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20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流阀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具有进液口,所述出液腔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液腔通过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阀体还具有回液腔,所述回液腔通过第一回液通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还包括节流杆,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节流杆具有缓冲部和控流部,所述控流部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上,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端,所述节流杆移动后,所述缓冲部靠近或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开启或封闭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节流阀不能很好的调节节流口前后压差的问题。前后压差的问题。前后压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流阀
,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

技术介绍

[0002]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是简易的流量控制阀,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和溢流阀配合,可组成三种节流调速系统,即进液路节流调速系统、回液路节流调速系统和旁路节流调速系统。节流阀的流量不仅取决于节流口面积的大小,还与节流口前后的压差有关,现有的节流阀通常不能精准的控制节流口处的流量,不能很好的保持预定流量不变,并且不能很好的调节节流口前后的压差,对阀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节流阀不能很好的调节节流口前后压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包括阀体和节流杆,所述阀体具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具有进液口,所述出液腔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液腔通过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节流杆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
[0006]所述阀体还具有回液腔,所述回液腔通过第一回液通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节流杆具有缓冲部和控流部,所述控流部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上,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端,所述节流杆移动后,所述缓冲部靠近或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开启或封闭所述进液通道的进口端,
[0007]还包括,
[0008]卸荷组件,设置在所述回液腔内,所述卸荷组件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卸荷孔和第一卸荷口,所述回液腔具有回液口,所述第一卸荷孔与所述第一回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卸荷口与所述回液口连通,所述卸荷组件包括卸荷芯,所述卸荷芯移动设置在所述回液腔内,所述卸荷芯移动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卸荷口。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卸荷组件包括,
[0010]壳体,设置在所述回液腔内,所述第一卸荷孔和所述第一卸荷口均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回液口、所述第一卸荷口均连通,所述卸荷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0011]第一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一端作用于所述卸荷芯,用于提供所述卸荷芯关闭所述第一卸荷口的力。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体还具有活动腔、第二卸荷孔和第二卸荷口,所述活动腔通过第二回液通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液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卸荷孔与所述第二卸荷口连通,所述第二卸荷口位于所述第一卸荷口下方,还包括,
[0013]挡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节流杆穿过所述挡件,所述挡件滑动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回液通道,
[0014]第二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所述挡件,一端作用于所述阀体,用于提供所述挡件关闭所述第二回液通道的力。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6]堵头,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伸入所述回液腔内,所述堵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卸荷孔和所述第一卸荷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8]套件,螺纹连接到所述阀体上,所述套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节流杆设置在所述套件的端部上,
[0019]限位件,有两个,一个设置在所述挡件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套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两个所述限位件上。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部的侧壁面呈倾斜状,所述控流部呈圆台状。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卸荷芯的一端呈圆台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中,该多用阀具有节流和卸荷的功能,其中,节流部分具体设计为,在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打通一个通道,此通道即为进液通道,进液腔位于出液腔下方,进液通道设计为进口窄,出口宽,再于阀体上安装一个竖直的长杆即节流杆,节流杆位于阀体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手轮,手轮螺纹连接在阀体上,手轮通过转动进行升降时,节流杆被带动上升或下接,手轮相对于节流杆是转动的,节流杆位于进液通道的部分设计有缓冲部和控流部,缓冲部位于进液通道的出口端处,控流部位于进液通道的进口端处,进液通道从进口到出口可以分成大柱形通孔、圆台形通孔和小柱形通孔,控流部设计为圆台形,位于圆台形通孔内,靠近大柱形通孔,可以通过调整节流杆的升降来调节控流部与大柱形通孔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流入液体有效面积的调整,将流量限定在一个预定值,另外,小柱形通孔的出口处开始有一个与缓冲部相匹配的凹槽,节流杆升降时,缓冲部可以伸入或伸出此凹槽内,当液体穿过进液通道后会冲击到缓冲部上,将液压适当降低,即使出液腔内的液压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进液腔的流量,实现更为精准的流量控制。
[0023]此外,考虑到会有意外导致出液腔内的液压持续增加而损坏阀体的情况,专利技术人加设了卸荷组件,即在阀体上开设一个回液腔,回液腔上开设有回液口,回液口与外部的储液箱连通,然后在阀体上开通一个连接回液腔和出液腔的通道,即第一回液通道,卸荷组件安装在回液腔内,卸荷组件上开设有第一卸荷孔和第一卸荷口,其中,初始状态下卸荷组件是将回液口堵住的,出液腔的液压增加后,部分液体会穿过第一回液通道进入回液腔,然后穿过第一卸荷孔到达第一卸荷口内,当顶开卸荷芯后,就会进入卸荷组件的内部,然后再从回液口内排出,回收到储液箱内,完成出液腔内液压的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阀体,101、进液腔,1011、进液口,102、出液腔,1021、出液口,103、进液通道,104、回液腔,1041、回液口,105、第一回液通道,106、活动腔,107、第二卸荷孔,108、第二卸荷口,109、第二回液通道,2、节流杆,201、缓冲部,202、控流部,3、卸荷组件,301、第一卸荷孔,302、第一卸荷口,4、壳体,401、第一腔体,5、卸荷芯,6、第一弹性件,7、挡件,8、第二弹性件,9、堵头,901、容纳空间,10、套件,11、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包括阀体1和节流杆2,阀体1具有进液腔101和出液腔102,进液腔101具有进液口1011,出液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包括阀体(1)和节流杆(2),所述阀体(1)具有进液腔(101)和出液腔(102),所述进液腔(101)具有进液口(1011),所述出液腔(102)具有出液口(1021),所述进液腔(101)通过进液通道(103)与所述出液腔(102)连通,所述节流杆(2)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还具有回液腔(104),所述回液腔(104)通过第一回液通道(105)与所述出液腔(102)连通,所述节流杆(2)具有缓冲部(201)和控流部(202),所述控流部(202)设置在所述缓冲部(201)上,所述缓冲部(201)位于所述进液通道(103)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202)位于所述进液通道(103)的进口端,所述节流杆(2)移动后,所述缓冲部(201)靠近或远离所述进液通道(103)的出口端,所述控流部(202)开启或封闭所述进液通道(103)的进口端,还包括,卸荷组件(3),设置在所述回液腔(104)内,所述卸荷组件(3)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卸荷孔(301)和第一卸荷口(302),所述回液腔(104)具有回液口(1041),所述第一卸荷孔(301)与所述第一回液通道(105)连通,所述第一卸荷口(302)与所述回液口(1041)连通,所述卸荷组件(3)包括卸荷芯(5),所述卸荷芯(5)移动设置在所述回液腔(104)内,所述卸荷芯(5)移动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卸荷口(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流卸荷功能的多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组件(3)包括,壳体(4),设置在所述回液腔(104)内,所述第一卸荷孔(301)和所述第一卸荷口(302)均位于所述壳体(4)上,所述壳体(4)还具有第一腔体(401),所述第一腔体(401)与所述回液口(1041)、所述第一卸荷口(302)均连通,所述卸荷芯(5)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401)内,第一弹性件(6),一端作用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江鹏李友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墨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