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燃气轮机中,用于支撑中心转轴的支撑组件,中心转轴(1)轴向上装配有前级轮盘(7)和后级轮盘(8),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用于调整支撑本体刚度的调节组件,支撑本体支撑在前级轮盘(7)和后级轮盘(8)之间,调节组件与支撑本体活动连接。在中心转轴(1)频率不满足要求的时候,可以调整调节组件以使支撑组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调整支撑组件的刚度、调节中心转轴(1)的频率、降低中心转轴(1)振动幅值以满足燃气轮机在测试或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要求。的动力学要求。的动力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支撑中心转轴的支撑组件及中心转轴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燃气轮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型燃气轮机中心转轴径向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轮机中心转轴为转子系统重要零部件,承载压气机轮盘、透平轮盘。中心转轴两端由前轴头、后轴头支撑,中心转轴跨度较大,在轴向方向上,需要在不同位置设置径向支撑组件,以对中心转轴支撑并调频。
[0003]现有技术方案支撑组件配合定距环径向支撑中心转轴。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处通常采用过盈装配,燃机启停循环中,由于瞬态变形的影响,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存在接触区应力过大,也存在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失效的风险。
[0004]而且现有技术方案支撑结构完成精加工后,无法对其刚度进行调整。燃气轮机在测试或运行过程中发生支撑结构无法有效支撑中心转轴,从而导致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的问题,需调整支撑组件刚度和过盈量。针对目前的支撑组件,只能对支撑组件、轮盘和中心转轴进行重新设计、修改尺寸并进行评估,严重情况下支撑组件甚至中心转轴还需报废处理。
[0005]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支撑中心转轴刚度可调的支撑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中心转轴的支撑组件,中心转轴轴向上装配有前级轮盘和后级轮盘,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用于调整支撑本体刚度的调节组件,支撑本体支撑在前级轮盘和后级轮盘之间,调节组件与支撑本体活动连接。在中心转轴频率不满足要求的时候,可以调整调节组件以使支撑组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调整支撑组件的刚度、调节中心转轴的频率、降低中心转轴振动幅值以满足燃气轮机在测试或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要求。
[0008]以下是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09]进一步的,支撑本体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支撑端,第一固定端与支撑端及第二固定端形成U型开口。支撑本体采用一体化设计,与常规的使用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过盈装配相比,支撑本体的一体化设计消除了燃气轮机启动或停止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瞬态变形造成的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接触区的应力过大、结构失效的问题。
[0010]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端与前级轮盘的第一卡槽卡接,第二固定端与后级轮盘的第二卡槽卡接,支撑端支撑在中心转轴上。
[0011]进一步的,支撑本体刚度可调整。
[0012]进一步的,支撑端与中心转轴接触以径向支撑中心转轴。
[0013]进一步的,调节组件为刚性调节件。
[0014]进一步的,刚性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杆和防松件。
[0015]进一步的,防松件为防松垫片和/或防松钢丝。
[0016]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杆为第一防转调节杆,第一防转调节杆穿过支撑端,通过防松件压在第一固定端的侧表面上。调整支撑组件刚度时,需通过调整第一防转调节杆拧紧圈数来调节间隙,以调节第一防转调节杆的有效支撑长度,使U形开口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达到调整第一支撑本体的刚度、支撑组件与中心转轴支撑过盈量的目的。这种支撑组件仅需调节第一支撑本体的刚度以调整中心转轴的频率,解决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的问题,克服了以往对支撑组件重新加工以改变支撑刚度的缺陷。
[0017]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杆为第一带孔调节杆,第一带孔调节杆穿过第一固定端,压在支撑端的侧表面上。调整间隙位于远离中心转轴的位置,不用拆除前级轮盘、后级轮盘及第四支撑本体,可直接调节间隙,以达到快捷调整刚度的目的。且其刚性调节件的零件较少,结构简单。
[0018]进一步的,第一带孔调节杆的头部设置有通孔,防松钢丝穿过两个或多个通孔以防止支撑组件松动。
[0019]进一步的,调节组件为弹性调节件。
[0020]进一步的,弹性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杆、压紧垫块、压缩弹簧,第二调节杆通过压紧垫块、压缩弹簧设置在U型开口内。
