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39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传感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智能终端在对物联网传感器的管理过程中,其管控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误差性,难以保证物联网传感器信息交换的稳定性,也难以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延迟性精确的预判分析,故极大的阻碍了物联传感技术高效发展的问题,尤其公开了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包括终端管控平台,终端管控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数据采集单元、延迟分析单元、整合论证单元、分布论证单元、预警输出单元和显示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不同层面对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转状态进行了精确的分析,提高了对物联网传感器管控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促进了物联传感技术行业的高效发展。促进了物联传感技术行业的高效发展。促进了物联传感技术行业的高效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传感器
,具体为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物联传感技术,又称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其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因此,做到对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管控,则显得至关重要;但现有的智能终端在对物联网传感器的管理过程中,大都是仅能做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表观情况进行监测和管控,无法做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状态进行高效的监测分析,故对物联传感技术层面的管控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误差性,难以保证物联网传感器信息交换的稳定性,也难以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延迟性精确的预判分析,无法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真正的管控,故极大的阻碍了物联传感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智能终端在对物联网传感器的管理过程中,其管控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误差性,难以保证物联网传感器信息交换的稳定性,也难以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延迟性精确的预判分析,无法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的真正的管控,故极大的阻碍了物联传感技术高效发展的问题,通过符号标定、模型建立以及数据分析的方式,将多个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对物联网传感器的整体运行状态情况进行了初步的预判分析,并利用公式化的处理、阈值的代入比对以及信号交叉判定的方式,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转状态效率进行了精确的分析,从而在实现了对物联网传感器的高效管控与监测的同时,也促进了对物联网传感器管控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物联网传感器运行效率的管控分析,保证物联网传感器信息交换的稳定性,极大的促进了物联传感技术行业的高效发展,而提出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包括终端管控平台,终端管控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数据采集单元、延迟分析单元、整合论证单元、分布论证单元、预警输出单元和显示终端;终端管控分析平台用于对各物联传感技术中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并将其分别发送至延迟分析单元、整合论证单元与分布论证单元,延迟分析单元用于对接收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延迟层面定向分析处理,据此生成正常延迟信号和异常延迟信号,并将正常延迟信号发送至整合论证单元,将异常延迟信号发送至分布论证单元;
整合论证单元用于接收正常延迟信号,并据此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级运行判定信号、中级运行判定信号和低级运行判定信号,并将其发送至预警输出单元;分布论证单元用于接收异常延迟信号,并据此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逐项预判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级运行判定信号、中级运行判定信号和低级运行判定信号,并将其发送至预警输出单元;预警输出单元对接收的各等级运行判定信号进行判定分析处理,据此生成低级警示信号、中级警示信号和高级警示信号,并将其以文本字样描述的方式发送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说明。
[0005]进一步的,数据运行信息包括转换量值、执行量值、传输量值和响应量值。
[0006]进一步的,延迟层面定向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S1:捕捉同一时间点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中的响应量值,并将其标定为xyli,并将同一时间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进行均值分析,求得均值响应系数Jxyl,其中,i={1,2,3

