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及其再生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724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釜、第一干燥过滤装置、第二反应釜、第二干燥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干燥过滤装置和第二干燥过滤装置结构相同且用于过滤物料并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干燥,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还包括进料机构,设于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用于将粉状物料打散并加入至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混合均匀,反应效率高,进料时粉料不易结块。进料时粉料不易结块。进料时粉料不易结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及其再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生产
,尤其是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及其再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炭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再生活性炭是吸附饱满的活性炭通过一定条件处理后再次活化,生产再生活性炭,将吸附饱满的活性炭重新活化;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授权公告号为 CN108993458B的专利,与现有的生产工艺相同,生产复杂,且现有的生产设备在混合反应时不够充分,生产效率慢,废粉进料时容易结成块状,影响与液体的混合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及其再生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釜、第一干燥过滤装置、第二反应釜、第二干燥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干燥过滤装置和第二干燥过滤装置结构相同且用于过滤物料并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干燥,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还包括进料机构,设于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用于将粉状物料打散并加入至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上。
[0005]优选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分散框,固定在第一反应釜顶部,其下端与反应釜上端连通;输送框,固定在分散框顶部靠右侧,其底部右端与分散框连通;进料框,固定在分散框顶部靠左侧且其底部与输送框左侧顶部连通,所述进料框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框内通过隔板分为进料腔和驱动腔;分散组件,设于分散框内,包括第一旋转轴及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的分散页;输送组件,设于输送框内,包括第二旋转轴及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的螺旋输送页;进料组件,设于进料框内,包括水平安装在驱动腔内的筛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转动,并带动筛网上下震动。
[0006]优选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进料框的左侧;第一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驱动腔内,第一电机输出端穿入进料框至驱动腔内控制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三旋转轴,通过轴承竖直转动安装在驱动腔内,所述第三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以及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传动,且第二旋转轴的一端穿出输送框与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固定在第二旋转轴上;第
二皮带轮,固定在第一旋转轴上,且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五锥形齿轮,通过第四旋转轴转动安装在隔板上,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传动;转盘,位于筛网上端,筛网固定在第四旋转轴上,所述转盘侧壁上固定有一个凸齿,所述凸齿能够随着转盘的转动向下挤压筛网;所述进料腔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筛网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筛网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筛网与进料框内壁滑动连接。
[0007]优选为:所述进料腔内还设置有分散机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第五旋转轴,通过轴承竖直安装在进料腔内;分散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五旋转轴上;第三皮带轮,固定在第三旋转轴上;第四皮带轮,固定在第五旋转轴上,且通过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凸齿随转盘转动至上端与分散单元接触并将分散单元向上挤压。
[0008]优选为:所述分散单元包括安装块,固定在第五旋转轴侧壁上,所述安装块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竖直安装有滑轨;升降杆,水平设置在进料腔内,且一端插入安装槽内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弹簧,设于升降杆上端,连接升降杆和安装块;摆动杆,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五旋转轴侧壁上,位于升降杆上端,所述升降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传动杆,竖直固定在升降杆上端,传动杆上端插入滑槽内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远离第五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桨,转动桨的桨叶与摆动杆垂直设置,所述转动桨的安装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摆动杆上。
[0009]优选为: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壳体,所述进料机构安装在壳体上端;搅拌筒,设于壳体内部,通过转盘转动安装在壳体底壁上;分料管,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搅拌筒上端,连通搅拌筒与进料机构,所述分料管位于搅拌装置上端,所述分料管内壁上均匀安装有打散杆;转动机构,用于控制分料管及搅拌筒转动;所述搅拌筒和分料管外壁均设置有啮k齿,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第一转杆,竖直设置在壳体上,受第二电机控制转动,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一传动齿轮和位于壳体上端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搅拌筒上的啮齿啮合传动;第三传动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端,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及分料管上的啮齿啮合传动。
