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84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扁穗雀麦的拔节期和/或孕穗期喷施抗倒伏溶液的步骤,所述抗倒伏溶液包括抗倒酯溶液和硅肥溶液,所述抗倒伏溶液喷施量为700mL/15m2。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能够在增强扁穗雀麦长势的同时,显著降低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的抗折力,降低倒伏面积并且显著提高植株的种子产量,与同等条件下发生倒伏的扁穗雀麦种植田相比,每公顷扁穗雀麦增产最高可达10.7%,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高达8680.63元,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给扁穗雀麦种植领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扁穗雀麦为冷季型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的优质牧草,该物种原产于南美洲潘帕斯草原,我国扁穗雀麦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而且在部分地区有逸生资源存在。扁穗雀麦抽穗晚、返青早,在播种当年就可以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并且在种子成熟后茎秆仍能保持绿色,仍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耐阴,适宜在林、果树下建植人工草地,除了建植人工草地外,还可用于南方冬季闲田种草养畜和荒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在四川冬春潮湿阴凉的环境下,扁穗雀麦仍然能够保持青绿色状态,,适口性好,受多种家畜的采食,是弥补家畜冬春两季青饲料短缺的最好牧草之一。
[0003]在成都平原地区,扁穗雀麦灌浆期于次年的4月份,收获在5~6月,在此期间植株穗部的重量逐步增加,逐步进入雨季,大风等极端天气增多,植株倒伏导致减产现象的发生。扁穗雀麦发生倒伏后,光合作用受限,严重影响有机物质的运输、贮藏和积累,从而导致扁穗雀麦种子产量下降。扁穗雀麦中后期如果出现倒伏,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会引起籽粒霉变和发芽,对籽粒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扁穗雀麦倒伏后不仅会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差,还会影响收获,增加收获难度,增加籽粒的损失率。研究表明,因倒伏引起的扁穗雀麦减产幅度大约为20%~30%,甚至绝产。
[0004]因此,大力推广扁穗雀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在实践生产中协调高产与抗倒、优质与抗倒的矛盾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对推进我国草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0005]现有技术有利用500~1000mg/L的多效唑对扁穗雀麦的抽穗期和开花期进行喷施的研究,其主要是探究多效唑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影响,而其对提高扁穗雀麦的抗倒伏效果不明显。
[0006]因此,提出一种既能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又能提升种子产量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方法能够在增强扁穗雀麦长势的同时,显著降低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的抗折力,降低倒伏面积并且显著提高植株的种子产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在扁穗雀麦的拔节期和/或孕穗期喷施抗倒伏溶液的步骤。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抗倒伏溶液包括抗倒酯溶液和硅肥溶液。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抗倒酯溶液的浓度为150

450g/hm2,所述硅肥溶液浓度为467

1867g/hm2。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抗倒伏溶液喷施量为700mL/15m2。
[0013]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土地准备:选择地势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杂草、无土传病害、具有良好排灌条件、四周无建筑物或树木的地块,在选择的地块施加肥料,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后灌足底墒水;
[0015](2)种子处理:将每kg种子用3g拌种药拌种后,晾晒1

2天,所述拌种药为福美双与萎锈灵的混合物,所述福美双与萎锈灵的有效成分含量均为200g/L;
[0016](3)播种:选择10月初

11月上旬,温度为20

25℃,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条播,播种量为24kg/hm2,行距40cm,播种深度2

3cm,播后附土1

2cm;
[0017](4)田间管理:查苗、除杂草、灌溉、抗倒伏管理和追肥;
[0018](5)收获:到完熟中后期,待扁穗雀麦种子水分降到16%以下进行收割。
[0019]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肥料为农家肥,施用量为15000

22500kg/hm2,所述翻耕处理包括翻耕时施加尿素150kg/hm2、二铵70kg/hm2、氯化钾100kg/hm2和辛硫磷4kg/667m2。
[0020]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灌溉具体为:1)出苗期出现干旱适当浇水,保证出苗;2)返青期缺水时喷灌灌溉至土壤以手握住不松散为止;3)分蘖期缺水时采用喷灌灌溉方式,灌溉深度为5

6cm;4)拔节期干旱时采用喷灌或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深度大于10cm;5)孕穗期缺水时喷灌灌溉至土壤以手握住不松散为止;6)成熟期若出现强降雨天气注意及时排水。
[0021]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追肥具体为:1)分蘖肥:在50%植株进入分蘖期后,追施尿素50kg/hm2;2)穗肥:在50%的植株进入抽穗期后,追施尿素70kg/hm2。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3]抗倒酯能够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GA)生物合成的后期过程,主要是通过提高植物体内叶绿素、纤维素、木质素、各种酶等物质的含量,来调节植物的生长;硅肥能够提高扁穗雀麦的硅质化程度,对增强其茎杆的抗倒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0024]本专利技术经实验研究发现在扁穗雀麦的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合理复配的抗倒酯溶液和硅肥溶液,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在增强扁穗雀麦长势的同时,显著降低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的抗折力,降低倒伏面积并且显著提高植株的种子产量,解决了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中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籽粒霉变、品质不高、收获难度大、籽粒损失严重、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也解决了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高产与抗倒、优质与抗倒这两种矛盾关系不可调和的问题。
[0025]同时在川西平原及低海拔地区推广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能有效防止扁穗雀麦发生大面积倒伏,与同等条件下发生倒伏的扁穗雀麦种植田相比,每公顷扁穗雀麦增产最高可达10.7%,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高达8680.63元。因此本专利技术给扁穗雀麦种植领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27]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28]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扁穗雀麦抗倒伏能力和种子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扁穗雀麦的拔节期和/或孕穗期喷施抗倒伏溶液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倒伏溶液包括抗倒酯溶液和硅肥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倒酯溶液的浓度为150

450g/hm2,所述硅肥溶液浓度为467

1867g/h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倒伏溶液喷施量为700mL/15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准备:选择地势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杂草、无土传病害、具有良好排灌条件、四周无建筑物或树木的地块,在选择的地块施加肥料,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后灌足底墒水;(2)种子处理:将每kg种子用3g拌种药拌种后,晾晒1

2天,所述拌种药为福美双与萎锈灵的混合物,所述福美双与萎锈灵的有效成分含量均为200g/L;(3)播种:选择10月初

11月上旬,温度为20

25℃,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条播,播种量为24kg/hm2,行距40cm,播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啸董志晓苟文龙游明鸿闫利军赵俊茗张建波陈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