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38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包括箱涵、钻孔灌注桩、两个双管旋喷桩和两个素混凝土层,两个所述素混凝土层分别设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双管旋喷桩分别位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和双管旋喷桩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实现了提高箱涵的结构强度,保证施工模板的受力均匀。工模板的受力均匀。工模板的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箱涵构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城市箱型剖面的人行通道和电力、电缆通道比较好的方式是采用铺设预制箱涵,这样可以节省工期,容易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劳动力,同时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不致造成太大的影响。
[0003]由于箱涵一般是埋在地下,要承受很大的重量,且工况环境复杂,时间一长,有的地方地基可能会出现下沉塌陷的状况,或者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地基也会发生下沉或隆起等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提高箱涵的结构强度,保证施工模板的受力均匀,保证基坑结构安全。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其包括箱涵、钻孔灌注桩、两个双管旋喷桩和两个素混凝土层,两个所述素混凝土层分别设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双管旋喷桩分别位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和双管旋喷桩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箱涵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侧墙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外侧设有垫层,所述侧墙的外侧与所述素混凝土层连接;所述垫层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钻孔灌注桩到地面的距离。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侧墙之间,及所述顶板与侧墙之间均形成有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有镀锌钢板止水带,所述镀锌钢板止水带与所述施工缝呈垂直相交。
[0008]进一步地,还设有腰梁,所述腰梁设于所述箱涵的侧墙中,所述腰梁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腰梁设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贯穿所述素混凝土层,并固定于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侧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垫层底面到地面的距离大于等于2倍的所述腰梁到地面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位于所述双管旋喷桩的远离所述箱涵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沟的顶面与所述双管旋喷桩的顶面平齐。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冠梁和支撑架,所述冠梁设于所述钻孔灌注桩的顶部,所述支撑架分别与位于所述箱涵两侧的冠梁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冠梁的顶面、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均平齐于地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箱涵为双孔箱涵或单孔箱涵。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利用钻孔灌注桩增强箱涵的基坑结构安全,再利用素混凝土层增强箱涵和钻孔灌注桩的连接强度;利用双管旋喷桩进一步加强基坑结构强度,避免箱涵的地基周围发生坍塌,均衡箱涵的地基铺设的施工模板的受力,保证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的双孔箱涵的结构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的单孔箱涵的结构图。
[0020]图中有:1、箱涵;11、底板;12、侧墙;13、顶板;14、施工缝;15、镀锌钢板止水带;2、钻孔灌注桩;3、双管旋喷桩;4、素混凝土层;5、垫层;6、腰梁;7、集水沟;8、冠梁;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实施例对本技术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参见图1,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包括箱涵1、钻孔灌注桩2、两个双管旋喷桩3和两个素混凝土层4,两个所述素混凝土层4分别设于所述箱涵1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双管旋喷桩3分别位于所述箱涵1的外壁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2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4和双管旋喷桩3之间;
[0024]双管旋喷桩3施工时:其中有一喷管往地基上的双管旋喷桩3的标注地喷入砂浆,另外一个喷管吸取双管旋喷桩3的标注地的地基内的渗水或砂浆的渗水,然后从双管旋喷桩3的标注地中排出,避免双管旋喷桩3的设置靠近地底泉眼、而导致地底的水渗入箱涵1中,保证箱涵1结构不渗水,保护施工的干湿度适中,保证施工质量。
[0025]参见图1,所述箱涵1包括底板11、侧墙12和顶板13,所述顶板13通过所述侧墙12连接于所述底板11,所述底板11外侧设有垫层5,所述侧墙12的外侧与所述素混凝土层4连接;所述垫层5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到地面的距离;
[0026]垫层5由片石和砂浆混合铺设而成;
[0027]箱涵1为双孔箱涵:箱涵1包括底板11、顶板13,以及三个侧墙12,底板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12的底端浇筑连接,该两个侧墙12的顶端分别连接于顶板13的左右两端,该两个侧墙12的外侧通过混凝素土层连接于钻孔灌注桩2,第三个侧墙12位于上述两个侧墙12之间,第三个侧墙1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顶板13和底板11;
[0028]增强箱涵1的地基的结构强度,避免发生坍塌。
[0029]参见图1,所述底板11与侧墙12之间,及所述顶板13与侧墙12之间均形成有施工缝14,所述施工缝14设有镀锌钢板止水带15,所述镀锌钢板止水带15与所述施工缝14呈垂直相交;避免地底有渗水从箱涵1外侧从施工缝14渗入箱涵1内部,提高箱涵1的施工的干湿度,保证的箱涵1的施工质量。
[0030]参见图1,还设有腰梁6,所述腰梁6设于所述箱涵1的侧墙12中,所述腰梁6位于所述顶板13和所述底板11之间,利用腰梁6增强基坑结构强度,避免箱涵1的施工地基发生坍塌。
[0031]参见图1,所述腰梁6设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贯穿所述素混凝土层4,并固定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的侧壁;增强箱涵1的结构强度,避免箱涵1的施工地基发生坍塌。
[0032]参见图1,所述垫层5底面到地面的距离大于等于2倍的所述腰梁6到地面的距离;
[0033]当垫层5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大于等于6m,则需要设置腰梁6,同时腰梁6到地面的距离处于垫层5的底面到地面的正中,增强箱涵1的结构强度,避免箱涵1的施工地基发生坍塌。
[0034]参见图1,还包括集水沟7,所述集水沟7位于所述双管旋喷桩3的远离所述箱涵1的一侧;利用集水沟7收集双管旋喷桩3喷出的水,保证箱涵1的施工干湿度适中,避免水渗入箱涵1。
[0035]参见图1,所述集水沟7的顶面与所述双管旋喷桩3的顶面平齐;保证双管旋喷桩3喷出的水能聚集入集水沟7内。
[0036]参见图1,还包括冠梁8和支撑架9,所述冠梁8设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的顶部,所述支撑架9分别与位于所述箱涵1两侧的冠梁8连接;提高箱涵1施工基地的结构强度,避免施工基地发生坍塌,保证箱涵1的施工质量。
[0037]参见图1,所述冠梁8的顶面、所述支撑架9的顶面均平齐于地面;提高箱涵1施工基地的结构强度,避免施工基地发生坍塌,保证箱涵1的施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涵、钻孔灌注桩、两个双管旋喷桩和两个素混凝土层,两个所述素混凝土层分别设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双管旋喷桩分别位于所述箱涵的外壁两侧,所述钻孔灌注桩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层和双管旋喷桩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侧墙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垫层,所述侧墙的外侧与所述素混凝土层连接;所述垫层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钻孔灌注桩到地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侧墙之间,及所述顶板与侧墙之间均形成有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有镀锌钢板止水带,所述镀锌钢板止水带与所述施工缝呈垂直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下穿既有铁路工程的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腰梁,所述腰梁设于所述箱涵的侧墙中,所述腰梁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彬王铁山农承英颉云东杨龙李海峰魏提银黄俊耀周鹏刘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