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35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顶承载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延伸部,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过渡部与顶承载部相接,且在沿顶承载部指向型腔的方向上,过渡部朝向顶承载部的一端高于过渡部朝向侧边部的一端,且在沿顶承载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顶承载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方向上,过渡部在平行于顶承载部表面的投影的长度与顶承载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4~3: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改善光伏组件表面密封胶粘结的问题。封胶粘结的问题。封胶粘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光伏组件以及使得光伏组件的安装以及运输更方便,在对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边框通常由容纳槽以及型腔组成,容纳槽用于卡合光伏组件以容纳并承载光伏组件,型腔用于与角码一起连接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与短边。
[0003]然而,目前存在光伏组件表面密封胶粘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至少有利于改善光伏组件表面密封胶粘结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过渡部与顶承载部相接,且在沿顶承载部指向型腔的方向上,过渡部朝向顶承载部的一端高于过渡部朝向侧边部的一端,且在沿顶承载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顶承载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方向上,过渡部在平行于顶承载部表面的投影的长度与顶承载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4~3:2。
[0006]另外,在第一限位部指向顶承载部的方向上,过渡部朝向侧边部的一端到顶承载部的距离不大于20mm。
[0007]另外,在垂直于顶承载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上,过渡部的形状为直线型。
[0008]另外,过渡部具有朝向容纳槽的第一面,顶承载部具有朝向容纳槽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90
°
~180
°

[0009]另外,在沿过渡部朝向顶承载部的端部指向过渡部远离顶承载部的端部方向上,过渡部的长度不大于20mm。
[0010]另外,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第一过渡部与顶承载部相接,第二过渡部与侧边部相接,在垂直于顶承载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上,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二过渡部的形状为直线型,且第一过渡部朝向容纳槽的表面与顶承载部朝向容纳槽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过渡部朝向容纳槽的表面与顶承载部朝向容纳槽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三夹角。
[0011]另外,在垂直于顶承载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上,过渡部的形状为弧型。
[0012]另外,过渡部的曲率半径不大于10mm。
[0013]另外,在沿第一限位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第一限位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端部的方向上,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大于顶承载部的宽度。
[0014]另外,光伏组件边框的材料为钢材料。
[0015]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光伏组件边框;太阳能电池;层压结构,层压结构用于封装太阳能电池。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过渡部与顶承载部相接,且在沿顶承载部指向型腔的方向上,过渡部朝向顶承载部的一端高于过渡部朝向侧边部的一端,且在沿顶承载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顶承载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方向上,过渡部在平行于顶承载部表面的投影的长度与顶承载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4~3:2。过渡部斜向侧边部设置,为容纳槽与光伏组件之间的密封胶提供了溢胶途径,即,当光伏组件卡合进容纳槽中时,顶承载部与光伏组件之间多余的密封胶可以在密封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顺着过渡部表面流出,从而可以改善溢胶现象,进而改善密封胶粘结在光伏组件表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还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由
技术介绍
可知,目前存在光伏组件表面密封胶粘结的问题。
[0025]分析发现,导致产生溢胶的原因之一在于,在容纳槽与光伏组件表面的接触面之间填充密封胶时,为了保证光伏组件表面与容胶槽表面之间的粘结效果,可能会发生填充过量的问题,因此,多余的密封胶将会溢出至光伏组件表面,从而发生溢胶现象,导致光伏组件表面密封胶粘结的问题。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过渡部与顶承载部相接,且在沿顶承载部指向型腔的方向上,过渡部朝向顶承载部的一端高于过渡部朝向侧边部的一端,且在沿顶承载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顶承载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方向上,过渡部在平行于顶承载部表面的投影的长度与顶承载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4~3:2。过渡部斜向侧边部设置,为容纳槽与光伏组件之间的密封胶提供了溢胶途径,即,当光伏组件卡合进容纳槽中时,顶承载部与光伏组件之间多余的密封胶可以在密封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顺着过渡部表面流出,从而可以改善溢胶现
象,进而改善密封胶粘结在光伏组件表面的问题。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8]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101、第二限位部102以及顶承载部103,第一限位部101、第二限位部102以及顶承载部103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20;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107、侧边部104、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过渡部107、侧边部104、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30,过渡部107与顶承载部103相接,且在沿顶承载部103指向型腔30的方向上,过渡部107朝向顶承载部103的一端高于过渡部107朝向侧边部104的一端,且在沿顶承载部103朝向第二限位部102的端部指向顶承载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顶承载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及所述顶承载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容纳槽;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过渡部、侧边部、底承载部以及延伸部,所述过渡部、所述侧边部、所述底承载部以及所述延伸部依次相接合围成型腔,所述过渡部与所述顶承载部相接,且在沿所述顶承载部指向所述型腔的方向上,所述过渡部朝向所述顶承载部的一端高于所述过渡部朝向所述侧边部的一端,且在沿所述顶承载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指向所述顶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方向上,所述过渡部在平行于所述顶承载部表面的投影的长度与所述顶承载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4~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限位部指向所述顶承载部的方向上,所述过渡部朝向所述侧边部的一端到所述顶承载部的距离不大于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顶承载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上,所述过渡部的形状为直线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槽的第一面,所述顶承载部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槽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90
°
~18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郭志球周德全蓝绍发张东琦陈雨轩宫欣欣李晓晔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