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6907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判断模块、压力传感器、后台管理系统,第二控制器、RFID识别模块、传送机和RFID标签,第一控制器设于运输车辆上,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运输车的底盘上,后台管理系统与第一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无线蓝牙连接,第二控制器和RFID识别模块均设于传送机上,且第二控制器分别与RFID识别模块和传送机连接,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逐个读取RFID标签进行出库登记,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且不便于快速判别装载质量,容易造成超载等问题。容易造成超载等问题。容易造成超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物流管理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流管理中采用RFID电子标签已屡见不鲜,RFID作为一种可重复读写的标签,可通过RFID读写设备对其写入或读取相关货物信息,因其追溯性高,使用方便,而得到大家的青睐。
[0003]当前,现有技术中需要运动货物前,需要先采用RFID读取设备对物货上的 RFID电子标签进行逐个读取,以将物货信息上传到管理系统上办理出库,再将货物搬运到运输车上进行运输。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1、通过人工逐个读取RFID电子标签进行出库登记,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2、将货物装载到运输车上时,只能根据车箱容积估算装载质量,装载完成后还需要将运输车驾驶到地磅上进行称重,如超载就需要将货物卸下重新入库,操作繁琐、不便,费时费力;且如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装载完成后直接运输,容易导致超载,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以有效解决上述背影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判断模块、压力传感器、后台管理系统,第二控制器、RFID识别模块、传送机和RFID标签,第一控制器设于运输车辆上,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运输车的底盘上,后台管理系统与第一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无线蓝牙连接,第二控制器和RFID识别模块均设于传送机上,且第二控制器分别与RFID识别模块和传送机连接,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储存模块,第一储存模块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相匹配的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和第二储存模块,第二判断模块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储存模块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均与第二判断模块连接,传送机包括传送机本体和支撑部,RFID识别模块设于传送机本体上,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设于支撑部前侧。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头模块和GPS定位模块,摄像头模块亦设于支撑部前侧并与第二控制器连接,GPS定位模块设于运输车上并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运输车上的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货物通过传送机向车箱传送的过程中,货物上的RFID标签掠过RFID识别模块,RFID识别模块读取该货物相关信息并传递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出库存登记,利用传送机减少了人工搬运路程,有效减轻的劳动强度,且出库登记是在传送过程中自动完成,工作效率高。
[0014]2、在装载货物过程中,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装载质量,当装载质量达到额定载荷时,第一判断模块向第一控制器发出信号,第一控制器向第二控制器发出信号,第二控制器控制传送机停车传送,避免过多货物送入车箱内,有效避免了车辆超载问题,且不需要转到地磅上进行称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货物装载和运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货物装载过程示意图;
[0017]图中:1、后台管理系统;2、第一储存模块;3、压力传感器;4、第一判断模块;5、第一控制器;6、GPS定位模块;7、报警模块;8、第一蓝牙模块; 9、第二蓝牙模块;10、RFID标签;11、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RFID识别模块;13、第二判断模块;14、第二控制器;15、摄像头模块;16、传送机;17、第二储存模块;161、支撑部;162、传送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参见图1至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5、第一判断模块4、压力传感器3、后台管理系统1,第二控制器 14、RFID识别模块12、传送机16和RFID标签10,第一控制器5、第一判断模块4均设于运输车辆上,第一控制器5与第一判断模块4连接,第一判断模块4与压力传感器3连接,压力传感器3安装于运输车的底盘上,后台管理系统1与第一控制器5无线通讯连接,第二控制器14与第一控制器5无线蓝牙连接,第二控制器14和RFID识别模块12均设于传送机16上,且第二控制器14 分别与RFID识别模块12和传送机16连接,RFID标签10贴在货物上。需要出库装载货物时,运输车驶向传送机16并进入蓝牙连接范围内,使第一控制器5 与第二控制器14通过无线蓝牙自动连接,当运输车的车箱与传送机16的传送端连接后,第二控制器14控制传送机16工作并将货物传送入车箱内,减少了人工搬运的路程,省时省力,在货物向车箱传送的过程中,货物上的RFID标签 10掠过RFID识别模块12,RFID识别模块12读取相应RFID标签10内的货物信息并传输给第二控制器14,第二控制器14经无线蓝牙传输给第一控制器5,第一控制器5传输给后台管理系统1进行出库登记,工作效率高;在货物装载的过程中,利用压力传感器3检测装载质量,如装载质量达到运输车的额定载荷时,第一判断模块4向第一控制器5发出信号,第一控制器5发第二控制器14发出信号,第二控制器14控制传送机16停车传送,避免过多货物送入车箱内,有效避免了车辆超载问题,且不需要转到地磅上进行称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装载工作效率。
[0020]具体的,还包括设于运输车上的第一储存模块2,第一储存模块2与第一判断模块4
连接。第一储存模块2内预存有车辆的额定载荷阈值,为避免测量误差而导致超载,额定载荷阈值可按具体设定(例如,可略小于车辆额定载荷的标准值),第一储存模块2和压力传感器3分别将额定载荷阈值和测量重量值传递给第一判断模块4进行比较,当测量重量值大于或等于额定载荷阈值时,第一判断模块4向第一控制器5发出信号,第一控制器5向第二控制器14发出信号,第二控制器14控制传送机16停止工作,避免过多货物运输到车箱内而造成操作不便。
[0021]具体的,还包括相匹配的第一蓝牙模块8和第二蓝牙模块9,第一蓝牙模块 8和第二蓝牙模块9分别分别设于运输车和传送机16上,第一蓝牙模块8和第二蓝牙模块9分别与第一控制器5和第二控制器14连接。第一蓝牙模块8为从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9为主蓝牙模块,当第一蓝牙模块8与第二蓝牙模块9 的距离小于连接距离时进行自动连接,当第一蓝牙模块8与第二蓝牙模块的距离大于连接距离时进行自动断开,在装置完成后运输车驶出,使运输车上的第一控制器5与第二控制器14通讯连接断开,实现短距离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判断模块、压力传感器、后台管理系统,第二控制器、RFID识别模块、传送机和RFID标签,第一控制器设于运输车辆上,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运输车的底盘上,后台管理系统与第一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一控制器无线蓝牙连接,第二控制器和RFID识别模块均设于传送机上,且第二控制器分别与RFID识别模块和传送机连接,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储存模块,第一储存模块与第一判断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匹配的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达孝
申请(专利权)人:洋浦嘉华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