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包括有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连接有风机,所述冷凝通道下端面上设有收集箱,收集箱与所述冷凝通道内部连通,所述冷凝通道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连接,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加热炉连接,加热炉与烘干炉连接,所述冷凝通道内设有冷凝装置,也就是,从烘干炉排出具有热量、水分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管道后,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装置接触形成水珠向下滴落到收集箱内,而具有热量的空气继续通过风机抽回到加热炉内,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加热后,再输送到烘干炉内使用,也就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使用,合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新鲜虫草花生产过程中,由于虫草花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一般虫草花中含有85%的水分,因此需要对虫草花进行烘干。
[0003]而在烘干过程中,通过热风经过新鲜虫草花,从而带走虫草花中的水分。在现有的烘干过程中,烘干后的空气中即带有热量也有水分,由于参杂水分导致这些空气无法再次进入到烘干炉内进行烘干,只能将这种湿热风直接排走,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0004]为此,急需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包括有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连接有风机,所述冷凝通道下端面上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所述冷凝通道内部连通,所述冷凝通道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连接,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加热炉连接,加热炉与烘干炉连接,所述冷凝通道内设有冷凝装置。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通道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输入端连接冷风机。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管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管为波浪形或螺旋形。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通道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集风罩,所述第一集风罩与所述风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风罩连接。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通道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集风罩。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收集箱的下端面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冷凝通道的下端面上设有排水孔与所述收集箱互相连通。
[0014]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将余热合理利用,形成加热内循环,更高效,更节能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包括有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连接有风机,所述冷凝通道下端面上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所述冷凝通道内部连通,所述冷凝通道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连接,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加热炉连接,加热炉与烘干炉连接,所述冷凝通道内设有冷凝装置,也就是,从烘干炉排出具有热量、水分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管道后,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装置接触形成水珠向下滴落到收集箱内,而具有热量的空气继续通过风机抽回到加热炉内,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加热后,再输送到烘干炉内使用,也就是,本技术通过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使用,合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冷凝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使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参见图1
‑
图3,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包括有冷凝通道10,所述冷凝通道10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连接有风机30,所述冷凝通道10下端面上设有收集箱40,所述收集箱40与所述冷凝通道10内部连通,所述冷凝通道10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连接,所述风机30的输出端与加热炉连接,加热炉与烘干炉连接,所述冷凝通道10内设有冷凝装置20。
[0020]本技术的原理:从烘干炉排出具有热量、水分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管道后,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装置接触形成水珠向下滴落到收集箱内,而具有热量的空气继续通过风机抽回到加热炉内,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加热后,再输送到烘干炉内使用,也就是,本技术通过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使用,合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0021]从烘干炉排出具有热量、水分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管道后,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装置接触形成水珠向下滴落到收集箱内,而具有热量的空气继续通过风机抽回到加热炉内,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加热后,再输送到烘干炉内使用,也就是,本技术通过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将带有余温的空气继续使用,合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0022]具体的,所述冷凝装置20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通道10内的冷凝管210,所述冷凝管210的输入端连接冷风机。
[0023]本技术中,所述冷凝管210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30的输入端连接。也就是,当带有水分和热量的空气在冷凝管道中与冷凝管210接触,空气中的热量能透过冷凝管与冷凝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冷凝管内的空气会升温,此时将冷凝管输出端与风机30连接,风机能将冷凝管输出的空气输送到加热炉内继续加热,合理利用资源,节能环保。
[0024]本技术中,所述冷凝管210为波浪形或螺旋形。
[0025]本技术中,所述冷凝通道10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集风罩120,所述第一集风罩120与所述风机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管2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风罩120连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符合使用所需。
[0026]本技术中,所述冷凝通道10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集风罩110。
[0027]本技术中,所述收集箱40的下端面上设有排水管510,所述排水管510上安装有阀门520,所述冷凝通道10的下端面上设有排水孔101与所述收集箱40互相连通,也就是,通过打开阀门520能将收集箱40内的冷凝水排走,结构简单,符合使用所需。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冷凝通道(10),所述冷凝通道(10)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连接有风机(30),所述冷凝通道(10)下端面上设有收集箱(40),所述收集箱(40)与所述冷凝通道(10)内部连通,所述冷凝通道(10)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烘干炉连接,所述风机(30)的输出端与加热炉连接,加热炉与烘干炉连接,所述冷凝通道(10)内设有冷凝装置(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20)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通道(10)内的冷凝管(210),所述冷凝管(210)的输入端连接冷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10)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30)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除湿及换热循环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根炜,黄浩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港德电器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