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14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其通过对稻谷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可方便加快稻谷干燥速度,提高水分蒸发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干燥效果,同时节省人工翻转稻谷时的体力和时间,有效降低阳光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干燥仓、传送装置、电机、第一传动轴、减速器、第二传动轴、加热仓、固定套、扇叶座、两组扇叶、第一气管、加热装置和第二气管,干燥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导料口,传送装置的左端位于干燥仓的左方,传送装置的右端穿过两组导料口的下侧和第一腔体并伸出至干燥仓的右方。一腔体并伸出至干燥仓的右方。一腔体并伸出至干燥仓的右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稻谷在进行生产加工前需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稻谷干燥方式主要是将稻谷均匀散落在晒干场中,阳光对稻谷进行曝晒,从而使稻谷中的水分得到有效蒸发,稻谷在进行曝晒时,人工需经常对稻谷进行翻转,从而使稻谷不同位置均受到阳光照射,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干燥时,稻谷曝晒时间较长,干燥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人工翻转稻谷需消耗较大体力和时间,人体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稻谷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可方便加快稻谷干燥速度,提高水分蒸发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干燥效果,同时节省人工翻转稻谷时的体力和时间,有效降低阳光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农业稻谷处理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包括干燥仓、传送装置、电机、第一传动轴、减速器、第二传动轴、加热仓、固定套、扇叶座、两组扇叶、第一气管、加热装置和第二气管,干燥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导料口,传送装置的左端位于干燥仓的左方,传送装置的右端穿过两组导料口的下侧和第一腔体并伸出至干燥仓的右方,电机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左侧,电机的右端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的右端与减速器的左端连接,减速器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减速器的右端与第二传动轴的左端连接,加热仓位于减速器的右方,加热仓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左侧,加热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左端中部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固定套的右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左侧,固定套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传动轴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左侧,第二传动轴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扇叶座和两组扇叶均位于第二腔体左侧,第二传动轴的右端与扇叶座的左端中部连接,扇叶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组扇叶的内端连接,第二腔体顶端左侧与第一气管的下侧输出端连通,第一气管的上侧输入端穿过第一腔体顶端并伸出至干燥仓的上方,加热装置位于第二腔体中部,加热装置的外壁安装在第二腔体内壁上并将第二腔体分割成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第二气管的上侧输入端与右侧腔体右端中部连通,第一腔体底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左侧第一支撑杆位于减速器的后方,两组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均设置有支撑套,两组支撑套的中部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加热仓的下方设置有分气管,第二气管的下侧输出端与分气管的顶端中部连通,分气管的右端穿过两组第三通孔并伸出至右侧支撑套的右方,分气管的左端和右端均密封,分气管的底端横向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喷头,多组喷头的底端均位于传送装置的上方;打开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第二腔体内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并形成高温空气,打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减速器、第二传动轴和扇
叶座带动两组扇叶旋转,转动状态的两组扇叶带动左侧腔体内的高温空气穿过加热装置进入右侧腔体内,左侧腔体内气压降低,左侧腔体通过第一气管将外界空气吸入,右侧腔体内气压升高,右侧腔体内的高温空气通过第二气管排入分气管内,分气管内的高温空气通过多组喷头喷出至传送装置顶端,将稻谷放置在传送装置的顶端左侧,打开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带动传送装置顶端左侧的稻谷向右移动并进入第一腔体内,多组喷头底端喷出的高温空气对传送装置顶端移动状态的稻谷进行加热干燥处理,稻谷温度升高,稻谷内的水分得到蒸发,干燥处理完成的稻谷继续向右移动并穿过右侧导料口排出至干燥仓外界收集装置内,通过对稻谷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可方便加快稻谷干燥速度,提高水分蒸发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干燥效果,同时节省人工翻转稻谷时的体力和时间,有效降低阳光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仓、过滤板和第三气管,过滤仓的底端安装在干燥仓的顶端左侧,过滤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一气管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右端下侧连通,过滤板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内,第三气管的右侧输出端与第三腔体左端连通,第三气管的输入端方向向下;外界空气通过第三气管进入第三腔体内,过滤板对第三腔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经过过滤的空气流动至第三腔体右侧并进入第一气管内,通过设置过滤仓、过滤板和第三气管,可方便对吸入加热仓和第一气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