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58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包括深埋至地下的调节池,调节池内的液位不高于进水管网的管底标高,在调节池的上部设置有加药储药间,加药储药间为半地下式结构,在加药储药间的上部设置有气浮装置,在加药储药间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加药絮凝的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在调节池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内提供污水的提升水泵;该装置自下而上分别设置调节池、加药储药间和气浮装置,三层构(建)筑物叠加一起,用一层的占地面积实现了三个环节的功能,大大节省了污水站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还减少了污水提升管路的沿程水力损失,提高了提升水泵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节约了能源。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调节池应用尤其广泛,每个工业种类的污水站都会存在调节池,且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工艺中,调节池后端的衔接工艺往往又是加药絮凝气浮工艺,配合着附属用房加药间,三者组合成工业废水的一种预处理单元。
[0003]工业废水在排放过程中,随着生产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存在水质的不均匀和水量的不稳定情况。特别当生产上出现事故或雨水特别多时,废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更大,这种变化会造成废水处理过程失常,降低了处理效果,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处理设备的设计负荷。为了使处理工艺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高峰浓度变化的影响,要求废水在进行处理前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水量和均匀的水质,必须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调节池的设置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0004]常见的调节池进水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抽吸,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有效水深一般为2

3m,所以调节池都是位于整个厂区的最低处,且调节池的深度还要随着进水管网的深度进行调整,污水收集管网的标高越深,地下式调节池也就越深,为保证污水收集管网内不积存污水,地下式调节池内的液位就不能高于进水管网的管底标高,所以就造成地下式调节池的无效水深也就越高,造成的调节池无效容积也就越大,无端造成了调节池土建投资费用的增大。
[0005]以进水管网管底标高为

3.000m为例,调节池总池深为5.800m,调节池的池顶标高为0.300m,调节池池底标高为

5.500m,则调节池内的最大有效水位为

3.000m,最大有效水深为2.500m,此时调节池内水面以上有3.300m高的无效空间,既不能利用,又增加投资,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均质均量后通过放置在池内的调节池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后续的气浮装置,与此同时,放置在加药间内的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也分别向气浮装置内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完成整个污水的加药絮凝反应,气浮装置出水自流至中间水池,通过放置在中间水池内的中间水池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后续的处理单元;整个过程调节池、加药间、气浮装置和中间水池相互独立,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占地面积大,调节池无效空间大,池容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改变调节池的池顶露出地面正负零标高30cm的做法,将调节池池顶全部深埋在地下,池顶标高只高出池内液位50cm即可,只将提升水泵检修口露出地面,而不是将整个池顶露出地面,这样缩短了池壁的高度,减少了调节池施工的工程量,节省了费用,同时节省下来的空间作为附属用房和设备层,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了多功能的
空间利用,在工矿企业中,土地面积是最大的资产,在污水处理中,能用最少的占地面积,实现多工艺多功能的组合,是本专利技术的最大亮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包括深埋至地下的调节池,与调节池连通的有进水管网,调节池内的液位不高于进水管网的管底标高,在调节池的上部设置有加药储药间,所述加药储药间为半地下式结构,在加药储药间的上部设置有气浮装置,在加药储药间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加药絮凝的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在调节池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内提供污水的提升水泵。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池的池顶标高高出池内液位50cm。
[0009]优选的,所述加药储药间的地下部分设置有从地面高度至加药储药间内底部的楼梯。
[0010]优选的,所述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分别向气浮装置内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聚丙稀酰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采用自下而上设计的叠加模式,竖向施工,将污水的存储、均质均量和后续的加药絮凝、气浮反应设计在一起,依托调节池为基础层,自下而上分别设置调节池、加药储药间和气浮装置,三层构(建)筑物叠加一起,用一层的占地面积实现了三个环节的功能,大大节省了污水站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还减少了污水提升管路的沿程水力损失,提高了提升水泵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
[0013]同时提升管线距离最短,管线过程中间无弯头,故整个管线的局部水力损失和沿程水力损失最小,从提升水泵出水管线的管径设计选型上也可比传统形式小一些且加药管路也都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没有弯头,整个管路的沿程水力损失和局部水力损失都是最小的,故在加药泵设备选型时也无需过多的考虑水头损失的因素,相比传统的方式,设备功率至少可降低一个级别,从而节省设备的投资费用,功率低耗电量就小,进而节约运行费用;气浮出水可以靠液位差自流至后端的生化处理单元内,实现后端生化处理系统的无动力进水,避免了传统的靠二次提升进水的方式,在这个环节又再次节省了二次提升设备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系统组合。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调节池、2加药储药间、3气浮装置、4PAC加药装置、5PAM加药装置、6提升水泵、7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包括深埋至地下的调节池1,与调节池1连通的有进水管网,调节池1内的液位不高于进水管网的管底标高,调节池1的池顶标高高出池内液位50cm,在调节池1的上部设置有加药储药间2,加药储药间2为半地下式结构,加药储药间2的地下部分设置有从地面高度至加药储药间2内底部的楼梯7,在加药储药间2的上部设置有气浮装置3,加药储药间2内包括有加药间和储药间,在加药间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3加药絮凝的PAC加药装置4和PAM加药装置5,储药间内存储日常备用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在调节池1内设置有两个用于向气浮装置3内提供污水的提升水泵6,PAC加药装置4和PAM加药装置5分别向气浮装置3内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聚丙稀酰胺。
[0019]在该申请中的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中,调节池1位于最下层,还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三层结构污水预处理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埋至地下的调节池(1),与调节池(1)连通的有进水管网,调节池(1)内的液位不高于进水管网的管底标高,在调节池(1)的上部设置有加药储药间(2),所述加药储药间(2)为半地下式结构,在加药储药间(2)的上部设置有气浮装置(3),在加药储药间(2)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3)加药絮凝的PAC加药装置(4)和PAM加药装置(5),在调节池(1)内设置有用于向气浮装置(3)内提供污水的提升水泵(6)。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军王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君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