[0010]优选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固定在搅拌筒底部,其输出端穿入搅拌筒内部连接有搅拌盘;第一连杆,其底部与搅拌盘铰接;第二连杆,设于第一连杆上端,所述第二连杆底部与第一连杆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设置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搅拌盘上;限位轴,水平固定在搅拌筒内,所述限位轴穿过两根第二连杆。
[0011]优选为:所述第二连杆上端安装有承料板,所述承料板位于分料管下端,所述承料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承料槽,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通道,开设于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靠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送料通道连通的送料孔;第二送料通道,开设于承料盘上,与第一送料通道连通;第三送料通道,开设于承料盘上,连通第二送料通道与各承料槽底部;送料泵,安装在第二连杆的第二输送通道内。
[0012]优选为:所述分料管向下延伸插入搅拌筒内,且分料管插入搅拌筒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啮齿,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助搅机构,所述助搅机构包括第二转杆,竖直设置在搅拌筒内且转动安装在搅拌筒内顶壁上,该第二转杆位于承料板上端;第四传动齿轮,固定在第二转杆上且与分料管底部的啮齿传动连接;引流页,均匀固定在第二转杆上。
[0013]一种活性炭再生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在第一反应釜的搅拌筒内加入由亲油性有机溶剂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溶剂,然后将废粉状的活性炭从进料管加入到进料框的进料腔内,进料的时同时动驱动机构,带动分散页及螺旋输送页转动,同时带动转盘及分散单元转动,转动盘转动时凸齿间歇性的与分散单元中的升降板接触将升降板向上推动,第二弹簧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复位,从而在带动摆动杆上下摆动,废粉在进料时首先与转动且上下摆动的摆动杆接触,将废粉均匀打散至筛网上,与此同时转动盘转动时带动凸齿与筛网接触将筛网向下挤压,筛网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向上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釜、第一干燥过滤装置、第二反应釜、第二干燥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干燥过滤装置和第二干燥过滤装置结构相同且用于过滤物料并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干燥,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还包括进料机构,设于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用于将粉状物料打散并加入至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分散框,固定在第一反应釜顶部,其下端与反应釜上端连通;输送框,固定在分散框顶部靠右侧,其底部右端与分散框连通;进料框,固定在分散框顶部靠左侧且其底部与输送框左侧顶部连通,所述进料框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框内通过隔板分为进料腔和驱动腔;分散组件,设于分散框内,包括第一旋转轴及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的分散页;输送组件,设于输送框内,包括第二旋转轴及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的螺旋输送页;进料组件,设于进料框内,包括水平安装在驱动腔内的筛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转动,并带动筛网上下震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进料框的左侧;第一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驱动腔内,第一电机输出端穿入进料框至驱动腔内控制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三旋转轴,通过轴承竖直转动安装在驱动腔内,所述第三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以及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传动,且第二旋转轴的一端穿出输送框与第二锥形齿轮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固定在第二旋转轴上;第二皮带轮,固定在第一旋转轴上,且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五锥形齿轮,通过第四旋转轴转动安装在隔板上,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传动;转盘,位于筛网上端,筛网固定在第四旋转轴上,所述转盘侧壁上固定有一个凸齿,所述凸齿能够随着转盘的转动向下挤压筛网;所述进料腔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筛网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筛网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筛网与进料框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腔内还设置有分散机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第五旋转轴,通过轴承竖直安装在进料腔内;分散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五旋转轴上;第三皮带轮,固定在第三旋转轴上;第四皮带轮,固定在第五旋转轴上,且通过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凸齿随转盘转动至上端与分散单元接触并将分散单元向上挤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单元包括安装块,固定在第五旋转轴侧壁上,所述安装块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竖直安装有滑轨;升降杆,水平设置在进料腔内,且一端插入安装槽内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弹簧,设于升降杆上端,连接升降杆和安装块;摆动杆,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五旋转轴侧壁上,位于升降杆上端,所述升降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传动杆,竖直固定在升降杆上端,传动杆上端插入滑槽内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远离第五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桨,转动桨的桨叶与摆动杆垂直设置,所述转动桨的安装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摆动杆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壳体,所述进料机构安装在壳体上端;搅拌筒,设于壳体内部,通过转盘转动安装在壳体底壁上;分料管,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搅拌筒上端,连通搅拌筒与进料机构,所述分料管位于搅拌装置上端,所述分料管内壁上均匀安装有打散杆;转动机构,用于控制分料管及搅拌筒转动;所述搅拌筒和分料管外壁均设置有啮齿,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第一转杆,竖直设置在壳体上,受第二电机控制转动,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一传动齿轮和位于壳体上端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搅拌筒上的啮齿啮合传动;第三传动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彦涛陈力辉
申请(专利权)人:臻和慧联浙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