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62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包括槽体、进液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金属板、阳极板和阴极板,第一隔板位于槽体内左侧,第二隔板位于槽体内右侧,第一隔板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一隔板左侧为第一电解槽,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为第二电解槽,第二隔板右侧为除杂槽,阳极板和阴极板贯穿第一隔板横向分布在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内,金属板位于第一电解槽内,金属板均匀分布在阴极板和阴极板之间,除杂槽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倾斜设置,进液管设置在第一电解槽左侧上端;解决了现有的在液体的电解过程中以铁或铝为可溶性阳极,容易产生絮状物,进而影响后续电解以及电解完成后的收集工作的问题。集工作的问题。集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槽
,具体为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液体的电解过程中以铁或铝为可溶性阳极,溶出的铁或铝离子与水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絮状物的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可对降解水中的COD、氨氮、重金属、磷等污染物。而由于铁、铝牺牲溶解时,会产生絮状物影响后续电解,以及液体电解完成后后续的收集。因此对于此类电解槽,需要将絮状物的去除掉;因此,便需要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具备电解效率高,电解彻底,以及不含絮状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在液体的电解过程中以铁或铝为可溶性阳极,容易产生絮状物,进而影响后续电解以及电解完成后的收集工作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包括槽体、进液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金属板、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槽体内左侧,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槽体内右侧,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所述第一隔板左侧为第一电解槽,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为第二电解槽,所述第二隔板右侧为除杂槽,所述第一电解槽,所述第二电解槽和所述除杂槽顶部相通,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贯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分布在所述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内,所述阳极板位于所述槽体后侧,所述阴极板位于所述槽体前侧,所述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解槽内,所述金属板均匀分布在所述阴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之间,所述除杂槽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低于所述第二隔板顶部,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解槽左侧上端。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电解槽左侧内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镶嵌槽,所述第一隔板左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镶嵌槽,所述第一镶嵌槽与所述第二镶嵌槽一一对应,所述金属板嵌设在所述第一镶嵌槽和所述第二镶嵌槽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电解槽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三根固定杆,所述进液管通过固定带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进液管圆周面上设有喷液管,所述喷液管沿所述进液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槽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阴极导电柱和阳极导电柱,所述阳极导电柱与所述阳极板相连接,所述阴极导电柱与所述阴极板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槽体底部还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刹车片。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解槽底部设有排液口。
[0010]优选的,所述除杂槽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除杂槽右侧设有排絮口,所述排絮口位于所述过滤网最低端。
[0011]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技术,可以有效将液体在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絮状物剔除掉,进而保证液体可以充分的进行电解,不会影响液体的电解进程,同时,使得电解完成的液体中不含有絮状物,将絮状物和液体相分离,也方便后续的收集工作,非常的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请参阅图1

图2,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包括槽体1、进液管2、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金属板6、阳极板8和阴极板9。
[0017]其中,上述的第一隔板11位于槽体1内左侧,第二隔板12位于槽体1内右侧,第一隔板11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12的高度,第一隔板11左侧为第一电解槽3,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之间为第二电解槽4,第二隔板12右侧为除杂槽5,第一电解槽3,第二电解槽4和除杂槽5顶部相通,阳极板8和阴极板9贯穿第一隔板11横向分布在第一电解槽3和第二电解槽4内,阳极板8位于槽体1后侧,阴极板9位于槽体1前侧,金属板6位于第一电解槽3内,金属板6均匀分布在阴极板8和阴极板9之间,除杂槽5内设有过滤网51,过滤网51低于第二隔板12顶部,过滤网51倾斜设置,进液管2设置在第一电解槽3左侧上端。
[0018]上述第一电解槽3左侧内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镶嵌槽31,第一隔板11左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镶嵌槽111,第一镶嵌槽31与第二镶嵌槽111一一对应,金属板6嵌设在第一镶嵌槽31和第二镶嵌槽111之间,便于金属板6的安装。
[0019]上述第一电解槽3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三根固定杆22,进液管2通过固定带23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杆22上,进液管2圆周面上设有喷液管21,喷液管21沿进液管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20]上述槽体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阴极导电柱91和阳极导电柱81,阳极导电柱81与阳极板8相连接,阴极导电柱91与阴极板9相连接。
[0021]上述槽体1底部还设有万向轮7,万向轮7上设有刹车片71,便于真正的移动和固定。
[0022]上述第二电解槽4底部设有排液口41,有利于电解完成后液体的排出。
[0023]上述除杂槽5底部设有排污口51,除杂槽5右侧设有排絮口52,排絮口52位于过滤网53最低端,更有利于絮状物的排出。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固定带23将进液管2上的喷液管21选择一个可以使得第一电解槽3表面液体发生流动的角度,进而通过进液管2将需要电解的液体注入第一电解槽3内,第一电解槽3内的阳极板8,阴极板9和金属板共同作用开始对注入的液体进行电解,经第一电解槽3电解完成的液体通过第一隔板11流入第二电解槽4继续电解,而新注入第一电解槽3内的液体继续在第一电解槽3内继续电解,最终经第二电解槽4完成电解后经排液口41排出,在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絮状物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因此,在第一电解槽3内电解
所产生的絮状物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加上注入液体的冲击力作用流至第二电解槽4内,再经第二电解槽4流至除杂槽5内,在过滤网53的作用下,将所产生的絮状物过滤掉,最终通过排絮口52排出,除杂槽5内所积攒的废液也将通过排污口51排出,进而出去整个电解过程中的絮状物,从而以便于电解过程的继续和后续收集工作的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进液管(2)、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金属板(6)、阳极板(8)和阴极板(9),所述第一隔板(11)位于所述槽体(1)内左侧,所述第二隔板(12)位于所述槽体(1)内右侧,所述第一隔板(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隔板(12)的高度,所述第一隔板(11)左侧为第一电解槽(3),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之间为第二电解槽(4),所述第二隔板(12)右侧为除杂槽(5),所述第一电解槽(3),所述第二电解槽(4)和所述除杂槽(5)顶部相通,所述阳极板(8)和所述阴极板(9)贯穿所述第一隔板(11)横向分布在所述第一电解槽(3)和第二电解槽(4)内,所述阳极板(8)位于所述槽体(1)后侧,所述阴极板(9)位于所述槽体(1)前侧,所述金属板(6)位于所述第一电解槽(3)内,所述金属板(6)均匀分布在所述阴极板(8)和所述阴极板(9)之间,所述除杂槽(5)内设有过滤网(51),所述过滤网(51)低于所述第二隔板(12)顶部,所述过滤网(51)倾斜设置,所述进液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解槽(3)左侧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絮状物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槽(3)左侧内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镶嵌槽(31),所述第一隔板(11)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渭烽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智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