置具有第二标识部;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标识部与所述第一标识部对齐,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一槽相对应且能通过所述第一槽滑入或滑出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都卡入在所述环形槽内。
[0005]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的长度。
[0006]可选地,所述上盖部上还具有N个第三槽,N个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一槽沿所述上盖部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侧壁的内侧面上向内还凸出有N个第三凸块,N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处于第一位置时,N个所述第三凸块与N个所述第三槽分别一一对应。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槽的长度。
[0008]可选地,所述上盖部上小下大,整体呈锥台状。
[0009]可选地,所述下盖部上大下小,整体呈倒锥台状。
[0010]可选地,所述上盖部具有上内壁面,所述下盖部具有下内壁面,所述上内壁面与所述下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盖体的盖体内壁,所述盖体内壁上具有向内凸出的多个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的上端向内延伸出有延伸部。
[0011]可选地,所述下内壁面上向内凸出且斜向上延伸出有多个斜凸沿,多个所述斜凸沿在所述下内壁面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两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具有一个所述斜凸沿。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标识部和所述第二标识部皆为具有顶点的块状体。
[001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罐头瓶,包括瓶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瓶体的瓶口上的瓶盖,所述瓶盖为上述的罐头盖子。
[0014]本公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基于第一凸块、第一槽、第二凸块以及环形槽的设置,开罐头盖子时,只需旋转第二盖体至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对齐,第一凸块能通过第一槽滑出环形槽,从而解除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的卡掣关系达到开盖目的,无需盖缘扳手或其它工具掀开罐盖,开盖方式简单且安全;开盖后需要再次盖上罐头盖子时,可先将第二凸块卡入环形槽,然后旋转第二盖体至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对齐,下压第二盖体并使第一凸块通过第一槽滑入环形槽后再旋转第二盖体至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错位,就能达到再次盖上罐头盖子的目的,同时能避免幼童打开误食。
[001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6]本公开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公开。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罐头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罐头盖子的分解图;
[0019]图3为能体现图1中的罐头盖子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图1中的罐头盖子的第一盖体的立体图(从一方向上看);
[0022]图6为图1中的罐头盖子的第一盖体的立体图(从另一方向上看);
[0023]图7为图6中的第一盖体的俯视图;
[0024]图8为图7中的B
‑
B剖视图;
[0025]图9为图1中的罐头盖子的第二盖体的立体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10、第一盖体;110、上盖部;111、上端面;112、第一槽;113、第三槽;114、上内壁面;120、下盖部;121、第一标识部;122、下内壁面;130、环形槽;14、盖体内壁;15、凸出部;151、延伸部;16、斜凸沿;20、第二盖体;21、顶壁;22、外侧壁;221、第一凸块;222、第二凸块;223、第二标识部;224、第三凸块;23、内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公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本公开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公开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罐头盖子包括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20,第二盖体20盖设于第一盖体10上并可相对于第一盖体10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0029]结合参阅图3至图9,第一盖体10包括上盖部110和下盖部120,上盖部110与下盖部120之间形成有一圈环形槽130,上盖部110具有上端面111和第一槽112,第一槽112从上端面111朝下盖部120方向延伸至与环形槽130相通,且下盖部120的外缘上对应第一槽112位置具有第一标识部121。
[0030]第二盖体20包括顶壁21和外侧壁22,罐头盖子盖设于瓶体上时,顶壁21能封住瓶体的瓶口,外侧壁22从顶壁21的周缘向下延伸,且外侧壁22的内侧面上向内凸出有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第二凸块222与第一凸块221相对设置,外侧壁22的外侧面上对应第一凸块221的位置具有第二标识部223;第二盖体20相对第一盖体10处于第一位置(如图1)时,第二标识部223与第一标识部121对齐,第一凸块221与第一槽112相对应且能通过第一槽112滑入或滑出环形槽130;第二盖体20相对第一盖体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都卡入在环形槽130内,此时,罐头盖子处于扣合状态,且由于第二凸块222与第一凸块221相对,能使罐头盖子扣合受力均匀。应当能理解地,第二盖体20还可以包括内侧壁23,在罐头盖子盖设在瓶体上时,内侧壁23能插入至瓶体内形成密封。
[0031]本公开的罐头盖子,基于第一凸块221、第一槽112、第二凸块222以及环形槽130的设置,开罐头盖子时,只需旋转第二盖体20至第二标识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头盖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20),所述第二盖体(20)盖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0)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10)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盖体(10)包括上盖部(110)和下盖部(120),所述上盖部(110)与所述下盖部(120)之间形成有一圈环形槽(130),所述上盖部(110)具有上端面(111)和第一槽(112),所述第一槽(112)从所述上端面(111)朝所述下盖部(120)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环形槽(130)相通,且所述下盖部(120)的外缘上对应所述第一槽(112)位置具有第一标识部(121);所述第二盖体(20)包括顶壁(21)和外侧壁(22),所述外侧壁(22)从所述顶壁(21)的周缘向下延伸,且所述外侧壁(22)的内侧面上向内凸出有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所述第二凸块(222)与所述第一凸块(221)相对设置,所述外侧壁(22)的外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凸块(221)的位置具有第二标识部(223);所述第二盖体(20)相对所述第一盖体(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标识部(223)与所述第一标识部(121)对齐,所述第一凸块(221)与所述第一槽(112)相对应且能通过所述第一槽(112)滑入或滑出所述环形槽(130);所述第二盖体(20)相对所述第一盖体(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221)和所述第二凸块(222)都卡入在所述环形槽(13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头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块(2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槽(112)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头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部(110)上还具有N个第三槽(113),N个所述第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瀚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昂振塑料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