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84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搭建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步骤B、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中柱钢筋模板,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侧墙防水及钢筋模板;步骤C、借助搭建好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底模结合中柱模板搭建车站中板钢筋模板;步骤D、调整侧墙对撑钢管的自由端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从而抵紧车站侧墙钢筋模板,然后对搭建好的车站中柱钢筋模板、车站侧墙钢筋模板、车站中板钢筋模板进行一体浇筑,具有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施、施工质量高、施工进度快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明挖洞车站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明挖车站结构施工,在底板浇筑完成后,依次施工中柱、侧墙、中板(梁),利用组合三角支撑体系先施工侧墙,再施工中板;每个工序含支架安拆、模板安拆、混凝土批次浇筑,该结构层各工序需依次完成,在此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各结构层施工工期长、各施工工序受循环时序影响大、投入资源多、施工成本高;2)侧墙施工完成后,受混凝土强度、养护、三角支撑体系拆除等条件影响,无法立即进行中板满堂支架体系施工;3)中板浇筑后各结构层内形成4条纵向施工缝,不利于结构混凝土的防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工期短、施工成本低,解决传统明挖车站各结构层板墙柱工期长、施工成本高、产生纵向施工缝的问题。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A、搭建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墙柱一体式浇筑混搭体系包括搭设有对称支撑机构的满堂支架,所述满堂支架包括斜杆、水平杆、立杆和位于顶部且配备有钢梁的满堂支架底模,所述对称支撑机构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配备有钢梁的对称支撑模板和若干阵列排布在满堂支架主体结构上的侧墙对撑钢管,对称支撑模板通过钢梁安置在待施工车站侧墙侧边,侧墙对撑钢管水平并列搭设在满堂支架的相邻横向水平杆之间且左右端延伸到满堂支架外,将侧墙对撑钢管的管身间隔设置的扣件扣紧立杆,侧墙对撑钢管左右端设置水平移动自由端;
[0006]步骤B、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中柱钢筋模板,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侧墙防水及钢筋模板;
[0007]步骤C、借助搭建好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底模结合中柱模板搭建车站中板钢筋模板;
[0008]步骤D、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支撑车站中板模板,调整侧墙对撑钢管的自由端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从而抵紧车站侧墙钢筋模板,然后对搭建好的车站中柱钢筋模板、车站侧墙钢筋模板、车站中板钢筋模板进行一体浇筑。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A中,侧墙对撑钢管的左右端设置有与钢管两端螺纹连接的丝杠顶托,通过调整顶托尾部的螺杆旋入钢管内的深度,使丝杠顶托头部水平移动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操作方便快捷,灵活性强。
[00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A中,斜杆、水平杆和立杆采用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方式组成满堂支架主体结构,使满堂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强,立杆顶端设有支撑顶托,底端设有支
撑底托,满堂支架底模通过钢梁安置在顶托上,支撑顶托、支撑底托均采用Φ60
×
5.0
×
600mm型,选材合适,支撑性好,支撑顶托悬臂长度不大于600mm,支撑底托外露长度不大于300mm。
[001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A中,立杆、水平杆尺寸为Φ60
×
3.2mm,立杆间距为横1500mm
×
纵1200mm,间距适中,所述满堂支架底模和对称支撑模板配备的钢梁均由主梁和小梁组成,主梁采用I10工字钢,小梁采用100mm
×
50mm矩形钢管,满堂支架底模采用20mm厚木胶合板,对称支撑模板采用20mm厚的覆面木胶合板,选材合理,应用合适。
