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31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空调制冷系统,包括顺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还包括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连接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之间,还包括喷射器,喷射器能够在油分离器的回油与压缩机的吸气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将蒸发器内的积液及油分离器的回油在喷射器的出口处雾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喷射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制冷系统的毛细管,回油时的节流降压的膨胀功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同时利用喷射器的引射口抽吸引射蒸发器内的液体,系统更加节能的同时有效克服蒸发器底部易出现储液现象的不足,防止压缩机的液态压缩或者吸气液击现象发生。压缩或者吸气液击现象发生。压缩或者吸气液击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压缩机是重要的零部件,在系统循环中作为制冷剂流动的动力源,多数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都需要充分的润滑,保证曲轴、轴承、连杆等运动部件的润滑,也能加强压缩室内运动面的密封。但是润滑油与制冷剂存在互溶、分离等现象,在制冷系统中容易滞留润滑油,经常在一些恶劣的运行工况中无法实现足够的润滑油回流量,导致压缩机缺油运行,进而造成效率下降、压缩机容易过热卡缸损坏等。
[0003]造成回油不顺畅的原因有很多,结构设计存在回油死角、低频运行制冷剂流速低无法携带更多的油液返回压缩机、集气管底部支路流速低和回油不够,等。
[0004]常见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采用油分离器提前分离高压排气中的润滑油(也称为冷冻油),通过回油毛细管等结构使得分离下来的润滑油在高低压压差作用下提前返回压缩机的吸气管道,因此制冷系统中其它位置流动的润滑油流量就非常小,保证压缩机有良好的润滑。但是回油毛细管节流降压损失膨胀功,不利于系统节能;在没有气液分离器的制冷系统中,为了防止蒸发器内的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通常回气总管连接于蒸发器的集气总管内可能的最高液面之上,但这就容易造成集气总管底部内容易存留液态制冷剂和润滑油,因为底部支路的制冷剂流量小、流速低,无法携带足够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润滑油向上流动,运行时间过长后造成集气总管底部容易累积液态制冷剂和滞留部分润滑油,当这些液体高度逐渐上升,底部分路容易形成液封,所能通过的制冷剂流量更少,从而导致蒸发器底部形成“储液”现象,显然这些液体制冷剂内部也将容留更多的润滑油,容易造成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不足、回油不足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系统采用回油毛细管节流降压损失膨胀功,不利于系统节能,且蒸发器底部易出现储液现象的不足。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顺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所述空调制冷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之间,还包括喷射器,所述喷射器能够在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所述蒸发器内的积液及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在所述喷射器的出口处雾化。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口之间设有过滤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集气管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设有单向阀。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毛细管。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所述集气管的管底连通的引入管段,所述引入管段伸出所述管底之上。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处于室内侧。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制冷系统,包括:
[0014]获取控制指令;
[0015]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0017]当所述控制指令为回油回液开启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导通;
[0018]当所述控制指令为回油回液停止时,控制所述电磁阀截断。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喷射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制冷系统的毛细管,回油时的节流降压的膨胀功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同时利用喷射器的引射口抽吸引射蒸发器内的液体,系统更加节能的同时有效克服蒸发器底部易出现储液现象的不足,防止压缩机的液态压缩或者吸气液击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2]1、压缩机;2、冷凝器;21、分气管;22、集液管;3、节流元件;4、蒸发器;41、集气管;42、分液头;43、分液支管;5、油分离器;6、喷射器;71、过滤器;72、单向阀;73、毛细管;74、电磁阀;75、叉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具体为膨胀阀)、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蒸发器4顺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所述空调制冷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5,所述油分离器5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之间,还包括喷射器6,所述喷射器6能够在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所述蒸发器4内的积液及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在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处雾化,雾化后的油气被吸入所述压缩机1内。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口的高压冷冻油(也称润滑油)从所述喷射器6的第一入口进入喷嘴降压提速,在喷嘴周围产生负压区域也即在第二入口处抽吸所述蒸发器4内的积液至所述喷嘴内,并在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处所述回油及积液被雾化进而进入所述压缩机1内,也即,该技术方案采用喷射器6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制冷系统的毛细管,回油时的节流降压的膨胀功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同时利用喷射器6的引射口(也即第二入口)抽吸引射蒸发器4内的液体(液态制冷剂或冷冻油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物),系统更加节能的同时有效克服蒸发器4底部易出现储液现象的不足,防止压缩机1的液态压缩或者吸气液击现象发
生。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器6的第一入口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口之间设有过滤器71,能够过滤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防止其内混有的杂质堵塞所述喷射器6。
[0025]所述喷射器6的第二入口(也即引射口)与所述蒸发器4的集气管41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设有单向阀72,可以防止高压冷冻油或者制冷剂气体通过喷射器6反向流通到所述蒸发器4内。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毛细管73,能够对所述蒸发器4内的积液实现节流降压,通过串联合适管径的毛细管73对回液量进行控制。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所述集气管41的管底连通的引入管段,所述引入管段伸出所述管底之上,防止集气管41的底部残留的杂质进入回液管(也即所述第一管路)造成堵塞。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74,所述电磁阀74可以依据具体的设计规则被控制导通或者截断,从而实现回油回液的控制。例如,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打开电磁阀74(也即导通),则蒸发器4和/或集气管41底部的液体在压差抽吸作用下雾化返回压缩机,空调制冷系统停机时或者不需要回液回油时则控制电磁阀74关闭(也即截断)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造成吸气液击或者液态压缩的现象发生。
[0028]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元件(3)、蒸发器(4)顺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5),所述油分离器(5)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之间,还包括喷射器(6),所述喷射器(6)能够在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所述蒸发器(4)内的积液及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在所述喷射器(6)的出口处雾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6)的第一入口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回油口之间设有过滤器(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6)的第二入口与所述蒸发器(4)的集气管(41)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设有单向阀(72)。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优李东涛林海佳赖桃辉秦海燕赵材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