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49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包括前端中部设有喇叭口的船体,船体内安装有控藻设备,控藻设备包括有位于喇叭口前部的蓝藻收集器,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前端安装有中部向外延伸呈圆弧形结构的过滤栏板,喇叭口的后部安装有河湖漂浮的垃圾在水流推动下沿圆弧状的过滤栏板两边进入后方的垃圾收集框。通过在蓝藻收集器前方设置一圆弧形结构的过滤栏板,河道漂浮垃圾在水流推动下沿过滤栏板两边进入后方的垃圾收集框内,有效减少垃圾在过滤栏板表面聚集,降低阻塞风险的发生;通过加压控藻泵吸取蓝藻囊团,进行增压将蓝藻囊团打破,使其释放出水分和空气,这样蓝藻会沉降至水体底层,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消化和降解。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消化和降解。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消化和降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


[0001]本专利申请涉及河湖富营养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提高,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于是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水都多了起来,并且污水中的含有的有机物成倍式增加,有害元素种类也多种多样,水质问题逐渐变得复杂并且难以治理。现在城镇地区的排水管网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存在雨污合流,最终生活生产污水与地表径流污水一起流入了河道、湖泊中。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共同造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蓝绿藻水华现象发生。这些水华现象多发生在城市河湖的缓流区,这些区域工作人员和大型的船只不太好进行作业。
[0003]现有已经出现一些控藻设备,使蓝绿藻水华现象得到控制,但是,现有的河湖水面有垃圾漂浮,这极易造成控藻设备的阻塞,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包括前端中部设有喇叭口的船体,船体内安装有控藻设备,控藻设备包括有位于喇叭口前部的蓝藻收集器,所述蓝藻收集器的前端安装有中部向外延伸呈圆弧形结构的过滤栏板,喇叭口的后部安装有河湖漂浮的垃圾在水流推动下沿圆弧状的过滤栏板两边进入后方的垃圾收集框。
[0007]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收集框为上端开口的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前板为可拆卸式插接在矩形框体的底板上,喇叭口的侧壁底部连接有承托垃圾收集框的固定架,船体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蓝藻收集器为前端和顶部敞口的框板结构,蓝藻收集器上安装有固定在船体上用于调节蓝藻收集器涉水深度的升降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藻设备还包括有安装在船体舱内的加压控藻泵,加压控藻泵的进口通过收集管与蓝藻收集器的底板连通,加压控藻泵的出口连通有排藻管,排藻管远离加压控藻泵的一端延伸至船体的尾部与外部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船体前端上部的倒U形架,倒U形架的顶端中部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沿竖向贯穿的丝杆,丝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上端面中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蓝藻收集器的上端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倒U形架的顶部对称固定插接有两个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向下延
伸活动穿过连接板和蓝藻收集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船体上还安装有主控板和无线收发器,船体的尾部安装有推进器,无线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有遥控器,无线收发器接收来自遥控器输出的控制指令信号发送至主控板,推进器接收来自主控板的信号控制船体的航行方向。
[0013]进一步的,所述船体上还安装有激光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摄像头与无线收发器通讯连接,激光雷达摄像头将监控信号经无线收发器传输至遥控器上的显示屏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在蓝藻收集器前方设置一圆弧形结构的过滤栏板,河道漂浮垃圾在水流推动下沿过滤栏板两边进入后方的垃圾收集框内,有效减少垃圾在过滤栏板表面聚集,降低阻塞风险的发生,提升控藻工作效率;
[0016]2、通过加压控藻泵吸取蓝藻囊团,进行增压将蓝藻囊团打破,使其释放出水分和空气,这样蓝藻会沉降至水体底层,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消化和降解,水生态系统恶化得到缓解,从而起到蓝藻大爆发的水面控藻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船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控制原理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船体1、蓝藻收集器2、过滤栏板3、垃圾收集框4、盖板5、加压控藻泵6、收集管7、排藻管8、倒U形架9、减速机10、驱动电机11、丝杆12、导向杆13、连接板14、主控板15、无线收发器16、推进器17、遥控器18、激光雷达摄像头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前端中部设有喇叭口的船体1,船体1上安装有主控板15、无线收发器16、激光雷达摄像头19和提供电能的电池,船体1的尾部安装有推进器17,无线收发器16无线通讯连接有遥控器18,如图5所示,无线收发器16接收来自遥控器18输出的控制指令信号发送至主控板15,推进器17接收来自主控板15的信号控制船体1的航行方向;激光雷达摄像头19与无线收发器16通讯连接,激光雷达摄像头19将监控信号经无线收发器16传输至遥控器18上的显示屏内,实现远程无人控制船体1的监控工作,本案中不仅限于无人驾驶模式,还可以为有人驾驶模式,通过主控板15上的转换开关
进行有人或无人驾驶模式的切换,两种驾驶模式的切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已知技术,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7]船体1内安装有控藻设备,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控藻设备包括有蓝藻收集器2和加压控藻泵6,蓝藻收集器2位于喇叭口的前部,蓝藻收集器2为前端和顶部敞口的框板结构,加压控藻泵6安装在船体1的舱内,加压控藻泵6的进口通过收集管7与蓝藻收集器2的底板连通,加压控藻泵6的出口连通有排藻管8,如图3所示,排藻管8远离加压控藻泵6的一端延伸至船体1的尾部与外部连通,蓝藻伴随着河水通过蓝藻收集器2和收集管7进入加压控藻泵6,采用蓝藻细胞破坏技术,将上浮的表层蓝藻已经形成大型的囊团,囊团中有大量的水和空气,启动控藻设备会针对囊团蓝藻的特性,进行增压将蓝藻囊团打破,使其释放出水分和空气,这样蓝藻会沉降至水体底层,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消化和降解。控藻后的水域水体表层约6个小时后透明度恢复至蓝藻爆发前的状态。水生态系统恶化得到缓解,从而起到蓝藻大爆发的水面控藻的作用。
[0028]蓝藻收集器2上安装有固定在船体1上用于调节蓝藻收集器2涉水深度的升降装置,如图1和图6所示,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船体1前端上部的倒U形架9,倒U形架9的顶端中部安装有减速机10,减速机10的输入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包括前端中部设有喇叭口的船体(1),船体(1)内安装有控藻设备,控藻设备包括有位于喇叭口前部的蓝藻收集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收集器(2)的前端安装有中部向外延伸呈圆弧形结构的过滤栏板(3),喇叭口的后部安装有河湖漂浮的垃圾在水流推动下沿圆弧状的过滤栏板(3)两边进入后方的垃圾收集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框(4)为上端开口的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前板为可拆卸式插接在矩形框体的底板上,喇叭口的侧壁底部连接有承托垃圾收集框(4)的固定架,船体(1)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收集器(2)为前端和顶部敞口的框板结构,蓝藻收集器(2)上安装有固定在船体(1)上用于调节蓝藻收集器(2)涉水深度的升降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藻设备还包括有安装在船体(1)舱内的加压控藻泵(6),加压控藻泵(6)的进口通过收集管(7)与蓝藻收集器(2)的底板连通,加压控藻泵(6)的出口连通有排藻管(8),排藻管(8)远离加压控藻泵(6)的一端延伸至船体(1)的尾部与外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控藻无人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橙郭云曌倪杰王晨曦邓伟吴培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