n};S2:给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设置时间区间值j,且j={1,2,3

m},并捕捉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xylij,对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xylij进行模型比对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S3:依据步骤S2,对各物联网传感器生成的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据此生成正常延迟信号和异常延迟信号。
[0007]进一步的,模型比对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响应量值为纵坐标,并据此建立动态直角坐标系,将均值响应系数Jxyl作为参照线绘制在动态直角坐标系上,即Y=Jxyl;将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通过描点的方式绘制在动态直角坐标系上,并将处于参照线Y=Jxyl以上的响应量值标定为低效响应值,将处于参照线Y=Jxyl上的转换量值标定为正常响应值,并将处于参照线Y=Jxyl以上的响应量值标定为高效响应值。
[0008]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分别统计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出现的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的数量和,并将其分别标定为Sy1i、Sy2i和Sy3i,若满足Sy1i≥Sy2i+Sy3i或Sy1i+Sy2i>Sy3i时,则将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标定为正响应信号,若满足Sy1i<Sy2i+Sy3i或Sy1i+Sy2i≤Sy3i时,则将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标定为负响应信号;统计n个物联网传感器中被标定为正响应信号与负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并将正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标定为SL1,将负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标定为SL2,若满足SL1>SL2时,则生成正常延迟信号,若满足SL1≤SL2时,则生成异常延迟信号。
[0009]进一步的,数据整合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当接收到正常延迟信号时,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中的转换量值、执行量值、传输量值和响应量值,并将其分别标定为zhli、zxli、csli和xyli,并将转换量值、执行量值、传输量值和响应量值进行公式化处理,依据公式Yani=e3
×
csli
÷
(e1
×
zhli+e2
×
zxli+e4
×
xyli),求得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系数Yani,其中,e1、e2、e3和e4分别为转换量值、执行量值、传输量值和响应量值的权重因子系数,且e4>e2>e1>e3>0,e1+e2+e3+e4=3.025;设置延迟参照区间值Yu1,并将其与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系数Yani进行比对分析,当运行系数Yani处于延迟参照区间值Yu1的范围之内或当运行系数Yani大于延迟参照区间值Yu1的最大值时,则均生成肯定信号,当运行系数Yani小于延迟参照区间值Yu1的最小值时,则生成否定信号;统计各类型信号的数量和,当肯定信号的数量和>否定信号的数量和时,则生成高级运行判定信号,当肯定信号的数量和=否定信号的数量和时,则生成中级运行判定信号,当肯定信号的数量和<否定信号的数量和时,则生成低级运行判定信号。
[0010]进一步的,逐项预判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当接收到异常延迟信号时,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包括终端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终端管控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数据采集单元、延迟分析单元、整合论证单元、分布论证单元、预警输出单元和显示终端;终端管控分析平台用于对各物联传感技术中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并将其分别发送至延迟分析单元、整合论证单元与分布论证单元;延迟分析单元用于对接收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延迟层面定向分析处理,据此生成正常延迟信号和异常延迟信号,并将正常延迟信号发送至整合论证单元,将异常延迟信号发送至分布论证单元;整合论证单元用于接收正常延迟信号,并据此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级运行判定信号、中级运行判定信号和低级运行判定信号,并将其发送至预警输出单元;分布论证单元用于接收异常延迟信号,并据此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运行信息进行逐项预判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级运行判定信号、中级运行判定信号和低级运行判定信号,并将其发送至预警输出单元;预警输出单元对接收的各等级运行判定信号进行判定分析处理,据此生成低级警示信号、中级警示信号和高级警示信号,并将其以文本字样描述的方式发送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说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数据运行信息包括转换量值、执行量值、传输量值和响应量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延迟层面定向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S1:捕捉同一时间点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xyli,其中,i={1,2,3

n},并将同一时间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进行均值分析,求得均值响应系数Jxyl;S2:给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运行设置时间区间值j,且j={1,2,3

m},并捕捉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xylij,对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xylij进行模型比对分析处理,据此生成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S3:依据步骤S2,对各物联网传感器生成的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据此生成正常延迟信号和异常延迟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模型比对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响应量值为纵坐标,并据此建立动态直角坐标系,将均值响应系数Jxyl作为参照线绘制在动态直角坐标系上,即Y=Jxyl;将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的响应量值通过描点的方式绘制在动态直角坐标系上,并将处于参照线Y=Jxyl以上的响应量值标定为低效响应值,将处于参照线Y=Jxyl上的转换量值标定为正常响应值,并将处于参照线Y=Jxyl以上的响应量值标定为高效响应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分别统计时间区间值内的各物联网传感器出现的高效响应值、正常响应值和低效响应值的数量和,并将其分别标定为Sy1i、Sy2i和Sy3i,若满足Sy1i≥Sy2i+Sy3i或Sy1i+Sy2i>Sy3i时,则将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标定为正响应信号,若满足Sy1i<Sy2i+Sy3i或Sy1i+Sy2i≤Sy3i时,则将对应的物联网传感器标定为负响应信号;统计n个物联网传感器中被标定为正响应信号与负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并将正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标定为SL1,将负响应信号的物联网传感器的个数标定为SL2,若满足SL1>SL2时,则生成正常延迟信号,若满足SL1≤SL2时,则生成异常延迟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数据整合分析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当接收到正常延迟信号时,调取各物联网传感器的转换量值zhli、执行量值zxli、传输量值csli和响应量值xyli,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晨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