[00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B中,车站侧墙模板采用整模,减少模板拼装间的缝隙,使侧墙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光滑无错缝,能灵活搭建。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采用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满堂支架搭设有对称支撑机构,将两种支撑体系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能改变传统明挖车站各结构层的中板、侧墙和中柱(统称为“板墙柱”)分时序施工步骤;借助搭建好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底模结合中柱模板搭建车站中板钢筋模板,施工方便,调整侧墙对撑钢管的自由端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从而抵紧车站侧墙钢筋模板,然后对搭建好的车站中柱钢筋模板、车站侧墙钢筋模板、车站中板钢筋模板进行一体浇筑,极大节省结构施工工期、减少各结构层施工缝,提升混凝土自防水性能。
[0015](2)对称支撑机构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配备有钢梁的对称支撑模板和若干阵列排布在满堂支架主体结构上的侧墙对撑钢管,对称支撑模板能有效保障浇筑车站侧墙时混凝土不爆模,满堂支架支撑中板模板,对称支撑机构支撑侧墙,保证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在一体浇筑前结构稳定,提高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安全隐患。
[0016](3)侧墙对撑钢管水平并列搭设在满堂支架的相邻横向水平杆之间且左右端延伸到满堂支架外,保证满堂支架的每层都存在水平并列的侧墙对称钢管,使整个混搭支撑体系结构稳定;将侧墙对撑钢管的管身间隔设置的扣件扣紧立杆,紧密连接,安拆方便;侧墙对撑钢管左右端设置水平移动自由端,可根据需求调整侧墙对撑钢管的整体长度,灵活性强,适用性广。
[0017]综上所述,具有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施、施工质量高、施工进度快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满堂支架施工横断面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纵断面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24]步骤A、搭建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墙柱一体
式浇筑混搭体系主要由搭设有对称支撑机构2的满堂支架1组成。
[0025]满堂支架1由斜杆11、水平杆12、立杆13和位于顶部且配备有钢梁的满堂支架底模组成。
[0026]对称支撑机构2由位于左右两侧且配备有钢梁的对称支撑模板22和若干阵列排布在满堂支架1主体结构上的侧墙对撑钢管21组成,对称支撑模板22通过钢梁安置在待施工车站侧墙4侧边,侧墙对撑钢管21水平并列搭设在满堂支架1的相邻横向水平杆12之间且左右端延伸到满堂支架1外,将侧墙对撑钢管21的管身间隔设置的扣件扣紧立杆13,侧墙对撑钢管21左右端设置水平移动自由端。
[0027]步骤A中,侧墙对撑钢管21的左右端设置有与钢管两端螺纹连接的丝杠顶托211,通过调整顶托尾部的螺杆旋入钢管内的深度,使丝杠顶托211头部水平移动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22。
[0028]步骤A中,斜杆11、水平杆12和立杆13采用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方式组成满堂支架1主体结构,立杆13顶端设有支撑顶托,底端设有支撑底托,满堂支架底模通过钢梁安置在顶托上,支撑顶托、支撑底托均采用Φ60
×
5.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搭建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墙柱一体式浇筑混搭体系包括搭设有对称支撑机构(2)的满堂支架(1),所述满堂支架(1)包括斜杆(11)、水平杆(12)、立杆(13)和位于顶部且配备有钢梁的满堂支架底模,所述对称支撑机构(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配备有钢梁的对称支撑模板(22)和若干阵列排布在满堂支架(1)主体结构上的侧墙对撑钢管(21),对称支撑模板(22)通过钢梁安置在待施工车站侧墙(4)侧边,侧墙对撑钢管(21)水平并列搭设在满堂支架(1)的相邻横向水平杆(12)之间且左右端延伸到满堂支架(1)外,将侧墙对撑钢管(21)的管身间隔设置的扣件扣紧立杆(13),侧墙对撑钢管(21)左右端设置水平移动自由端;步骤B、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中柱(3)钢筋模板,借助正在搭建中的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同步搭建车站侧墙(4)防水及钢筋模板;步骤C、借助搭建好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底模结合中柱模板搭建车站中板(5)钢筋模板;步骤D、墙柱一体式浇筑混合体系中的满堂支架(1)支撑车站中板(5)模板,调整侧墙对撑钢管(21)的自由端至抵紧对称支撑模板(22),从而抵紧车站侧墙(4)钢筋模板,然后对搭建好的车站中柱(3)钢筋模板、车站侧墙(4)钢筋模板、车站中板(5)钢筋模板进行一体浇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板墙柱一体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华刘明辉胡石权任鹏王磊陈成刘星池马量李时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