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529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船体和设置在其上端中间位置的船舱,所述船舱靠近船头的一侧面设有储物仓,所述船体侧面设有便于落水人员攀登的支架组件,所述船体尾部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推进器,所述船体内部还设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船体头部设有用于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船体尾部设有用于存放救援无人机的无人机中继站,无人机中继站电性连接控制器,本申请设置有可自由收放的支撑架,方便落水者登上船舱。船顶部覆盖太阳能电池板辅助供电,工作效率高续航久。工作效率高续航久。工作效率高续航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救援设备
,具体是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上救援是世界一大难题,传统的救生艇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很难确定落水者的方位,搜救工作展开困难,而且在海域上搜救会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款替代人工、安全智能、视野广泛、搜救率高的海上救援平台及其救援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包括船体和设置在其上端中间位置的船舱,所述船舱靠近船头的一侧面设有储物仓,所述船体侧面设有便于落水人员攀登的支架组件,所述船体尾部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推进器,所述船体内部还设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船体头部设有用于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船体尾部设有用于存放救援无人机的无人机中继站,无人机中继站电性连接控制器。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桨推进器所在的船体尾部有镂空保护罩保护。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机中继站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的存储槽,存储槽上端口配合设有两个仓门,所述存储槽中滑动配合有一个降落台,所述降落台连接用于带动其上下运动的升降推动件,所述降落台上端面设有便于救援无人机停放的平台面,所述降落台上端设有用于将救援无人机向中间推动的回中组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垂直设置,两个第一螺杆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推动杆,第一推动杆端部与第一螺杆螺纹配合,两个第二螺杆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推动杆,第二推动杆两端与第二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都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区,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推动电机,两个螺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轴承内圈连接固定,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所述推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救援无人机下端装配有用于获取水平状态的高清摄像头、用于照明的探照灯以及用于抓取救生衣的抛投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推动件包括开设置在降落台三个边角位置的导向孔,每个导向孔中滑动配合有一个导向柱,最后一个降落台边角位置还设有一个升降螺孔,该升降螺孔中配合设有一个升降螺杆,升降螺杆下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升降电
机。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置在船体两侧的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下端都与船体下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端与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穿过船体上侧的牵引孔与船体内部卷扬机的缠绕端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置有可自由收放的支撑架,方便落水者登上船舱。船顶部覆盖太阳能电池板辅助供电,工作效率高续航久。
[0012]船体后端螺旋桨安装有圆柱形镂空防护罩保护,防止螺旋桨被水草缠绕和误伤落水者。所述无人机中继站可搭载收纳无人机,降落后可对无人机回中收纳,防止了降落误差导致无法回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救援无人机收起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救援无人机升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降落台上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降落台下降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回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船体1、船舱2、控制器3、太阳能电池板4、储物仓5、支撑架6、螺旋桨推进器7、无人机中继站8、救援无人机9、高清摄像头10、探照灯11、抛投器12、救生衣13、仓门801、降落台802、第一螺杆803、第二螺杆804。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包括船体1和设置在其上端中间位置的船舱2,所述船舱2靠近船头的一侧面设有储物仓5,储物仓5用于存放药品和食物以备不时之需,所述船体1侧面设有便于落水人员攀登的支架组件,所述船体1尾部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推进器7,螺旋桨推进器7所在的船体1尾部有镂空保护罩保护,防止水草卷进去和误伤落水者,所述船体1内部还设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船体1头部设有用于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船体1尾部设有用于存放救援无人机的无人机中继站8,无人机中继站8电性连接控制器3;所述无人机中继站8包括设置在船体1上的存储槽,存储槽上端口配合设有两个仓门801,所述存储槽中滑动配合有一个降落台802,所述降落台802连接用于带动其上下运动的升降推动件,所述降落台802上端面设有便于救援无人机9停放的平台面,所述降落台802上端设有用于将救援无人机向中间推动的回中组件;所述回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垂直设置,两个第一螺杆803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推动杆,第一推动杆端部与第一螺杆803螺纹配合,两个第二螺杆804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推动杆,第二推动杆两端与第二螺杆804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上都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区,所述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的一端连接推动电机,两个螺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轴承内圈连接固定,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通过推
动电机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两组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向中间推动,从而使得救援无人机移动至降落台802中间位置;所述救援无人机下端装配有用于获取水平状态的高清摄像头10、用于照明的探照灯11以及用于抓取救生衣13的抛投器12,探照灯11可用于晚上作业。抛投器12连接救生衣13,找到落水人员后对其抛投救生衣;所述升降推动件包括开设置在降落台802三个边角位置的导向孔,每个导向孔中滑动配合有一个导向柱,最后一个降落台802边角位置还设有一个升降螺孔,该升降螺孔中配合设有一个升降螺杆,升降螺杆下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升降电机,在升降电机的带动下,升降螺杆和降落台802相对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降落台802沿着导向柱升降滑动;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设置在船体1两侧的支撑架6,每个支撑架6下端都与船体1下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6上端与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穿过船体1上侧的牵引孔与船体1内部卷扬机的缠绕端连接,这样在需要救援时,只需放绳,使得支撑架6处于水平状态,在不需要时,只需牵引支撑架6,使得支撑架6与船体1侧面贴合即可。
[002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收到救援信号,无人艇开始出动到事故海域附近,打开无人机中继站的仓门801,升起降落台802,无人机携带救生衣起飞,通过摄像头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救援平台,包括船体(1)和设置在其上端中间位置的船舱(2),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2)靠近船头的一侧面设有储物仓(5),所述船体(1)侧面设有便于落水人员攀登的支架组件,所述船体(1)尾部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螺旋桨推进器(7),所述船体(1)内部还设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船体(1)头部设有用于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船体(1)尾部设有用于存放救援无人机(9)的无人机中继站(8),无人机中继站(8)电性连接控制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救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推进器(7)所在的船体(1)尾部有镂空保护罩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救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中继站(8)包括设置在船体(1)上的存储槽,存储槽上端口配合设有两个仓门(801),所述存储槽中滑动配合有一个降落台(802),所述降落台(802)连接用于带动其上下运动的升降推动件,所述降落台(802)上端面设有便于救援无人机(9)停放的平台面,所述降落台(802)上端设有用于将救援无人机向中间推动的回中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救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垂直设置,两个第一螺杆(803)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推动杆,第一推动杆端部与第一螺杆(803)螺纹配合,两个第二螺杆(804)之间架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推动杆,第二推动杆两端与第二螺杆(804)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杆(803)和第二螺杆(804)上都设有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区,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辉冯道宁吴文静何兴杰覃鸿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