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946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能谱信息;(2)将步骤(1)获取的土壤能谱信息植入并配制野生食用菌培养基;(3)将野生食用菌的菌种在步骤(2)得到的野生食用菌培养基中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培养基最更大程度的接近了原生态环境,从而更大程度的保证了分离培养出的菌种与源菌株的一致性。离培养出的菌种与源菌株的一致性。离培养出的菌种与源菌株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菌的
,具体说涉及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药用菌的种类繁多,如虫草、灵芝、桑黄、猴头菌、羊肚菌、牛肝菌、双孢菇、香菇、榆黄蘑、鸡枞菌等等,营养价值比较丰富,功效比较广泛。其中含有大量的功能多糖、三萜、黄酮、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摄入身体之后不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起到调整体内离子平衡的作用,可以加速身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压、降低血脂的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些食用菌可以补中益气、舒筋活络,尤其食药用菌中的功能多糖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0003]很多野生食药用菌品种功效性更强,但往往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如松茸只能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和人为干预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须和松树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而且共生树种的年龄必须在50年以上;羊肚菌一般生长在砂壤土、棕壤、暗棕壤河床砂质土上,它对土壤的pH值要求要高于一般的真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上生长最好,要求pH值在6.5

7.9之间;羊肚菌生长环境非常挑剔要生长在50年以上的松树下面,松树周围还要有绿树。虎掌菌一般生长于海拔1500以上的云南松、油杉、冷杉、高山栎等针叶和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鸡枞菌通常只生长在白蚁巢穴边,它们会以蚁巢为培养基,通常会吸食里面的一些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一旦白蚁弃巢而去,那么该巢通常便不会再长鸡枞菌。
[0004]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202110319593.8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野生食用菌分离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土豆提取液1000

1200份、单糖18

22份、凝胶25

35份、蛋白胨1

3份。所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生土豆粒与水混合后煮沸,过滤得土豆提取液。取土豆提取液,加入单糖、凝胶、蛋白胨,边加热边搅拌,煮沸后冷却即可。专利申请号为201710976729.6公开了一种野生食用菌的快速分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新鲜菌种的清洁预处理:所有样品被采摘后,均由塑料刀具去除表面污渍,不用水冲洗,用保鲜膜包裹后,迅速置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备用;(2)抗生素添加量以及添加方式的优化:选用粉锈宁作为霉菌抑制剂,抗生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作为细菌抑制剂,化学药品双氧水作为细菌抑制剂来优化;(3)培养基的配置:先取200g马铃薯,切成绿豆般大小后沸水煮30分钟,之后用纱布过滤,同时,称取20g葡萄糖,5g蛋白胨、1g酵母提取物、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2g氯化钠,混合后配置成1L的液体,放于4℃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照上述抗生素及化学抑制剂的比例及添加方式加入;(5)野生菌的组织分离:先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5分钟,之后转移到浓度为0.5%的升汞内浸泡5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干净菌种表面的升汞,再用无菌棉花将其表面擦干;随后,用无菌手术刀将子实体中间切开,从子实体伞柄交接处切取三个大小一致的块状于配置好的液体培养液中,之后将三角瓶放于摇床中,以23℃,120r/min培养7天。
[0005]由于野生菌种的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上述这些技术都难以完全满足和适应野生菌
种的培育。很多野生食药用菌的菌种经人工培育后功效成分会大幅降低,所以如何能功效最大化的实现野生食药用菌菌种的分离和培养是当前食药用菌及大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分离培养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8](1)获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能谱信息;
[0009](2)将步骤(1)获取的土壤能谱信息植入并配制野生食用菌培养基;
[0010](3)将野生食用菌的菌种在步骤(2)得到的野生食用菌培养基中培养。
[0011]进一步地,步骤(1)中,土壤能谱信息的获取方法为确定土壤金属能谱范围以及获取光谱相对能量分布曲线图。
[0012]进一步地,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确定多种金属的能谱范围;所述多种金属包括Ca、Mg、Cu、Zn及Fe。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获得能谱元素分布图。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元素测定,所述元素测定的元素包括Ca、Mg、Cu、Zn及Fe。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为按照步骤(1)的土壤能谱信息,将培育用土壤与经过光量子信息处理和物理变频反应的活性基质混合,混合后使得所述培育用土壤的能谱信息与步骤(1)的土壤能谱信息一致。
[0016]进一步地,所述活性基质包括碳源、氮源、MgSO4·
7H2O、KH2PO4、K2PO4、FeCl3·
6H2O、酒石酸铵、蛋白胨、石膏、矿物质混合液、维生素混合液、光敏性物质、琼脂和水;所述碳源为马铃薯或葡萄糖,所述氮源为玉米浆、黄豆饼、木屑、麸皮、玉米芯和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光敏性物质的可吸收波长为350

800nm,所述按照光敏性物质占所述活性基质总重量的0.0005%

8%。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参照土壤样品的光谱相对能量分布曲线图调整培育用土壤的能谱峰值,培育用土壤与活性基质混合后,在光量子能谱调整的反应器中进行能谱峰值调整,将培育用土壤的能谱峰值调整到土壤样品的60%以上。
[0018]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0019](3

1)取野生食用菌菌株通过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法,分离出菌种;
[0020](3

2)将步骤(3

1)得到的菌种在步骤(2)得到的野生食用菌培养基中培养;
[0021](3

3)菌丝培养。
[0022]进一步地,所述野生食用菌为羊肚菌、虎掌菌或鸡枞菌。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野生食用菌是生长在一定的生物环境中,也会受到其所在环境中土壤等生长基质的能量频谱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野生食药用菌原生环境中的土壤等生长基质检测,及对所配制培养基的相应的频率植入,使得培养基最更大程度的接近了原生态环境,从而更大程度的保证了分离培养出的菌种与源菌株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培育方法流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培育方法流程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能谱信息;(2)将步骤(1)获取的土壤能谱信息植入并配制野生食用菌培养基;(3)将野生食用菌的菌种在步骤(2)得到的野生食用菌培养基中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土壤能谱信息的获取方法为确定土壤金属能谱范围以及获取光谱相对能量分布曲线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确定多种金属的能谱范围;所述多种金属包括Ca、Mg、Cu、Zn及Fe。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获得能谱元素分布图。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取野生食用菌生长所在区域的土壤作为土壤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对所述土壤样品进行元素测定,所述元素测定的元素包括Ca、Mg、Cu、Zn及Fe。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为按照步骤(1)的土壤能谱信息,将培育用土壤与经过光量子信息处理和物理变频反应的活性基质混合,混合后使得所述培育用土壤的能谱信息与步骤(1)的土壤能谱信息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民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原动力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