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24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其包括筒体,筒体中部设有气液交换模块,筒体的上腔室中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液装置和溶液分散板,筒体的下腔室的底部设有消杀溶液池,消杀溶液池中设有用于将消杀溶液池中的消杀溶液循环提升至布液装置的提升装置,筒体的侧壁在对应下腔室的上方侧位置设有进风筒,筒体的顶部设有与上腔室连通的新风管,新风管中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消杀溶液在气液交换模块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中形成液膜,从而使得经过气液交换模块的空气可在该模块中完成高效快速地气液交换,可快速高效地净化空气中的微粒,高效杀灭空气中的致病菌,不会聚集细菌和污垢,且相比现有的气液交换式空气净化器,其风阻更低。其风阻更低。其风阻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长时间处理大风量空气净化消杀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一般都存在内部结构较多,部件分布复杂的问题,长期使用会使得内部产生很多污垢,而拆洗又非常的麻烦,而空气净化器本身是为了净化空气,若不及时的清理内部的细菌和污垢,就会导致空气净化器不仅起不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反而会加重污染。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借鉴工业水除尘原理设计的溶液清洗式空气净化器也应运而生,其通过将空气鼓入并通过溶液洗涤来完成对空气中微粒的吸收过滤。气液交换是工业生产的一项常用技术,用途广泛。气液交换技术种类繁多,如水膜除尘器、增湿器等。目前,气相与液相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最常见的是湿式除尘技术,主要作用是将气体中携带的粉尘与气体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而常见的气相与液相之间进行能量交换采用的是换热器,主要作用是完成气相与液相之间的能量交换。现有气液交换装置的实际交换效率受到布液板的制约,实际经由分液板完成分流的液体之间存在间隙,进而导致气液交换的不充分,也就制约了气液交换装置的实际交换效率,导致净化消杀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高效杀灭致病菌,无二次伤害的,具有低风阻的高效空气净化消杀系统。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包括一直立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中部设有气液交换模块,所述筒体的上腔室中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液装置和溶液分散板,所述筒体的下腔室的底部设有消杀溶液池,所述消杀溶液池中设有用于将所述消杀溶液池中的消杀溶液循环提升至所述布液装置的提升装置,所述筒体的侧壁在对应所述下腔室的上方侧位置设有进风筒,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中设有紫外线杀菌灯。
[0006]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气液交换模块包括高分子聚合生成的一体式模块,其上成型有竖直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
[0007]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进风筒的外筒口设有鼓风机,所述进风筒的内筒口连接有出风口朝下的防水遮罩。
[0008]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消杀溶液池底部的脉冲提升泵,所述脉冲提升泵通过位于所述筒体外的提升管与所述布液装置连接。
[0009]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布液装置包括一圆环形的布液管,所述布液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提升管上端相连接的接口管,所述布液管的下侧管壁上连接有若干喷洒头。
[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筒体的内壁在位于所述下腔室与所述消杀溶液池的过渡处设有液面传感器和补液管,所述筒体的底部侧壁设有与所述消杀溶液池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液清洗管。
[0011]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筒体的顶部成型有上部呈缩口状的锥形斗,所述布液装置位于所述锥形斗中,所述新风管与所述锥形斗的上斗口一体成型。
[0012]优选地,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中,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配重基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通过将消杀溶液喷洒在气液交换模块上,使消杀溶液在气液交换模块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中形成液膜,从而使得经过气液交换模块的空气可在该模块中完成高效快速地气液交换,从而完成高效的空气微粒清除,使空气从下方通过液膜完成传递交换,可以快速高效地净化空气中的微粒,可高效杀灭空气中的致病菌,不会聚集细菌和污垢,且相比现有的气液交换式空气净化器,其风阻更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布液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从所述筒体中的布液装置上方向下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所述气液交换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0022]请参见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该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包括一直立的筒体1,筒体1的中部设有气液交换模块2。该气液交换模块2将该筒体1的筒腔分隔为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其中,该筒体1的上腔室11中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液装置4和溶液分散板3,溶液分散板3用于将布液装置4喷洒的消杀溶液更好地进行散布。该筒体1的下腔室12的底部设有消杀溶液池13,消杀溶液存储在该消杀溶液池13中。为了循环地将该消杀溶液池13中的消杀溶液经布液装置4喷洒到气液交换模块2上成型
出液膜,该消杀溶液池13消杀溶液池13中设有用于将消杀溶液池13中的消杀溶液循环提升至布液装置4的提升装置。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筒体1的侧壁在对应下腔室12的上方侧位置设有进风筒5,筒体1的顶部设有与上腔室11连通的新风管141,新风管141中设有紫外线杀菌灯8。从进风筒5进入筒体1中的空气,依次经过内部成型有液膜的气液交换模块2,然后经筒体1顶部的新风管141排出,在经过新风管141的过程中,被净化去除了微粒的新风空气进一步被新风管141中的紫外线杀菌灯8进行病原体和细菌的灭杀,从而提高新风的洁净等级。
[002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气液交换模块2包括高分子聚合生成的一体式模块,其上成型有竖直连通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布液装置4喷洒出的消杀溶液在通过气液交换模块2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时,由于溶液的张力作用,在该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中成型出液膜,通过成型的液膜大大增加了空气与消杀溶液接触的表面积,同时相比现有的浸入式洗涤法,其风阻得到了大大的降低,从而降低了系统的使用能耗。
[002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进风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立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中部设有气液交换模块(2),所述筒体(1)的上腔室(11)中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布液装置(4)和溶液分散板(3),所述筒体(1)的下腔室(12)的底部设有消杀溶液池(13),所述消杀溶液池(13)中设有用于将所述消杀溶液池(13)中的消杀溶液循环提升至所述布液装置(4)的提升装置,所述筒体(1)的侧壁在对应所述下腔室(12)的上方侧位置设有进风筒(5),所述筒体(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上腔室(11)连通的新风管(141),所述新风管(141)中设有紫外线杀菌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模块(2)包括高分子聚合生成的一体式模块,其上成型有竖直连通所述上腔室(11)和所述下腔室(12)的阵列式液膜成型微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筒(5)的外筒口设有鼓风机(51),所述进风筒(5)的内筒口连接有出风口(521)朝下的防水遮罩(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旋明昕任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船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