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1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包括至少一个光伏护栏组件,光伏护栏组件包括有光伏护栏单体、光伏接线盒和固定底座,光伏接线盒嵌置于固定底座的内部,光伏护栏单体的底部嵌置固定于固定底座中并与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光伏护栏单体为多层结构且至少包括有一层光伏晶硅电池层,光伏晶硅电池层包括有多个上下阵列排布的光伏晶硅电池串,多个光伏晶硅电池串并联设置且通过汇流导带与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光伏护栏单体位于相邻两个光伏晶硅电池串之间的位置为护栏透光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栏为全玻护栏,且具有与建筑适配性高、透光性其好和外观更优的特点。透光性其好和外观更优的特点。透光性其好和外观更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政策推动下,BIPV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将迎来市场爆发期,其应用也已从早期单一的屋顶,拓展到幕墙、遮阳百叶、站台、车棚等场景。而在一些建筑南立面,阳光充足的区域,仍存在一些待开发的应用场景,如住宅、酒店、公园等场所的玻璃护栏。
[0003]在上述待开发的应用场景中,如别墅、酒店公寓的阳台,海景房的庭院等均倾向于使用外观和透光更好的全玻护栏,而光伏护栏中的光伏玻璃外观与应用场景的适配性较差。目前现有的大部分光伏玻璃外观直接采用光伏组件的外观,即晶硅电池片全串联的电池片排布方式,使用银白色焊带作为片与片连接的导带,方形的电池片加上密密麻麻的银白色焊带大大降低了光伏护栏的美观性,从而降低了光伏护栏产品与场景的适配性。
[0004]同时,目前光伏护栏如应用于上述场景中还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光伏护栏的接线盒安装在玻璃左下侧,不仅影响透光,并且其本身为黑色盒体,贴附在光伏玻璃上,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美观性,常年直接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会对其寿命造成影响;2、相邻两片光伏玻璃的接线盒导线直接外漏并采用端子连接,这些导线直接贴附在光伏玻璃旁,不仅会降低产品美观性,同时暴露在空气中还会降低其寿命以及引起安全隐患;3、由于晶硅电池片尺寸(≥125mm*125mm)的限制,即便在放大片间距的情况下,依然会呈现出一个个电池片尺寸大小的矩形块状不透光区域,进而降低其透光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该光伏护栏为全玻护栏,且具有与建筑适配性高、透光性其好和外观更优的特点。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包括至少一个光伏护栏组件,所述光伏护栏组件包括有光伏护栏单体、光伏接线盒和固定底座,所述光伏接线盒嵌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底部嵌置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中并与所述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护栏单体为多层结构且至少包括有一层光伏晶硅电池层,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包括有多个上下阵列排布的光伏晶硅电池串,多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并联设置且通过汇流导带与所述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护栏单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之间的位置为护栏透光区。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光伏护栏单体还包括有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正面钢化玻璃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与所述正面钢化玻璃之间还贴附有一层正面光伏级PVB胶膜,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与所述背面钢化玻璃之间还贴附有一层背面光伏级PVB胶膜。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包括多个晶硅双面电池片,相邻两个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的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通过导电胶或导电胶带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串联设置,位于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两端的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的背面主栅线和正面主栅线通过焊带分别连接有一背面引出线和一正面引出线,多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均通过其上的所述正面引出线和所述背面引出线与所述汇流导带连接以构成并联设置。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基座、内部支撑块组、U形固定槽,所述固定基座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所述U形固定槽,每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内部支撑块,所述U形固定槽的槽底依次排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且相邻两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之间具有一放置间隙,所述U形固定槽位于所述放置间隙的槽底设置有螺栓并通过所述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放置间隙包括有中间放置间隙、第一放置间隙和第二放置间隙,所述第一放置间隙和所述第二放置间隙位于所述中间放置间隙的两侧,所述光伏接线盒设置在所述中间放置间隙内,所述光伏接线盒的负极端子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间隙中且负极端子与所述光伏接线盒之间的导线贯穿所述内部支撑块组设置,所述光伏接线盒的正极端子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外部且正极端子与所述光伏接线盒之间的导线贯穿所述内部支撑块组和所述第二放置间隙设置。
[0012]作为优选的,包括有多个所述光伏护栏组件,多个所述光伏护栏组件依次排列设置以构成所述光伏护栏,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护栏组件内含的所述光伏接线盒的正极端子贯穿所述内部支撑块组与负极端子插接串联。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支撑块组内还贯穿设置有一根辅助导线,所述光伏接线盒的负极端子通过与所述辅助导线连接使其与所述光伏接线盒的正极端子位于同侧设置。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有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三垫片均设置在所述U形固定槽内,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底部嵌置于所述U形固定槽内,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底部与所述内部支撑块组的顶面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垫片,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固定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垫片,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另一侧面与所述U形固定槽的槽壁之间嵌置有所述第三垫片。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垫片的侧边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构成L形垫片。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有密封胶条,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两侧面与所述U形固定槽的槽顶之间嵌置有所述密封胶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具有以下优点:
[0018]1、美观性更好,晶硅双面电池片与晶硅双面电池片之间无焊带,颜色一致性高,可适配更多应用场景,如别墅、酒店公寓的阳台,海景房的庭院等;
[0019]2、成本低,光伏护栏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简单,主要由光伏护栏单体、光伏接线盒和固定底座组成,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较低;
[0020]3、透光效果更好且可调,可根据场景来设计光伏晶硅电池串的宽度与光伏晶硅电池串间距大小的比例,从而达到适配不同场景的透光效果;
[0021]4、功率更高,发电量更高,整个光伏护栏除去护栏透光区,剩余均为光伏发电区,避免了焊带遮挡区域的发电损失,另外,多个光伏晶硅电池串全并联的电路设计,使得光伏
晶硅电池串单串功率损失更低,也增加了发电量;
[0022]5、热斑温度更低,多个光伏晶硅电池串全并联电路的设计使得单串晶硅电池串的电流低,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热斑温度,提升了光伏护栏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3]6、抗遮挡性佳,多个光伏晶硅电池串全并联电路的设计使得光伏护栏发生遮挡时,功率损失低。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光伏护栏组件,所述光伏护栏组件包括有光伏护栏单体、光伏接线盒和固定底座,所述光伏接线盒嵌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所述光伏护栏单体的底部嵌置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中并与所述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护栏单体为多层结构且至少包括有一层光伏晶硅电池层,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包括有多个上下阵列排布的光伏晶硅电池串,多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并联设置且通过汇流导带与所述光伏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护栏单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之间的位置为护栏透光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护栏单体还包括有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所述正面钢化玻璃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与所述正面钢化玻璃之间还贴附有一层正面光伏级PVB胶膜,所述光伏晶硅电池层与所述背面钢化玻璃之间还贴附有一层背面光伏级PVB胶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包括多个晶硅双面电池片,相邻两个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的正面主栅线和背面主栅线通过导电胶或导电胶带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串联设置,位于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两端的所述晶硅双面电池片的背面主栅线和正面主栅线通过焊带分别连接有一背面引出线和一正面引出线,多个所述光伏晶硅电池串均通过其上的所述正面引出线和所述背面引出线与所述汇流导带连接以构成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光全玻光伏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基座、内部支撑块组、U形固定槽,所述固定基座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所述U形固定槽,每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内部支撑块,所述U形固定槽的槽底依次排列设置有四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且相邻两个所述内部支撑块组之间具有一放置间隙,所述U形固定槽位于所述放置间隙的槽底设置有螺栓并通过所述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明良魏青竹王春智汪献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永臻智能新幕建筑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