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包括用来操作的手柄和用于给药的给药针,设置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操作体,操作体内部设置用于给药的给药结构,给药针与操作体连接,给药针为空心针,给药结构前端伸入给药针内;手柄与给药结构连接,且按压手柄控制给药结构在给药针内移动;操作体上设置能够将药物放入给药针的给药槽;通过给药结构在给药针内前移将给药针内的药物推出到治疗位置,且因为给药结构前端伸入给药针内可以有效避免固态药粉在腹膜正压下的吹回问题。药粉在腹膜正压下的吹回问题。药粉在腹膜正压下的吹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腹膜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和腹腔灌注热疗或化疗,但这两种治疗方式属于腹膜腔内给药;而腹膜下给药是将所用化疗药物投放至患者腹膜发病部位,使病发处有效药物浓度较高,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腹膜下给药,国内外目前尚无腹膜下给药治疗相关经验、技术。
[0003]目前如果临床上希望通过腹膜下给药对腹膜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在开腹状态下,切开部分腹膜投放药物,再缝合腹膜;而在腹腔镜下则无相关经验:如果用现有器械行腹膜下给药,则存在以下风险:1、腹腔镜操作过程中需要挑起腹膜,再将药物投放至腹膜下,对操作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2、腹膜下会存在正压气体,易将投放的药物吹散或吹出,导致药物不能进入准确位置;3、在进行腹膜下给药操作时,缺少专用器械,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耗费医师精力。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腹腔镜下/开腹状态下通用的腹膜下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
[0006]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包括用来操作的手柄和用于给药的给药针,设置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操作体,操作体内部设置用于给药的给药结构,给药针与操作体连接,给药针为空心针,给药结构前端伸入给药针内;手柄与给药结构连接,且按压手柄控制给药结构在给药针内移动;操作体上设置能够将药物放入给药针的给药槽;通过给药结构在给药针内前移将给药针内的药物推出到治疗位置,且因为给药结构前端伸入给药针内可以有效避免固态药粉在腹膜正压下的吹回问题。
[0007]进一步,所述操作体内部设置放置腔,给药结构设置在放置腔内,通过给药结构对腹膜后进行给药。
[0008]进一步,所述操作体内设置与放置腔相通的贯穿孔一及贯穿孔二,给药结构穿过贯穿孔一与贯穿孔二,贯穿孔一用于实现给药结构通过放置腔伸入到给药针内;贯穿孔二用于实现给药结构通过放置腔伸出;给药结构通过贯穿孔一和贯穿孔二进行固定并实现将药物的放置。
[0009]进一步,所述给药槽设置在操作体顶部,给药槽与贯穿孔一相通,给药槽与贯穿孔一相通一段设置为锥形,防止在通过给药槽放置药物时出现药物卡槽现象。
[0010]进一步,所述给药槽上设置顶盖,顶盖左右两侧边设置扭力弹簧,使给药槽为闭合状态,并在操作体上设置用于开启给药槽的凹槽,通过此设置防止在放置药物后,因操作不当,药物出现掉落;减少了药物浪费。
[0011]进一步,所述给药槽左侧或右侧,设置为透明的外盖,且长度与给药槽相同,此设置可以观察给药槽内有无发生卡药现象,并可以观察推杆后拉的距离。
[0012]进一步,所述操作体一端与给药针进行连接,给药针第一端为锐端,通过给药针第一端将腹膜进行上挑,实现腹膜后的给药。
[0013]进一步,所述给药针内设置防止药物掉落的弹性套环。
[0014]进一步,给药结构包括:设置在放置腔内的隔板,推动药物前进的推杆,与手柄连接的对推杆进行前推的压板一,对推杆进行前推后限位的压板二,设置使压板一有效复位的复位弹簧一,还设置使压板二保持倾斜限位复位状态的复位弹簧二,压板一在向前推动时,压板二通过推杆牵动与推杆的端面相平行,保证推杆正常向前推动,当压板一按压后复位时,压板一通过复位弹簧复位,并平行于推杆的端面,同时压板二通过复位弹簧二复位并形成倾斜,对推杆进行限位固定。
[0015]进一步,所述隔板分为隔板一和隔板二,隔板一和隔板二上设置与推杆形状尺寸相同的通孔一,两个隔板可以有效支撑推杆,保证推杆在前顶时不会出现晃动,所述推杆通过贯穿孔一、贯穿孔二及通孔一。
[0016]进一步,所述隔板一和隔板二上设置的通孔一,与操作体内设置的贯穿孔一和贯穿孔二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推杆水平。
