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05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内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管腔,且所述第一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三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三管腔;回收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外周面上,所述回收鞘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回收腔,所述回收鞘的远端形成与所述回收腔连通的开口;以及,外管,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周面上,并还用于覆盖所述回收鞘。该回收装置可以从股静脉进入腔静脉,进而用于回收滤器,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常发生于下肢静脉,而PE则主要是由于在静脉系统或右心形成血栓后,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所致。抗凝治疗一直是VTE治疗的金标准,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以及恢复栓塞静脉的通畅。而当患者具有抗凝禁忌或者出现出血合并症不得不终止抗凝时,植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可以有效地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0003]早期的腔静脉滤器大多是永久性的,这类腔静脉滤器的缺点是远期容易发生下腔静脉堵塞等并发症。近年来来,可回收滤器已逐渐成为主流,在患者解除PE风险后,可以将滤器回收,以避免滤器长期植入引起的远期并发症,并还具有血栓捕获效果更好,费用更为低廉的优势。可回收滤器主要有梭形滤器和伞状滤器。相比于梭形滤器,伞状滤器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小,具有更长的回收时间窗,且回收时对血管壁的伤害更小。而且近年来伞状滤器在结构上的改进也使得其居中性能日渐优异,因此伞状滤器逐渐成为可回收滤器的主要发展趋势。
[0004]由于伞状滤器在下腔静脉内的放置位置、滤器的回收原理以及回收技术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伞状滤器大多采用经颈静脉的回收方式进行回收。但是,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穿刺颈静脉时容易伤及颈动脉或进入椎动脉、胸膜腔,而且即使穿刺成功,还存在如何使导丝和导管绕过心脏,降低引发心率失常的概率的问题,因此颈静脉回收方式的手术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装置,以提高现有的回收装置回收伞状滤器时安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包括:
[0007]内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管腔,且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三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三管腔;
[0008]回收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外周面上,所述回收鞘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回收腔,且所述回收鞘的远端形成与所述回收腔连通的开口;以及,
[0009]外管,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周面上,并还用于覆盖所述回收鞘。
[0010]可选地,所述回收鞘的远端端部形成刃部。
[0011]可选地,所述回收腔的高度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2]可选地,所述回收腔的腔壁的斜度小于或等于10
°

[0013]可选地,所述回收腔的高度为2.5mm~5mm;和/或,所述回收腔的长度为50mm~100mm。
[0014]可选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抓捕器,所述抓捕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三管腔,并部分地从所述第三管腔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还用于覆盖所述抓捕器的从所述第三管腔的近端伸出的部分。
[0015]可选地,所述抓捕器包括第四管体、牵引件和抓捕环;所述第四管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四管腔,且所述第四管体具有伸直状态和弯曲状态;所述牵引件可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四管腔中;所述抓捕环连接于所述牵引件的近端,并至少部分地伸出所述第四管腔。
[0016]可选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并位于所述回收鞘的近端侧;所述保护机构被配置为具有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并包括支撑骨架和过滤元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根第一支撑杆,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第二管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近端收拢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上,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远端收拢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过滤元件附接至所述支撑骨架上,并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近端部分,所述过滤元件的远端用于至少部分地与目标管腔的腔壁抵接;所述外管还用于覆盖所述保护机构,以使得所述保护机构从所述扩张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
[0017]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轴向投影为圆形,且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二管体同轴布置,并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过滤元件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位于所述支撑环的近端侧的部分上,所述过滤元件的远端附接至所述支撑环上。
[0018]可选地,所述外管包括主体段和扩口段,所述扩口段设置在所述主体段的近端,所述扩口段的内径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扩口段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
[0019]可选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引头,所述导引头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端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回收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21]第一、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内管组件、回收鞘和外管;所述内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沿轴向延伸且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管腔,且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三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三管腔;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外周面上,所述回收鞘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回收腔,所述回收鞘的远端形成与所述回收鞘连通的开口;所述外管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周面上,并还用于覆盖所述回收鞘。由于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外周面上,且所述回收腔的远端开口,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管体及所述第三管体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三管体的近端位于所述回收鞘的远端侧。于是,所述回收装置可以经股静脉送入腔静脉并用于导入一抓捕器以回收滤器,具体地,当所述回收鞘及所述第三管体的近端暴露于所述外管的近端外部,且所述回收鞘位于所述滤器的近端侧时,可通过所述第三管腔将抓捕器送入腔静脉,并利用所述
抓捕器抓捕滤器,之后通过回撤所述第二管体,以将所述滤器收入所述回收腔,最后回撤整个所述内管组件,直至将所述内管组件携带所述滤器及抓捕器进入所述外管中,最后便可以将所述外管、所述内管组件、所述抓捕器以及所述滤器整体撤出体外。该回收装置通过股静脉入路以回收滤器,在保证正常回收滤器的情况下,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0022]第二、所述回收鞘的远端端部形成刃部,在将所述滤器收入所述回收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所述刀刃切割爬覆在滤器上的血管内皮,使得滤器与血管壁剥离,解除血管内皮对滤器回收造成的阻碍,提高滤器回收成功率,且减少血管撕裂的风险。
[0023]第三、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并位于所述回收鞘的近端侧;所述保护机构用于在回收滤器时,拦截从滤器上脱落的血栓,避免血栓随血流进入心脏进而流入肺动脉引发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管腔,且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管腔,且所述第三管体的近端伸出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三管腔;回收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近端外周面上,所述回收鞘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回收腔,且所述回收鞘的远端形成与所述回收腔连通的开口;以及,外管,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周面上,并还用于覆盖所述回收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鞘的远端端部形成刃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腔的高度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腔的腔壁的斜度小于或等于10
°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腔的高度为2.5mm~5mm;和/或,所述回收腔的长度为50mm~100mm。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抓捕器,所述抓捕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三管腔,并部分地从所述第三管腔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还用于覆盖所述抓捕器的从所述第三管腔的近端伸出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器包括第四管体、牵引件和抓捕环;所述第四管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佰思王丽文徐晓红袁振宇王盛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