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传输系统以及串行传输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68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6
一种串行传输系统,包括一第一储存电路、一第二储存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序列处理电路。第一储存电路用于储存多个用户的待传输数据。第二储存电路耦合第一储存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二储存电路接收第一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序列处理电路用于以序列方式接收第二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且输出多个使用者封包。多个使用者封包。多个使用者封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行传输系统以及串行传输方法


[0001]本申请中所述实施例的内容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使用者(Multi-user)的串行传输系统以及串行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应用已支持多用户(Multi-user)数据传输功能。在一些现有技术中,数据是以平行方式进行传输。然而,这会使得硬件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大储存容量的储存电路。另外,这种方式也会使内存的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串行传输系统。串行传输系统包括一第一储存电路、一第二储存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序列处理电路。第一储存电路用于储存多个用户的待传输数据。第二储存电路耦合第一储存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二储存电路接收第一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序列处理电路用于以序列方式接收第二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且输出多个使用者封包。
[000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串行传输方法。串行传输方法包括:通过一第一储存电路储存多个用户的待传输数据;通过一控制电路控制一第二储存电路接收第一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以及通过一序列处理电路以序列方式接收第二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且输出多个使用者封包。
[0005]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串行传输系统以及串行传输方法可利用序列方式传输数据,可降低硬件成本、减小储存电路所需要的储存容量且可更有效率地运作。
附图说明
[0006]为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够更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如下:
[0007]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串行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0008]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储存电路的配置图;
[0009]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序列运作的时序图;
[0010]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错误处理机制的示意图;
[0011]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错误处理机制的示意图;以及
[0012]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一串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耦合”也可指“电性耦合”,且用词“连接”也可指“电性连接”。“耦合”及“连接”也可指二个或多个组件相互配合或相互互动。
[0014]参考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串行传输系统100的示意图。在一
些实施例中,串行传输系统100可应用于多使用者(Multi-user)传输。举例而言,串行传输系统100可在无线网络环境中传输多个不同用户的数据。
[0015]图1中,串行传输系统100包括储存电路120、储存电路140、控制电路160以及序列处理电路180。储存电路140耦合储存电路120。控制电路160耦合储存电路140。序列处理电路180耦合储存电路140。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电路120以及储存电路140可采用内存或其他具有储存功能的组件/电路实现。控制电路160可采用微控制器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组件/电路实现。序列处理电路180可采用微处理器或其他具有处理功能的组件/电路实现。
[0017]在运作上,储存电路120可为数据集区(data pool)且储存多个不同用户的待传输数据。储存电路140可为一缓冲区且可暂存来自储存电路120的待传输数据。控制电路160用于控制储存电路140接收储存电路120中的待传输数据。接着,序列处理电路180会以序列方式接收储存电路140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且输出多使用者封包MUP。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使用者封包MUP符合IEEE 802.11规范且序列处理电路180是以正交分频多任务符元基数(OFDM symbol-based)从储存电路140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但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0019]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处理电路以平行方式接收资料。举例而言,如果系统支持M个用户以平行方式进行多用户数据传输,则系统需有M条数据传输路径,且储存电路的储存容量需能够同时储存M个用户的数据。如此,将会使得硬件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大储存容量的储存电路。另外,这种方式也会使储存电路的运作效率较差。
[0020]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串行传输系统100中,序列处理电路180是以序列方式接收储存电路140中的待传输数据。据此,不需设置多条数据传输路径以达到降低硬件成本的功效。另外,也可以减小储存电路140所需要的储存容量且使串行传输系统100具有更好的运作效率。
[0021]关于控制电路140如何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序列处理电路180如何以序列方式接收储存电路140中的待传输数据的详细运作将在后面段落进行叙述。
[0022]参考图2。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储存电路140的配置图。如前所述,串行传输系统100可应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电路140的储存容量可对应于无线网络环境的最高传输速率。
[0023]图1的控制电路160可以分配储存电路140中所述用户各自的储存容量占比。以图2中,储存电路140可被区分为使用者U0的储存空间、使用者U1的储存空间、使用者U2的储存空间以及使用者U3的储存空间。使用者U0的储存空间、使用者U1的储存空间、使用者U2的储存空间以及使用者U3的储存空间的占比为3:6:2:5。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60是根据所述用户各自的资源单位值(resource unit)以及使用者空间串流(NSS)数值确定所述用户各自的储存容量占比以及储存容量,如以下公式(1)-公式(2):
[0025]AL(m)=TOT
×
(UF[m])/(UF[0]+UF[1]…
UF[M-1])

公式(1)
[0026]UF[m]=RU[m]×
NSS[m]…
公式(2)
[0027]其中假设有M个使用者,AL(m)为其中一用户的储存容量,TOT为储存电路140的总储存容量,(UF[0]+UF[1]…
UF[M-1])为所有用户的储存容量权重的总合,UF[m]为该用户的
储存容量权重,(UF[m])/(UF[0]+UF[1]…
UF[M-1])为该用户的储存容量占比。其中RU[m]为该用户的资源单位值,NSS[m]为该使用者的使用者空间串流数值。也就是说,一用户的资源单位值以及用户空间串流数值会确定该用户储存容量权重。
[0028]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60是根据所述用户各自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用户各自的储存容量占比以及储存容量,如以下公式(3):
[0029]AL(m)=TOT
×
(UF[m])/(UF[0]+UF[1]…
UF[M-1])

公式(3)
[0030]UF[m]=DR[m]…
公式(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行传输系统,包括:一第一储存电路,用于储存多个用户的待传输数据;一第二储存电路,耦合所述第一储存电路;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储存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以及一序列处理电路,用于以序列方式接收所述第二储存电路中的所述待传输数据,且输出多个使用者封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分配所述第二储存电路中所述用户各自的储存容量占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各自的一资源单位值以及一用户空间串流数值或根据所述使用者各自的一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用户各自的储存容量占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如果所述序列处理电路处于非启动期间或闲置阶段,在所述使用者各自传输至所述第二储存电路的数据量分别满足一对应传输速率之后,所述控制电路轮流控制所述用户,直到一当前用户的一完整协议数据单元储存至所述第二储存电路中、所述第二储存电路中对应所述当前用户的储存空间已满或所述第一储存电路中没有所述当前用户的待传输数据后切换另一用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如果所述序列处理电路处于一运作阶段且所述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序列处理电路都对一当前用户运作,当所述第二储存电路中所述当前用户的待传输数据量大于一最小门坎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储存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储存电路中所述当前用户的所述待传输数据,直到满足一对应传输速率后切换至另一使用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传输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竹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