[0017]进一步,推杆设置为任意多边柱形杆;其中优选推杆为正六边形,此设置能够有效使推杆进行前顶。
[0018]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一设置在隔板一与压板一之间,用于压板一后的复位。
[0019]进一步,复位弹簧绕推杆设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弹簧位置稳定。
[0020]进一步,所述压板一设置与手柄连接的连接轴一,并在手柄上设置连接孔一,手柄连接孔周边设置挡块,防止在压动手柄时压板一出现过渡翻折的问题;实现压动手柄带动压板一前移使推杆前顶,完成药物向患者体内的置入。
[0021]进一步,压板一上设置与推杆形状相同的通孔二,通孔二外切圆直径不会超过推杆外切圆直径的1/4。
[0022]进一步,所述压板二设置在操作体后端的放置槽内,压板二设置连接轴二,通过放置槽内的固定板上的连接孔二进行连接,此设置用于对推杆进行前顶后的限位,防止推杆倒退。
[0023]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二一端设置在操作体后端的弹簧槽内,一端连接压板二的内侧,使压板二保持对推杆的固定。
[0024]进一步,在弹簧槽垂直下方设置止动凸起,压板二在按压到止动凸起后,压板二与推杆的端面相平行,并在平行时能够将推杆抽出。
[0025]进一步,所述压板二长度大于压板一,且压板二超出压板一的长度不会超过压板一的1/2。
[0026]使用时,按住压板二将推杆抽出至贯穿孔一与放置腔相通处但并不脱离贯穿孔一,打开给药槽,将药物通过给药槽放置到贯穿孔一内,再将推杆前推,是第一个药丸与给药针内的弹性套环接触,并通过弹性套环防止药丸掉落;将给药针锐端置入患者体内,并通过锐端将腹膜轻挑开,在按压手柄通过压板一带动推杆推动药物,将药物放置到患者病发部位或好发病部位。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给药结构及通过按压手柄完成推动给药,简化了腹膜下给药困难的问题,同时向内推动式的给药方式能够很好的抵抗腹膜下的正压气体,在放置药物后能够很好的将药物固定在腹膜下。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上视剖视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左视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给药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给药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手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技术推杆示意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压板一示意图;
[0037]图中,1、操作体;11、放置腔;12、贯穿孔一;13、贯穿孔二;14、给药槽;141、顶盖;2、给药针;21、弹性套环;3、隔板一;31、隔板二;311、通孔一;32、推杆;33、压板一;331、连接轴一;34、压板二;341、通孔二;35、复位弹簧一;36、复位弹簧二;4、手柄;41、挡块;5、放置槽;51、固定板; 6、止动凸起;6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包括,用来操作的手柄和用于进给药物的给药针;其特征在于,设置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操作体,操作体内部设置用于给药的给药结构,给药针与操作体连接,给药针为空心针,给药结构前端伸入给药针内;手柄与给药结构连接,且按压手柄控制给药结构在给药针内移动;操作体上设置能够将药物放入给药针的给药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体内部设置放置腔,给药结构设置在放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体内设置与放置腔相通的贯穿孔一及贯穿孔二,给药结构穿过贯穿孔一与贯穿孔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槽设置在操作体顶部,给药槽与贯穿孔一相通,给药槽与贯穿孔一相通一段设置为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腹膜下给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槽上设置顶盖,顶盖左右两侧边设置扭力弹簧,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贾楠,刘洋,丁平安,胡涛,董天祥,刘子敬,崔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