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797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涉及碳储量调节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储量调节时无法对调节方式进行合理准确获取的技术问题,将对应湿地区域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当前湿地区域碳储量是否存在影响因素,若存在则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调节,反之若不存在,则根据不合格信号进行调节,能够提高了湿地区域的调节高效性以及准确性;将完成调节的湿地区域进行性能检测,判断碳储量调节的合格性,从而对湿地区域的碳平衡性能进行准确分析,且提高了碳储量调节的效率;对湿地区域的碳储量能够进行准确掌控。确掌控。确掌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储量调节管理
,具体为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其排放对解决气候危机至关重要。全球滨海湿地碳埋藏速率高于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埋藏速率,由于具有较高的碳累积速率和较低的 CH
4 排放量,滨海湿地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汇之一。滨海湿地能够从海洋及大气中捕获和掩埋大气中的 CO2,滨海湿地的“蓝碳”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陆地生态系统具备更强的固碳能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功能,既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又能沿海国家乃至全球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滨海湿地区碳储量也受到气候、植被、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力,是制定增汇减排的重要策略和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础。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进行碳储量调节管理时,无法对湿地区域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当前湿地区域内的碳储量状态,同时在碳储量调节时,无法对调节方式进行合理准确的获取,导致碳储量调节的效率降低;此外,在完成调节后无法进行调节合格性分析,容易造成碳储量的控制力度降低。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将湿地区域内植被进行分析,从而通过植被分析判断当前湿地区域内碳储量的状态,以达到检测湿地区域内碳储量是否合格的目的,为湿地区域进行碳储量调节提供准确依据;将湿地区域内进行土壤碳储量分析,判断湿地区域内土塘碳储量是否合格,准确分析出土壤内碳循环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提高了碳储量调节的准确性,有利于增强调节的工作效率,防止调节对应主体异常导致调节的效率降低,同时导致调节成本不必要的浪费。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包括:植被碳储量分析单元,用于将当前湿地区域内进行植被碳储量分析,并根据植被碳储量分析将植被划分为碳平衡植被和非碳平衡植被,并根据碳平衡植被和非碳平衡植被的分析生成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和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调节服务器;土壤碳储量分析单元,用于将湿地区域内进行土壤碳储量分析,将湿地区域划分为o个子区域,并将各个子区域通过分析划分为平衡子区域和非平衡子区域,根据平衡子区域和非平衡子区域的分析生成土壤碳储量合格信号和土壤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
至调节服务器;影响因素分析单元,用于将对应湿地区域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生成因素影响信号和因素无影响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调节服务器,用于对湿地区域进行碳储量调节;湿地性能检测单元,用于将完成调节的湿地区域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性能检测生成调节合格信号和调节不合格信号,并将其一同发送至调节服务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植被碳储量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将湿地区域内现存植被获取并将获取的现存植被标记为分析对象,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置分析时间阈值,采集到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并将其分别与对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均处于对应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分析对象标记为碳平衡植被;若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未均处于对应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分析对象标记为非碳平衡植被;采集到湿地区域内碳平衡植被数量与非碳平衡植被数量的比值以及对应碳平衡植被数量增长速度与非碳平衡植被数量增长速度的比值,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平衡数量比和平衡速度比;将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与平衡速度比分别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和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处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内,且平衡速度比处于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对应湿地区域植被碳储量分析合格,生成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并将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若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未处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内,或者平衡速度比未处于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对应湿地区域植被碳储量分析不合格,生成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并将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土壤碳储量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将湿地区域划分为o个子区域,o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置分析时间段,采集到分析时间段内湿地区域内对应子区域土壤内根际沉积的碳输入量以及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分解过程中的碳输出量,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土壤输入量和土壤输出量;将子区域的土壤输入量和土壤输出量通过比值计算获取到土壤平衡系数,若对应土壤平衡系数处于土壤平衡系数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平衡子区域;反之,则将其标记为非平衡子区域;根据非平衡子区域的土壤输入量与土壤输出量进行差值计算获取到非平衡量化差值;采集到平衡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的分解周期,并将平衡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的分解周期以及对应非平衡子区域的非平衡量化差值分别与分解周期阈值范围和量化差值阈值进行比较:若平衡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的分解周期处于分解周期阈值范围,且对应非平衡子区域的非平衡量化差值未超过分解周期阈值范围和量化差值阈值,则判定湿地区域内土壤
