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13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用于插入第一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开口和用于插入第二电连接装置的第二开口,壳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入部;第一导电单元,能与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单元收容于壳体内,在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从壳体外经第一插入部插入至壳体内的状态下,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能与被收容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至少两个角度与电连接装置的配合。现至少两个角度与电连接装置的配合。现至少两个角度与电连接装置的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连接器,是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连接起来,使电流或者信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导电单元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圆柱形电连接装置插孔类导电单元,该类导电单元采用机械加工方式,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昂贵,载流能力有限,同时受导电单元外形尺寸限制,其连接器尺寸相比于同规格片式导电单元连接器大,不能满足市场对零部件高性能、低成本和轻型化的需求;另一种是片式导电单元,该类导电单元常采用卡簧包裹簧片的形式,当卡簧与簧片固定后,只能从单一角度与电连接装置配合,导电单元使用率低,不利于导电单元的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以实现至少两个角度与电连接装置的配合,提高电连接器的利用率和使用灵活性。
[0005]本技术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0007]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用于插入第一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开口和用于插入第二电连接装置的第二开口,壳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入部;
[0008]第一导电单元,能与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单元收容于壳体内,在第一电连接装置或第二电连接装置从壳体外经第一插入部插入至壳体内的状态下,第一电连接装置或第二电连接装置能与被收容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插入部,沿垂直于第一电连接装置或第二电连接装置插入第一开口的方向,第二插入部与第一插入部相对设置。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具有用于置入第一导电单元的安装口,在第一导电单元经安装口插入至壳体内的状态下,位于安装口处的壳体的侧壁弯折后能闭合安装口。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12]用于固定壳体和第一导电单元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设置在壳体和第一导电单元之间。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件包括能拆卸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配合部;其中,
[0014]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上的第一凸件,第一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壳体
上的第一凹件。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件包括能拆卸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配合部;其中,
[0016]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凸件,第一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第一导电单元上的第一凹件。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内设有两个第一导电单元,两个第一导电单元沿壳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第一导电单元之间连接有支撑部,支撑部位于两个第一导电单元的同一侧上。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单元包括位于第一开口的多个第一弹性臂,多个第一弹性臂沿垂直于第一电连接装置或第二电连接装置插入第一开口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两相邻的第一弹性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间隙的宽度是第一弹性臂的宽度的1%

100%。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臂包括自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依序连接的第一翘曲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翘曲段朝向第一开口的外边缘倾斜设置。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单元还包括位于第二开口的多个第二弹性臂,多个第二弹性臂沿垂直于第一电连接装置或第二电连接装置插入第二开口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两相邻的第二弹性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多个第二弹性臂通过第一端子本体与多个第一弹性臂相连。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间隙的宽度是第二弹性臂的宽度的1%

100%。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臂包括自第二开口至第一开口依序连接的第二翘曲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翘曲段朝向第二开口的外边缘倾斜设置。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单元还包括:
[0026]弹性臂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段通过弹性臂连接件与壳体相连。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28]第二导电单元,位于第一导电单元与壳体之间,第二导电单元与第一导电单元可拆卸地连接。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导电单元上设有第一固定配合件,第一固定件能与第一固定配合件扣合连接。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单元包括:
[0031]位于第一开口的第一弹性加强部,第一弹性加强部具有能沿壳体的厚度方向穿过第一间隙的多个凸出部。
[00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加强部还包括正压部,正压部能沿壳体的厚度方向与相邻的多个第一翘曲段相抵接,多个凸出部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正压部上。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单元还包括:
[0034]位于第二开口的第二弹性加强部,第二弹性加强部通过第二端子本体与第一弹性加强部相连,第二弹性加强部具有沿壳体的厚度方向穿过第二间隙的多个加强臂。
[00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臂包括自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依序连接的
抵接段和接触段,抵接段能沿壳体的厚度方向抵接在第二弹性臂上,接触段沿壳体的厚度方向穿过第二间隙。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还包括:
[0037]用于对第一导电单元提供预紧力的夹紧部件。
[00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紧部件包括位于第一开口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弹性臂和位于第二开口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弹性臂;其中,
[0039]第一壳体弹性臂包括能伸入壳体内并与第一导电单元抵接的第一自由端;
[0040]第二壳体弹性臂包括能伸入壳体内并与第一导电单元抵接的第二自由端。
[0041]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
[0042]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在壳体朝向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插入部,由于在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从壳体外经第一插入部插入至壳体内的状态下,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能与被收容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因此,第一电连接装置和第二电连接装置除了能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插入至壳体并与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外,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还可从第一插入部插入而与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第二电连接装置至少在两个角度(如90度和180度)与电连接器的配合。
附图说明
[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用于插入第一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开口和用于插入第二电连接装置的第二开口,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入部;第一导电单元,能与所述第一电连接装置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装置电性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一电连接装置或所述第二电连接装置从所述壳体外经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至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连接装置或所述第二电连接装置能与被收容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插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连接装置或所述第二电连接装置插入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用于置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安装口,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经所述安装口插入至所述壳体内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安装口处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弯折后能闭合所述安装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能拆卸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上的第一凸件,所述第一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凹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能拆卸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凸件,所述第一固定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上的第一凹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同一侧上。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多个第一弹性臂,多个所述第一弹性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连接装置或所述第二电连接装置插入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是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宽度的1%

100%。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自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依序连接的第一翘曲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翘曲段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外边缘倾斜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李克远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