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18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包括治疗台和支臂,所述支臂竖向设置于所述治疗台中部,且所述治疗台顶侧设置有支撑支臂转动的转轴,所述支臂顶端后侧固定有消毒架,且所述治疗台底侧设置有驱动支臂横向往复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后方的所述治疗台顶侧设置有垫枕。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治疗台上侧的垫枕上方设置可往复摆动的支臂,利用支臂端部的消毒架实现垫枕上侧全方位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架与垫枕的间距可调,以便于根据不同消毒效果调整紫外线消毒灯与垫枕的间距,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 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对承托患者头部的垫枕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紫外灯位置固定,容易存在照射死角进而影响消毒效果,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在治疗台上侧的垫枕上方设置可往复摆动的支臂,利用支臂端部的消毒架实现垫枕上侧全方位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架与垫枕的间距可调,以便于根据不同消毒效果调整紫外线消毒灯与垫枕的间距,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包括治疗台和支臂,所述支臂竖向设置于所述治疗台中部,且所述治疗台顶侧设置有支撑支臂转动的转轴,所述支臂顶端后侧固定有消毒架,且所述治疗台底侧设置有驱动支臂横向往复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后方的所述治疗台顶侧设置有垫枕;
[0007]所述支臂底端固定有竖向延伸的矩形方框状传动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外侧偏心处设置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纵向穿入所述传动框内侧,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传动框滑动配合。
[0008]采用上述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垫枕上侧进行消毒时,将消毒灯通电以对垫枕上侧进行照射消毒,此时通过电动机带动驱动盘旋转,利用驱动盘偏心处的传动杆带动传动框以及支臂在转轴的支撑下进行往复摇摆,此时支臂顶端的消毒架跟随支臂同步摇摆转动,以促进消毒灯对下方垫枕的照射均匀性,改善现有消毒灯位置固定引起的消毒不均匀问题;需要调整支臂顶端消毒架的摆动范围时,转动旋钮带动螺杆转动,利用螺杆与传动杆的螺纹配合作用,进而驱动传动杆在传动槽内滑移,改变传动杆与驱动盘中心的间距,从而改变驱动盘带动传动杆旋转一周所带动传动框转动的角度范围大小,以改变支臂顶端消毒灯在不同使用需求下的摆动范围。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顶侧固定有电机架,该电机架固定于所述治疗台底侧,所述驱动盘中部纵向贯穿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杆纵向穿入所述传动槽内,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
传动槽滑动配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槽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驱动盘转动配合,所述螺杆贯穿所述传动杆且与该传动杆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竖向穿出所述驱动盘一端固定有旋钮。
[0011]作为优选,所述治疗台中部竖向贯穿有容置槽,所述支臂竖向贯穿所述容置槽且与该容置槽间隙配合,所述支臂中部固定有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侧的安装环,且该安装环与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后侧外部固定有转动座,该转动座固定于所述治疗台顶侧。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臂顶端纵向贯穿有竖向延伸的约束槽,该约束槽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约束块,所述支臂顶端竖向贯穿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支臂转动配合,且所述操作杆竖向贯穿所述约束块,该操作杆与所述约束块螺纹配合,所述操作杆顶端固定有转盘。
[0013]作为优选,所述消毒架包括纵向固定于所述约束块后侧的纵梁,该纵梁后侧端部下方固定有消毒灯,且所述纵梁与所述约束块底侧相接处固定有加固块,所述治疗台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开口朝上的U形底脚架,所述垫枕底部设置有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治疗台顶侧的安装板。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治疗台上侧的垫枕上方设置可往复摆动的支臂,利用支臂端部的消毒架实现垫枕上侧全方位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同时消毒架与垫枕的间距可调,以便于根据不同消毒效果调整紫外线消毒灯与垫枕的间距;同时可通过转动螺杆驱动传动杆在传动槽内滑移,改变传动杆与驱动盘中心的间距,从而改变驱动盘带动传动杆旋转一周所带动传动框转动的角度范围大小,以改变支臂顶端消毒灯在不同使用需求下的摆动范围,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支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治疗台;101、容置槽;2、转轴;201、转动座;3、支臂;301、传动框;302、安装环;303、约束槽;304、约束块;305、操作杆;305a、转盘;4、消毒架;401、纵梁;402、消毒灯;403、加固块;5、驱动组件;501、电动机;501a、电机架;502、驱动盘;503、传动槽;504、螺杆;505、传动杆;506、旋钮;6、垫枕;601、安装板;7、底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参见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包括治疗台1和支臂3,支臂3竖向设置于治疗台1中部,且治疗台1顶侧设置有支撑支臂3转动的转轴2,支臂3顶端后侧固定有消毒架4,且治疗台1底侧设置有驱动支臂3横向往复转动的驱动组件5,转轴2后方的治疗台1顶侧设置有垫枕6,垫枕6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所用的头颈支撑装置,消毒架4用以对垫枕6上侧工作面进行照射消毒;
[0024]支臂3底端固定有竖向延伸的矩形方框状传动框301,驱动组件5包括电动机501,电动机501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502,驱动盘502外侧偏心处设置有传动杆505,该传动杆505纵向穿入传动框301内侧,且传动杆505与传动框301滑动配合,在电动机501带动驱动盘502以及传动杆505旋转过程中,利用传动杆505带动传动框301及其上侧支臂3在转轴2支撑下横向往复摆动,以实现后侧消毒架4的同步摆动消毒过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台(1)和支臂(3),所述支臂(3)竖向设置于所述治疗台(1)中部,且所述治疗台(1)顶侧设置有支撑支臂(3)转动的转轴(2),所述支臂(3)顶端后侧固定有消毒架(4),且所述治疗台(1)底侧设置有驱动支臂(3)横向往复转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转轴(2)后方的所述治疗台(1)顶侧设置有垫枕(6);所述支臂(3)底端固定有竖向延伸的矩形方框状传动框(301),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电动机(501),所述电动机(501)输出端固定有驱动盘(502),所述驱动盘(502)外侧偏心处设置有传动杆(505),该传动杆(505)纵向穿入所述传动框(301)内侧,且所述传动杆(505)与所述传动框(301)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501)顶侧固定有电机架(501a),该电机架(501a)固定于所述治疗台(1)底侧,所述驱动盘(502)中部纵向贯穿有传动槽(503),所述传动杆(505)纵向穿入所述传动槽(503)内,且所述传动杆(505)与所述传动槽(503)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槽(503)内部设置有螺杆(504),所述螺杆(504)与所述驱动盘(502)转动配合,所述螺杆(504)贯穿所述传动杆(505)且与该传动杆(505)螺纹配合,所述螺杆(504)竖向穿出所述驱动盘(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