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9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茶具,其包括茶杯、包装盖、包装壳、壳盖、防烫隔水盖和盛水容器。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多个茶杯叠置放置在盛水容器内,然后盖上壳盖,并一起放入包装壳,且盖上包装盖形成整体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方便储存和外出携带;在使用时,打开包装盖和壳盖,取出茶杯,放入茶叶,倒入热水后盖上壳盖即可实现泡茶,在倒茶时,由于包装壳套设在盛水容器上,隔热效果好,而且壳盖的盖柄部内部由防烫隔水盖封闭形成中空结构,避免在接触到壳盖的盖柄部时出现烫手现象,另外,取出的包装盖反过来可以作为托盘,使得茶水不会流到桌面,易于清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茶具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具。

技术介绍

[0002]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随着现代人对于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茶。
[0003]常见的茶具包括茶壶及茶杯,现有的茶壶、茶杯都是分开摆放收藏的,一套茶具包括一个茶壶和数个茶杯,不方便收藏及携带。
[0004]公开号“CN204467651U”,名称为“多功能组合茶具”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茶具,包括一包装盒及一用于冲泡茶叶的茶壶,所述包装盒由可插接在一起的盒体及盒盖组成,盒体与盒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茶壶的盒体容纳腔,盒体底部和盒盖内壁设有分别用于推顶于茶壶顶部和底部的硅胶垫;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及壶盖,壶体侧壁设有壶嘴,壶盖与壶体之间形成用于装盛茶水的壶体腔,壶嘴与壶盖之间形成倒水导通。其虽然能实现方便携带的目的,但是其的壶盖包括实木顶盖、固定于实木顶盖下部的不锈钢圈及固定于不锈钢圈外壁的密封圈;该不锈钢圈上设有筛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使用也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携带,使用方便的便携式茶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便携式茶具,其包括茶杯、包装盖、包装壳、壳盖、防烫隔水盖和盛水容器,所述包装壳套设在所述盛水容器上,所述茶杯位于所述盛水容器内,所述壳盖盖合在所述盛水容器上,该壳盖的中部向上凸起使其上表面形成盖柄部,下表面形成凹腔,所述防烫隔水盖封闭在所述凹腔上,所述壳盖的一侧边缘位置设有出水孔,另一侧边缘位置设有通气孔,所述包装盖盖合在所述包装壳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包装壳的开口内侧设有卡凸,并在所述盛水容器的外壁上设有与该卡凸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卡凸与卡槽相配合,提升装配效果,不易松脱。在配合后,所述包装壳的内壁与所述盛水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中空隔腔,隔热防烫。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盛水容器的开口增大形成与所述壳盖外形轮廓相适配的限位腔,所述包装盖的开口外扩形成能套设在所述包装壳上的套腔,配合效果好。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凹腔的开口内侧上设有将所述防烫隔水盖定位在其内的卡扣,装配紧密。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盛水容器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呈圆形、方形或
正六边形等形状,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所述包装壳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盛水容器相一致,配合效果好。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茶杯的数量为多个,叠放在所述盛水容器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多个茶杯叠置放置在盛水容器内,然后盖上壳盖,并一起放入包装壳,且盖上包装盖形成整体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方便储存和外出携带;在使用时,打开包装盖和壳盖,取出茶杯,放入茶叶,倒入热水后盖上壳盖即可实现泡茶,在倒茶时,由于包装壳套设在盛水容器上,隔热效果好,而且壳盖的盖柄部内部由防烫隔水盖封闭形成中空结构,避免在接触到壳盖的盖柄部时出现烫手现象,另外,取出的包装盖反过来可以作为托盘,使得茶水不会流到桌面,易于清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壳盖和防烫隔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参见图1至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具,其包括茶杯1、包装盖2、包装壳3、壳盖4、防烫隔水盖5和盛水容器6。本实施例中,所述盛水容器6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呈正六边形形状,所述包装壳3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盛水容器6相一致,而所述包装盖2、壳盖4和防烫隔水盖5也均为正六边形,整体外形协调性好。
[0025]所述包装壳3套设在所述盛水容器6上,所述包装壳3的开口内侧设有卡凸31,并在所述盛水容器6的外壁上设有与该卡凸31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卡凸31与卡槽相配合,提升装配效果,不易松脱。在配合后,所述包装壳3的内壁与所述盛水容器6的外壁之间形成中空隔腔,隔热防烫。
[0026]所述茶杯1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茶杯1的数量为三个,在不使用时,可以叠放在所述盛水容器6内。
[0027]所述壳盖4盖合在所述盛水容器6上,为提升配合效果,在所述盛水容器6的开口增大形成与所述壳盖4外形轮廓相适配的限位腔61,所述壳盖4恰好位于限位腔61内。所述壳盖4的中部向上凸起使其上表面形成盖柄部41,下表面形成凹腔42,所述凹腔42的开口内侧上设有将所述防烫隔水盖5定位在其内的卡扣43,防烫隔水盖5通过卡扣43固定在凹腔42上,实现封闭在所述凹腔42上形成中空结构,避免在接触到壳盖4的盖柄部41时出现烫手现
象。
[0028]在所述壳盖4的一侧边缘位置设有出水孔44,用于倒出茶水,另一侧边缘位置设有通气孔45,形成空气流通,方便倒出茶水。所述包装盖2盖合在所述包装壳3上形成整体结构,方便储存和外出携带。为提升配合效果,所述包装盖2的开口外扩形成能套设在所述包装壳3上的套腔,套腔能套在包装壳3的上端。
[0029]所述盛水容器6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呈圆形、方形或正六边形等形状,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所述包装壳3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盛水容器6相一致,配合效果好。
[0030]实施例2,参见图6和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具,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盛水容器6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呈正方形,所述包装壳3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盛水容器6相一致,而所述包装盖2和壳盖4也均为正六边形,整体外形协调性好。所述防烫隔水盖5呈圆形。
[0031]实施例3,参见图8和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具,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盛水容器6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呈圆形,所述包装壳 3的径向截面外形轮廓与所述盛水容器6相一致,而所述包装盖2、壳盖4和防烫隔水盖5也均为圆形。其他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茶具,其包括茶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包装盖、包装壳、壳盖、防烫隔水盖和盛水容器,所述包装壳套设在所述盛水容器上,所述茶杯位于所述盛水容器内,所述壳盖盖合在所述盛水容器上,该壳盖的中部向上凸起使其上表面形成盖柄部,下表面形成凹腔,所述防烫隔水盖封闭在所述凹腔上,所述壳盖的一侧边缘位置设有出水孔,另一侧边缘位置设有通气孔,所述包装盖盖合在所述包装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壳的开口内侧设有卡凸,并在所述盛水容器的外壁上设有与该卡凸相适配的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容器的开口增大形成与所述壳盖外形轮廓相适配的限位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思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