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包括:机箱、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控制器、测试台面、压力机、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和旋转模块,在试验时,转运装置将被测管件从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测试台面上,然后压力机对被测管件施加压力,以使被测管件产生径向变形,当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机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的环刚度值。可以实现被测管件的自动上料、搬运、压力施加和检测、变形量检测和环刚度自动计算的功能,减少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参与,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试验过程在机箱内完成,因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管件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线缆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电力线缆在承受外部压力时线材出现变形甚至损坏的情况,线缆外部会加装塑料管材。
[0003]为了保证管材的质量,需要对管材进行环刚度测试,以筛选出环刚度不达标的管材,环刚度的测定是将规定的管材试样在两个平行板之间按规定的条件垂直压缩,使管材直径方向变形达到3%,根据试验测定造成3%变形的力来计算环刚度。
[0004]而现有的环刚度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人工上下料和人工计算环刚度,而且在对管件施加压力负荷是在开放的室内,使得试验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可以有效提高试验安全性和精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测试台面、压力机、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旋转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转运装置、所述压力机、所述负荷检测模块、所述激光测距模块、所述旋转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所述转运装置用于将被测管件从所述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所述测试台面上;所述压力机位于所述测试台面上方,用于对被测管件施加压力;所述负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测管件所受的负荷,并上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旋转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在被测管件内部旋转,以实时检测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并上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压力机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的环刚度值。
[0009]优选地,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外壳、旋转电机、圆形配重,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圆形配重位于所述外壳外,且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安装在所述圆形配重上。
[0010]优选地,所述机箱底部还设有物料输送箱,所述物料输送箱用于将被测管件输送至所述机箱内的物料待取区。
[0011]优选地,所述转运装置为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设有视觉定位与识别相机,被测管件上设有标识部,所述视觉定位与识别相机用于扫描所述标识部,以将被测管件的特征信息上传至所述控制器。
[0012]优选地,所述机械臂的底座上还设有校准相机,所述校准相机用于检测放置在测试台面上的被测管件的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当被测管件的中轴线与压板的中线未处于同一竖直面内时,控制所述机械臂调整被测管件的位置。
[0013]优选地,所述机箱的外侧面上设有人员检测模块。
[0014]优选地,所述机箱的外侧面上设有显示操作界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控制器、测试台面、压力机、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和旋转模块,在试验时,转运装置将被测管件从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测试台面上,然后压力机对被测管件施加压力,以使被测管件产生径向变形,当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机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的环刚度值。本技术提供的环刚度测试设备可以实现被测管件的自动上料、搬运、压力施加和检测、变形量检测和环刚度自动计算的功能,减少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参与,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试验过程在机箱内完成,因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的内径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如下:
[0021]1为机箱,2为压力机,3为视觉定位与识别相机,4为机械臂,5为校准相机,6为被测管件,7为内径测量模块,7
‑
1为外壳,7
‑
2为旋转电机,7
‑
3为圆形配重,7
‑
4为激光测距模块,8为物料输送箱,9为人机交互界面,10为人员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的内径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包括:机箱1、以及设置在机箱1内的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压力测试机、内径测量模块7和控制器,压力测试机包括测试台面、压力机2、负荷检测模块,内径测量模块7包括激光测距模块7
‑
4和旋转模块,其中转运装置、压力机2、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7
‑
4、旋转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压力机2位于测试台面上方。在试验时,转运装置将被测管件6从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测试台面上,然后压力机2对被测管件6施加压力,以使被测管件6产生径向变形,在此过程中,负荷检测模块实时检测被测管件6所受的负荷,并上传至控制器,同时旋转模块驱动激光测距模块7
‑
4在被测管件6内部旋转,以实时检测被测管件6的内直径变形量,并上传至控制器;当被测管件6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例如达到规定的3%变形量,控制器控制压力机2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6的环刚度值,随后控制器驱动压力机2的压板缓缓抬升,直至压力达到零的位置,然后控制机械臂4夹持被测管件6的侧壁,压板再继续上升,直至其大于被测管件6的外径,机械臂4再测试完成之后的管件转移至测试完成区,最后通过控制器输出测试报告,为了直观了解管件的变形情况,可以输出被测管件6侧壁剖面变形过程动画。本技术提供的环刚度测试设备可以实现被测管件6的自动上料、搬运、压力施加和检测、变形量检测和环刚度自动计算的功能,减少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参与,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试验过程在机箱1内完成,因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测试台面、压力机、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旋转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转运装置、所述压力机、所述负荷检测模块、所述激光测距模块、所述旋转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转运装置用于将被测管件从所述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所述测试台面上;所述压力机位于所述测试台面上方,用于对被测管件施加压力;所述负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测管件所受的负荷,并上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旋转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激光测距模块在被测管件内部旋转,以实时检测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并上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压力机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的环刚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刚度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外壳、旋转电机、圆形配重,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圆形配重位于所述外壳外,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阳,裘瑾怡,金从友,吴芳芳,李亮,马恒,章益,张书南,林雪,吴炜炜,吕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