碳储量分析正常,生成土壤碳储量合格信号并将土壤碳储量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若平衡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的分解周期未处于分解周期阈值范围,或者对应非平衡子区域的非平衡量化差值超过分解周期阈值范围和量化差值阈值,则判定湿地区域内土壤碳储量分析异常,生成土壤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并将土壤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影响因素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采集到湿地区域内降水量增长值以及对应湿地区域内温度的增长值,并将湿地区域内降水量增长值以及对应湿地区域内温度的增长值分别标记为JSL和WZZ;通过分析获取到湿地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系数X;将湿地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系数X与影响因素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湿地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系数X超过影响因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当前湿地区域碳储量受到影响因素的影响,生成因素影响信号并将因素影响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若湿地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系数X未超过影响因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当前湿地区域碳储量未受到影响因素的影响,生成因素无影响信号并将因素无影响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服务器的运行过程如下:调节服务器接收到因素影响信号后,将对应湿地区域的温度增长以及土壤内含水量进行控制,抑制温度增长以及降低土壤内含水量,达到湿地区域内的碳储量调节;接收到因素未影响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被碳储量分析单元,用于将当前湿地区域内进行植被碳储量分析,并根据植被碳储量分析将植被划分为碳平衡植被和非碳平衡植被,并根据碳平衡植被和非碳平衡植被的分析生成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和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调节服务器;土壤碳储量分析单元,用于将湿地区域内进行土壤碳储量分析,将湿地区域划分为o个子区域,并将各个子区域通过分析划分为平衡子区域和非平衡子区域,根据平衡子区域和非平衡子区域的分析生成土壤碳储量合格信号和土壤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调节服务器;影响因素分析单元,用于将对应湿地区域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生成因素影响信号和因素无影响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调节服务器,用于对湿地区域进行碳储量调节;湿地性能检测单元,用于将完成调节的湿地区域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性能检测生成调节合格信号和调节不合格信号,并将其一同发送至调节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植被碳储量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将湿地区域内现存植被获取并将获取的现存植被标记为分析对象,设置标号i,i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置分析时间阈值,采集到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并将其分别与对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均处于对应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分析对象标记为碳平衡植被;若湿地区域内分析对象在分析时间阈值内光合作用的碳吸收总量以及分析对象对应凋零物在分析时间阈值内碳释放总量未均处于对应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分析对象标记为非碳平衡植被;采集到湿地区域内碳平衡植被数量与非碳平衡植被数量的比值以及对应碳平衡植被数量增长速度与非碳平衡植被数量增长速度的比值,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平衡数量比和平衡速度比;将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与平衡速度比分别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和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处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内,且平衡速度比处于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对应湿地区域植被碳储量分析合格,生成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并将植被碳储量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若湿地区域对应平衡数量比未处于平衡数量比阈值范围内,或者平衡速度比未处于平衡速度比阈值范围内,则判定对应湿地区域植被碳储量分析不合格,生成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并将植被碳储量不合格信号发送至调节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土壤碳储量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将湿地区域划分为o个子区域,o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置分析时间段,采集到分析时间段内湿地区域内对应子区域土壤内根际沉积的碳输入量以及子区域内植被凋零物分解过
程中的碳输出量,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土壤输入量和土壤输出量;将子区域的土壤输入量和土壤输出量通过比值计算获取到土壤平衡系数,若对应土壤平衡系数处于土壤平衡系数阈值范围内,则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平衡子区域;反之,则将其标记为非平衡子区域;根据非平衡子区域的土壤输入量与土壤输出量进行差值计算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倩杨红军崔盛张冬杰刘程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