[0021]进一步的,弹性调节件还包括防松件,第二调节杆为第二防转调节杆,第二防转调节杆穿过支撑端,通过防松件、压紧垫块将压缩弹簧压在第一固定端的侧表面上。可以通过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调节支撑组件的刚度,其调整刚度更柔和,不易损坏支撑结构本体,但结构相对复杂。
[0022]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杆为第二带孔调节杆,第二带孔调节杆穿过第一固定端,通过压紧垫块将压缩弹簧压在支撑端的侧表面上。可以通过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调节支撑组件的刚度,其调整刚度更柔和,不易损坏支撑结构本体。且因调节间隙位于远离中心转轴的位置,调节间隙的调整具有更多的空间,不拆除前级轮盘、后级轮盘及第三支撑本体,也直接调节间隙,以达到调整支撑组件刚度的目的,使得支撑刚度的调节过程更加方便。
[0023]进一步的,支撑本体设计有容纳第二调节杆头部的沉孔。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心转轴组件,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中心转轴圆周上的多个支撑组件与中心转轴过盈配合,调节组件与支撑本体设置有调节间隙,调整调节间隙以调整多个支撑组件的U型开口上侧面与U型开口下侧面的距离,以调整支撑本体的刚度,改变支撑组件对中心转轴的压紧力,从而调整中心转轴的频率,解决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的问题。
[0025]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组件通过调整内部支撑螺栓的拧紧圈数和支撑螺栓的有效支撑长度,使支撑本体U形开口发生弹性形变,以调节支撑组件的径向刚度。支撑组件通过内部调节组件实现支撑组件的刚度可调整,进而对中心转轴调频并降低振动幅值,以满足燃气轮机在测试或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要求,不需对支撑组件进行重新加工即可调整支撑组件的刚度。同时,支撑本体采用一体化设计,取消了定距环,消除了燃气轮机启动和停止过程中定距环和前级轮盘卡槽失效的风险。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心转轴组件,可通过调整调节间隙X
以调整多个支撑组件的刚度,改变其与中心转轴的过盈量,从而调整中心转轴的频率,解决中心转轴振动幅值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心转轴径向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8]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B向示意图;以及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心转轴径向支撑组件装配图;以及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支撑组件局部A
‑
A剖面示意图;以及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支撑组件局部A
‑
A剖面示意图;以及
[003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支撑组件局部A
‑
A剖面示意图;以及
[003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支撑组件局部A
‑
A剖面示意图。
[0034]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撑中心转轴的支撑组件,所述中心转轴(1)轴向上装配有前级轮盘(7)和后级轮盘(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本体(24、25、26、27)和用于调整所述支撑本体(24、25、26、27)刚度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本体(24、25、26、27)支撑在所述前级轮盘(7)和所述后级轮盘(8)之间,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本体(24、25、26、27)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24、25、26、27)包括第一固定端(21)、第二固定端(22)和支撑端(23),所述第一固定端(21)与所述支撑端(23)及所述第二固定端(22)形成U型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21)与所述前级轮盘(7)的第一卡槽(9)卡接,所述第二固定端(22)与所述后级轮盘(8)的第二卡槽(10)卡接,所述支撑端(23)支撑在所述中心转轴(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24、25、26、27)刚度可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23)与所述中心转轴(1)接触以径向支撑所述中心转轴(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为刚性调节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杆(11、12)和防松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为防松垫片(5)和/或防松钢丝。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11、12)为第一防转调节杆(11),所述第一防转调节杆(11)穿过所述支撑端(23),通过所述防松件压在所述第一固定端(21)的侧表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11、12)为第一带孔调节杆(12),所述第一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杰,于洪飞,孙晓,杜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