有效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对设备造成堵塞,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实用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杆和干燥板,第二支撑杆和干燥板均位于第三腔体右侧,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安装在第三腔体顶端右侧,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与干燥板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和干燥板,可方便对第三腔体右侧空气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对加热状态的加热装置造成破坏,方便对加热装置进行保护,提高实用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盖板,第三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清理口,盖板的底端盖装在清理口的顶端;打开盖板,可方便通过清理口对第三腔体中过滤板拦截的杂质进行清理,同时方便对第三腔体内的装置进行检查和维修,提高实用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两组第三支撑杆、制冷板和冷却装置,两组第三支撑杆、制冷板和冷却装置均位于第一腔体内,两组第三支撑杆的顶端均匀横向并排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右侧,两组第三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制冷板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冷却装置的底端安装在制冷板的顶端;打开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对制冷板进行降温处理,制冷板温度降低,制冷板对第一腔体右侧的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冷空气向下移动并对移动至第一腔体右侧的稻谷进行降温处理,通过设置两组第三支撑杆、制冷板和冷却装置,可方便对高温状态的稻谷进行冷却处理,方便使稻谷恢复至正常温度,有效防止高温状态的稻谷对人体造成烫伤,方便稻谷转移,提高实用性。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探测杆和温度计,探测杆的底端穿过干燥仓的顶端左侧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上侧,探测杆的顶端与温度计的底端连接;通过设置探测杆和温度计,可方便对左侧腔体内温度进行检测,方便对稻谷烘干温度进行控制,提高实用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隔板,隔板位于分气管和制冷板之间,隔板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通过设置隔板,可方便将第一腔体分割成左侧加热仓和右
侧冷却仓,有效降低加热仓内的热空气和冷却仓内的冷空气之间的空气交换,保证加热仓和冷却仓内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实用性。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还包括两组挡板,两组挡板的内端分别盖装在两组导料口的外端上侧,两组挡板的内端上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干燥仓的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通过设置两组挡板,可方便减少外界空气分别通过两组导料口进入第一腔体内,降低外界空气对第一腔体内空气温度造成的影响,同时两组挡板的本体材质较软,有效防止两组挡板对移动状态的稻谷造成阻挡,提高实用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打开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稻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仓(1)、传送装置(2)、电机(3)、第一传动轴(4)、减速器(5)、第二传动轴(6)、加热仓(7)、固定套(8)、扇叶座(9)、两组扇叶(10)、第一气管(11)、加热装置(12)和第二气管(13),干燥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左端和右端均连通设置有导料口,传送装置(2)的左端位于干燥仓(1)的左方,传送装置(2)的右端穿过两组导料口的下侧和第一腔体并伸出至干燥仓(1)的右方,电机(3)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左侧,电机(3)的右端与第一传动轴(4)的左端连接,第一传动轴(4)的右端与减速器(5)的左端连接,减速器(5)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减速器(5)的右端与第二传动轴(6)的左端连接,加热仓(7)位于减速器(5)的右方,加热仓(7)的顶端安装在第一腔体顶端左侧,加热仓(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左端中部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固定套(8)的右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左侧,固定套(8)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传动轴(6)的右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左侧,第二传动轴(6)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扇叶座(9)和两组扇叶(10)均位于第二腔体左侧,第二传动轴(6)的右端与扇叶座(9)的左端中部连接,扇叶座(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组扇叶(10)的内端连接,第二腔体顶端左侧与第一气管(11)的下侧输出端连通,第一气管(11)的上侧输入端穿过第一腔体顶端并伸出至干燥仓(1)的上方,加热装置(12)位于第二腔体中部,加热装置(12)的外壁安装在第二腔体内壁上并将第二腔体分割成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第二气管(13)的上侧输入端与右侧腔体右端中部连通,第一腔体底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4),左侧第一支撑杆(14)位于减速器(5)的后方,两组第一支撑杆(14)的底端均设置有支撑套(15),两组支撑套(15)的中部均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加热仓(7)的下方设置有分气管(16),第二气管(13)的下侧输出端与分气管(16)的顶端中部连通,分气管(16)的右端穿过两组第三通孔并伸出至右侧支撑套(15)的右方,分气管(16)的左端和右端均密封,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二三B九零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旺民实业有限公司祁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