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44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安装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外侧靠近顶端与第二模具的外侧靠近底端均安装有一个连接框,两个所述连接框的外侧安装有紧固机构,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安装有注模槽体,所述注模槽体的外侧靠近顶端安装有卡框,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中间靠近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凸起板,所述凸起板的正面与背面靠近底侧均安装有一个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具备较好的产品成型的能力,具备方便取料的结构,方便将成型的模型从模具内取出,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固定,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拆卸与紧固。拆卸与紧固。拆卸与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组合型精密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0003]但是现有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首先,现有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在使用时,不具备方便取料的结构,不方便将成型的模型从模具内取出,现有的组合型精密模具使用时,不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固定,不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拆卸与紧固,给实际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安装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外侧靠近顶端与第二模具的外侧靠近底端均安装有一个连接框,两个所述连接框的外侧安装有紧固机构,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安装有注模槽体,所述注模槽体的外侧靠近顶端安装有卡框,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面中间靠近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凸起板,所述凸起板的正面与背面靠近底侧均安装有一个卡板,所述凸起板的一侧靠近中间安装有联动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呈相对设置,第一模具的顶面面积与第二模具的底面面积保持一致,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呈可分离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插框与第二插框,第二插框的正面两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一个插板,第二插框两侧顶端的两个插板的顶面均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栓。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注模槽体的内侧与外侧均呈弧形设置,注模槽体与卡框均贯穿第一模具的顶面,注模槽体和卡框均与第一模具呈可分离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插框与第二插框呈可分离设置,插板呈T字形设置,第二插框和插板均与第一插框呈可分离设置,紧固螺栓贯穿第二插框两侧顶端插板的顶面与底面,紧固螺栓与第一插框呈螺纹连接且可分离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凸起板贯穿第一模具的顶面与第二模具的底面,联动板的顶面与卡框的底面接触,卡板位于第一模具内,凸起板和卡板均与第一模具呈可上下移动设置,联动板与第一模具呈可分离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下料机
构,在第一模具上向上拉动凸起板,凸起板带动卡板在第一模具内移动,使得联动板与第一模具分离,联动板带动卡框与第一模具分离,使得注模槽体脱离第一模具,将注模槽体从模具上取下,将成型的模型从注模槽体内取出,使得模具具备方便取料的结构,方便将成型的模型从模具内取出;
[0013]通过紧固机构,使用第一插框与第二插框插上连接框,使得插板插入第一插框内,移动紧固螺栓插入卡板内,转动紧固螺栓,将第一插框与第二插框卡紧,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固定,方便对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拆卸与紧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的注模槽体与第一模具及其组件的正面拆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的紧固机构的正面拆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的下料机构的正面结构图。
[0018]图中: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连接框;4、紧固机构;5、注模槽体;6、卡框;7、下料机构;8、第一插框;9、第二插框;10、插板;11、紧固螺栓;12、凸起板;13、卡板;14、联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一模具1的顶面安装有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的外侧靠近顶端与第二模具2的外侧靠近底端均安装有一个连接框3,两个连接框3的外侧安装有紧固机构4,第一模具1的顶面安装有注模槽体5,注模槽体5的外侧靠近顶端安装有卡框6,第一模具1的顶面中间靠近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料机构7,下料机构7包括凸起板12,凸起板12的正面与背面靠近底侧均安装有一个卡板13,凸起板12的一侧靠近中间安装有联动板14。
[00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使用,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呈相对设置,第一模具1的顶面面积与第二模具2的底面面积保持一致,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呈可分离设置。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卡紧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设置了紧固机构4,紧固机构4包括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第二插框9的正面两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一个插板10,第二插框9两侧顶端的两个插板10的顶面均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栓11。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注模槽体5使用,注模槽体5的内侧与外侧均呈弧形设置,注模槽体5与卡框6均贯穿第一模具1的顶面,注模槽体5和卡框6均与第一模具1呈可分离设置。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紧固机构4使用,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呈可分离设置,插板10呈T字形设置,第二插框9和插板10均与第一插框8呈可分离设置,紧固螺栓11贯穿第二插框9两侧顶端插板10的顶面与底面,紧固螺栓11与第一插框8呈螺纹连接且可分离设置。
[00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模具上取料,凸起板12贯穿第一模具1的顶面与第二模具2的底面,联动板14的顶面与卡框6的底面接触,卡板13位于第一模具1内,凸起板12和卡板13均与第一模具1呈可上下移动设置,联动板14与第一模具1呈可分离设置。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在使用时,首先,在插板10上转动紧固螺栓11,使得紧固螺栓11与第一插框8分离,拉动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将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从连接框3上取下,分离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将注模槽体5放入第一模具1内,移动第二模具2放置在第一模具1上,使用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插上连接框3,使得插板10插入第一插框8内,移动紧固螺栓11插入卡板13内,转动紧固螺栓11,将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卡紧,对模具内的注模槽体5进行注模,在模型冷却凝结后,在插板10上转动紧固螺栓11,使得紧固螺栓11与第一插框8分离,拉动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将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从连接框3上取下,分离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在第一模具1上向上拉动凸起板12,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1),所述第一模具(1)的顶面安装有第二模具(2),所述第一模具(1)的外侧靠近顶端与第二模具(2)的外侧靠近底端均安装有一个连接框(3),两个所述连接框(3)的外侧安装有紧固机构(4),所述第一模具(1)的顶面安装有注模槽体(5),所述注模槽体(5)的外侧靠近顶端安装有卡框(6),所述第一模具(1)的顶面中间靠近两端均安装有一个下料机构(7),所述下料机构(7)包括凸起板(12),所述凸起板(12)的正面与背面靠近底侧均安装有一个卡板(13),所述凸起板(12)的一侧靠近中间安装有联动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呈相对设置,第一模具(1)的顶面面积与第二模具(2)的底面面积保持一致,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呈可分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组合型精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4)包括第一插框(8)与第二插框(9),第二插框(9)的正面两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一个插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朗德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