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抽油机技术领域,是一种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其包括支架、游梁、液压油缸、液压站和控制系统,游梁铰接于支架顶端,游梁的左端设有驴头,驴头通过钢丝绳连接设有悬绳器,游梁右端设有配重,游梁的左部下方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铰接于安装座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于游梁左部,支架上部右侧设有缓冲装置,游梁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其后部与缓冲装置相抵,液压油缸通过液压连接系统与液压站相连通,液压站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抽油机工作,不仅降低了能耗,也减少了维护费用。也减少了维护费用。也减少了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
[0001]本技术涉及抽油机
,是一种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原油开采的抽油设备中,传统游梁式抽油机占据主导地位,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靠耐用等优势,但是抽油机调节冲程和调整平衡都比较困难;平衡效果差、工作效率低、能耗大,“大马拉小车”问题严重;此外后期维修(电机、减速器)成本高。稠油开采过程中,由于油液粘度大,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因受阻而速度减慢,此时失去原有抽油机的平衡,平衡负载加重;而抽油杆上行时,摩擦力加剧而使工作载荷增大。传统游梁式抽油机采用机械传动,其上、下行时间和速度保持固定,未考虑井下载荷、原油粘度变化因素的影响。当它用于稠油开采时,就会出现抽油杆未完成下行程时,工作驴头就将抽油杆上提,能耗高、泵效低。随着石油钻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一系列新型抽油机应运而生,但是它们整机造价高,维护、保养难度大,需配备专业服务队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抽油设备存在的能耗高、维护费用高、泵效低、保养难度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包括支架、游梁、液压油缸、用于为液压油缸活塞杆往复运动提供动力的液压站和用于控制液压站的控制系统,游梁右部铰接于支架顶端,游梁的左端固定设有驴头,驴头通过钢丝绳连接设有悬绳器,游梁右端设有配重,所述游梁的左部下方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铰接于安装座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于游梁左部,支架上部右侧设有缓冲装置,游梁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其后部与缓冲装置相抵,液压油缸通过液压连接系统与液压站相连通,液压站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液压连接系统可包括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电磁换向阀的A口通过第一进油管与液压油缸下部的进油口连通,第一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串联有电磁调速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电磁换向阀的B口通过第二进油管与液压油缸上部的进油口连通,第二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串联有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电磁换向阀的P口通过出油管与液压站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T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站内部连通。
[0007]上述液压站可包括储油箱箱体和泵油装置,所述泵油装置包括设置于储油箱箱体上的防爆电机及与防爆电机传动连接的叶片泵,叶片泵吸油口通过吸油管与储油箱箱体内部连通,叶片泵出油口通过出油管与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通,对应电磁换向阀与叶片泵之间的出油管上串联有单向阀同时并联有溢流阀,储油箱箱体上连通设有回油管,回油管的一端位于储油箱箱体内部,另一端与电磁换向阀的T口连通,溢流阀的出口上连通设有输油
管,输油管与回油管连通。
[0008]上述控制系统可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设置于第二进油管上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液压油缸外部的功率传感器及设置于液压油缸内部的油缸内置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和油缸内置位移传感器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防爆电机和电磁换向阀电连接。
[0009]上述缓冲装置可包括从左下向右上方倾斜设置于支架右侧上部的安装架,安装架顶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弹性阻尼器。
[0010]上述弹性阻尼器可为弹性减震弹簧。
[0011]上述弹性阻尼器可为弹性减震橡胶块。
[0012]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不仅通过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抽油机工作,保证抽油机驴头在上行和下行过程中的速度恒定,避免因稠油粘度大,抽油机下行速度的变化过快而使得能耗增高,还通过设置缓冲装置提高了本抽油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液压连接系统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00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支架,2为游梁,3为驴头,4为配重,5为液压油缸,6为安装座,7为悬绳器,8为活塞杆,9为电磁换向阀,10为第一进油管,11为第一液控单向阀,12为第一节流阀,13为电磁调速阀,14为第二进油管,15为第二液控单向阀,16为第二节流阀,17为储油箱箱体,18为防爆电机,19为叶片泵,20为单向阀,21为溢流阀,22为回油管,23为PLC可编程控制器,24为压力传感器,25为油缸内置位移传感器,26为功率传感器,27为安装架,28为安装板,29为弹性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如附图1、2、3所示,该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包括支架1、游梁2、液压油缸5、用于为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8往复运动提供动力的液压站和用于控制液压站的控制系统,游梁2右部铰接于支架1顶端,游梁2的左端固定设有驴头3,驴头3通过钢丝绳连接设有悬绳器7,游梁2右端设有配重4,所述游梁2的左部下方设有安装座6,安装座6上设有液压油缸5,液压油缸5的下端铰接于安装座6上,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8上端铰接于游梁2左部,支架1上部右侧设有缓冲装置,游梁2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其后部与缓冲装置相抵,液压油缸5通过液压连接系统与液压站相连通,液压站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液压站
向液压油缸5提供动力液压油,进而使液压油缸5活塞杆8能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驴头3进行抽油作业,在驴头3上行过程中,游梁2旋转一定角度后与缓冲装置相抵,从而有效抵消了配重4运动的惯性,保证整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需要,可在多个井口安装本技术,且只需要使用一台液压站即可为多台本技术提供动力,大大节省安装使用费和维修部保养费用。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不仅通过采用液压油缸5驱动抽油机工作,保证抽油机驴头3在上行和下行过程中的速度恒定,避免因稠油粘度大,抽油机下行速度的变化过快而使得能耗增高,还通过设置缓冲装置提高了本抽油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00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2]如附图1、2所示,液压连接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9,该电磁换向阀9为三位四通阀,电磁换向阀9的A口通过第一进油管10与液压油缸5下部的进油口连通,第一进油管10从上至下依次串联有电磁调速阀13、第一节流阀12和第一液控单向阀11,电磁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包括支架和游梁,游梁右部铰接于支架顶端,游梁的左端固定设有驴头,驴头通过钢丝绳连接设有悬绳器,游梁右端设有配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油缸、用于为液压油缸活塞杆往复运动提供动力的液压站和用于控制液压站的控制系统,所述游梁的左部下方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铰接于安装座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于游梁左部,支架上部右侧设有缓冲装置,游梁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其后部与缓冲装置相抵,液压油缸通过液压连接系统与液压站相连通,液压站与控制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连接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电磁换向阀的A口通过第一进油管与液压油缸下部的进油口连通,第一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串联有电磁调速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电磁换向阀的B口通过第二进油管与液压油缸上部的进油口连通,第二进油管从上至下依次串联有第二节流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电磁换向阀的P口通过出油管与液压站的出油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T口通过回油管与液压站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梁式液压驱动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站包括储油箱箱体和泵油装置,所述泵油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枞,段美言玺,徐文建,蔡志伟,肖攀,李思博,马周军,杨常宝,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永升聚元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