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属于电气领域,用于解决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散热效果欠佳,影响真空断路器导电件使用寿命的问题,包括安装盘、散热盘、散热导杆、散热鳍片、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第三散热孔和限位挡圈,两组所述导电件本体与套筒的连接处固定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弧面固定有四组散热鳍片,所述安装盘远离套筒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所述导电件本体远离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散热盘,所述散热盘靠近导电件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盘远离导电件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散热孔,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散热导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提升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散热效果,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领域,涉及散热技术,具体为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 真空断路器是3~10kV,50Hz三相交流系统中的户内配电装置,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断路器可配置在中置柜、双层柜以及固定柜中作为控制和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用。
[0003]现有技术中,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散热效果欠佳,产生的热量常常不能及时散出,热量充斥在导电件中容易损坏内部的元器件,影响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提升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散热效果,使用寿命长。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包括套筒、动触头母线、安装盘、导电件本体和极柱,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极柱,所述极柱的下端安装有动触头母线,所述极柱的上端安装有静触头母线,所述套筒的外侧面连接有两组导电件本体,两组所述导电件本体与套筒的连接处固定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弧面固定有四组散热鳍片,四组所述散热鳍片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盘远离套筒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
[0006]所述导电件本体远离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散热盘,所述散热盘靠近导电件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盘远离导电件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散热孔,所述散热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散热导杆,所述散热导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安装有螺钉,所述散热导杆的另一端与静触头母线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螺钉相啮合,所述散热导杆与静触头母线的连接处涂有高导热硅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本体的外侧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散热盘的内侧面刻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啮合。
[0009]进一步地,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设置为内侧口径小、外侧口径大;
[0010]所述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等间距分布在散热盘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盘内壁安装有限位挡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圈的外径小于散热盘的内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安装盘将导电件本体与套筒相连接,并根据散热要求在安装盘上设置相应数量的散热鳍片,同时在安装盘上开设若干个第一散热孔,散热鳍片和第一散热孔有效提升了导电件的散热效果,同时,导电件本体的另一端通过安装上散热盘,散热盘的两侧面分别开设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的设计进一步增加导电件本体的散热效果,并且导电件内部还有安装有散热导杆,散热导杆与静触头母线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涂高导热硅脂,高导热硅脂不仅减小了接触面的接触热阻,同时还增强了导热效果;
[0015]综上,本技术结构合理,提升真空断路器导电件的散热效果,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中导电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中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中散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套筒;2、动触头母线;3、安装盘;4、导电件本体;5、散热盘;6、螺钉;7、静触头母线;8、散热导杆;9、散热鳍片;10、安装孔;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13、通孔;14、第三散热孔;15、限位挡圈;16、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图4所示,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包括套筒1、动触头母线2、安装盘3、导电件本体4、散热盘5、螺钉6、静触头母线7、散热导杆8、散热鳍片9、安装孔10、第一散热孔11、第二散热孔12、通孔13、第三散热孔14、限位挡圈15和极柱16,所述套筒1内部设置有极柱16,所述极柱16的下端安装有动触头母线2,所述极柱16的上端安装有静触头母线7,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连接有两组导电件本体4;
[0024]两组所述导电件本体4与套筒1的连接处固定有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外弧面固定有四组散热鳍片9,在具体实施时,散热鳍片9的数量可以根据导电件本体4的散热性能进行设置,散热效果越好则设置越少的散热鳍片9,四组所述散热鳍片9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盘3远离套筒1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1;
[0025]所述导电件本体4远离套筒1的一端安装有散热盘5,所述散热盘5内壁安装有限位挡圈15,所述散热盘5靠近导电件本体4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12,所述散热盘5远离导电件本体4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散热孔14,所述散热盘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内部安装有散热导杆8,所述散热导杆8远离套筒1的一端安装有螺钉6,所述散热导杆8的另一端与静触头母线7相连接,散热导杆8与静触头母线7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处涂有高导热硅脂,减小了接触面的接触热阻,同时还增强了导热效果,在具体
实施时,通孔13可以为螺纹孔,所述通孔13与螺钉6相啮合;
[0026]在具体设计时,第一散热孔11、第二散热孔12和第三散热孔14可以设置为内侧口径小、外侧口径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水源经孔道进入导电件本体4中;
[0027]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孔12和第三散热孔14等间距分布在散热盘5上;
[0028]其中,所述限位挡圈15的外径小于散热盘5的内径,限位挡圈15的设计可以避免散热盘5拧入过多;
[0029]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电件本体4的外侧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散热盘5的内侧面刻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啮合,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搭配使用,方便散热盘5的拆装,同时也增加密封性。
[0030]本技术在具体进行实施时:极柱16、动触头母线2和静触头母线7均设置在套筒1内部,动触头母线2和静触头母线7分别连接导电件本体4,导电件本体4通过安装盘3与套筒1相连接,同时根据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断路器导电件散热结构,包括套筒(1)、动触头母线(2)、安装盘(3)、导电件本体(4)和极柱(16),所述套筒(1)内部设置有极柱(16),所述极柱(16)的下端安装有动触头母线(2),所述极柱(16)的上端安装有静触头母线(7),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连接有两组导电件本体(4),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导电件本体(4)与套筒(1)的连接处固定有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外弧面固定有四组散热鳍片(9),四组所述散热鳍片(9)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盘(3)远离套筒(1)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1);所述导电件本体(4)远离套筒(1)的一端安装有散热盘(5),所述散热盘(5)靠近导电件本体(4)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12),所述散热盘(5)远离导电件本体(4)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散热孔(14),所述散热盘(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内部安装有散热导杆(8),所述散热导杆(8)远离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仁云,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通仁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