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109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注采井组包括采油井和注水井,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注水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且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所述注水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采油井的下游。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基于河流相砂岩的斜层理,在河床下游布置注水井,在河床上游布置采油井,利用注水压力在砂岩储层各层系处产生压力差,通过斜层理上的注水压力、毛细管束缚力及油珠浮力共同作用,最大限度挖潜砂岩储层中的斜层理上的原油,扩大水驱油效果,从而提高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开发中,仅仅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天然能量采油方法称为一次采油,一般情况下,一次采油原油的采收率20%左右;通过注水给油层补充能量提高油层压力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一般情况下,二次采油原油的采收率可达到50%以上。在二次采油中,布井方式是提高水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
[0003]目前,通常会根据油藏类型采取不同的注采井组组合。对于构造油气藏,采取低注高采的注采组合方式;对于岩性油气藏,采取边缘注中间采油的方式或中间注边缘采油的方式;对于复合油气藏,根据具体岩性和构造形态确定注采井组布局关系。
[0004]然而,以上方法都是从宏观物理位置来确定注采井的组合关系,并没有从微观上以及沉积层理上做统筹考虑,因此,由上述方法确定的注采井组的组合关系是不全面的,其效果也未必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
[0006]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所述注采井组包括采油井和注水井,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注水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且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所述注水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采油井的下游。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油井和所述注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500米。
[000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的布井方法,所述注采井组包括多个油井,所述布井方法包括:
[0010]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
[0011]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
[0012]根据河道水流方向确定各所述油井的位置关系;
[0013]确定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包括:
[0015]根据所述油井的测井曲线及取芯资料,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包括:
[0018]根据所述油井的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河道水流方向确定各所述油井的位置关系,包括:
[0020]确定河道水流方向;
[0021]根据所述油井的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结合三维成像技术,确定所述油井的平面位置关系。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包括:
[0023]确定位于上游的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两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两个所述注水井均位于所述采油井的下游。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包括:
[0025]确定位于上游的两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两个所述采油井均位于所述注水井的上游。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包括:
[0027]确定位于上游的三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三个所述采油井均位于所述注水井的上游。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及其布井方法,基于河流相沉积砂岩的斜层理,在河床下游布置注水井,在河床上游布置采油井,利用注水压力在砂岩储层各层系处产生压力差,通过斜层理上的注水压力、毛细管束缚力及油珠浮力共同作用,最大限度挖潜砂岩储层中的斜层理上的原油,扩大水驱油效果,从而提高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的布井方法的示意图;
[0032]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井的测井曲线的示意图;
[0033]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井的测井曲线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井和B井的地震剖面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井和B井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采井组中水驱油动态运移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0038]1-A井渗透层;
[0039]2-A井电阻率峰值;
[0040]3-A井全烃峰值;
[0041]4-B井渗透层;
[0042]5-B井电阻率峰值;
[0043]6-B井全烃峰值;
[0044]7-A井坐标处的地震剖面下的同相轴;
[0045]8-B井坐标处的地震剖面下的同相轴;
[0046]9-古废弃河道;
[0047]10-河道水流方向;
[0048]11-河道砂体;
[0049]12-第二等距弧线;
[0050]13第一等距弧线;
[0051]14-径向轴线;
[0052]15-斜层理砂岩储层;
[0053]16-右虚线界面;
[0054]17-层系;
[0055]18-左虚线界面;
[0056]19-细层;
[0057]20-油珠。
[0058]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0060]其中,河流相砂岩储层作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受到沉积环境的影响,砂体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宽窄相间的带状、树枝状等,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镶嵌于四周河漫滩泥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采井组包括采油井和注水井,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注水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且所述采油井的渗透层和所述注水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所述注水井位于所述采油井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油井和所述注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500米。3.一种河流相砂岩储层的注采井组的布井方法,所述注采井组包括多个油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井方法包括: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根据河道水流方向确定各所述油井的位置关系;确定位于上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采油井,位于下游的至少一个所述油井为注水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均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包括:根据所述油井的测井曲线及取芯资料,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为河流相沉积的斜层理砂岩油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油井的渗透层属于同一个油砂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魏艳丽孙琦魏艳楠刘月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