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3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包括:纺织组件、牵引组件和导电识别线,所述纺织组件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为塑料纤维材质,且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所述牵引组件设置为纤维带,且纤维带数量与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数量一致;所述导电识别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外侧用于识别布线走向,且导电识别线设置为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牵引时电缆之间摩擦生热对电缆造成损坏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电缆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限制,因此需要采用牵引铺设的方式,使用牵引设备牵引电缆穿过涵管进行铺设,如图1所示,但是,当需要进行多条线缆铺设时,新电缆牵引过程中会与旧电缆摩擦产生热量,从而易导致电缆牵引过程中摩擦破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保护装置,在不影响电缆牵引的情况下避免电缆之间摩擦生热对电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牵引时电缆之间摩擦生热对电缆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4]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包括:纺织组件、牵引组件和导电识别线,所述纺织组件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为塑料纤维材质,且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所述牵引组件设置为纤维带,且纤维带数量与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数量一致;所述导电识别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外侧用于识别布线走向,且导电识别线设置为导体。
[0005]优选的,所述绝缘层设置为多层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交错纺织构成所述绝缘层。
[0007]优选的,所述经纱采用单丝结构,所述纬纱采用复丝结构。
[0008]优选的,还包括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0009]连接主板,所述连接主板竖直设置,且连接主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主轴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竖直方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主板;
[0010]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主板侧部,且驱动块内开设有驱动腔;
[0011]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设置在所述驱动腔内,且第一推块设置为等腰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两底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推块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底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水平设置,第一连杆贯穿所述驱动块至驱动块外部;
[0012]第二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设置为梯形结构,第二推块上下两底水平设置,且第二推块斜边与第一推块斜边贴合,所述第二推块相互远离的底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竖直设置,且第二连杆贯穿所述驱动块至驱动块外部;
[0013]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杆同轴线设置,且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推块与驱动腔内壁之间;
[0014]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杆同轴线设置,且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推块与驱动腔内壁之间;
[0015]连接套筒,上方所述第二连杆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套筒内滑动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铰接设置有第四连杆;
[0016]第一凸柱,所述连接主板上所述驱动轮侧部转动设置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垂直于所述连接主板,所述第四连杆中部与所述第一凸柱铰接;
[0017]第二凸柱,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上转动设置有第五连杆;
[0018]第六连杆,所述第一主轴上转动设置有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平行于所述连接主板,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杆远离所述第二凸柱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三凸柱,所述第三凸柱与所述第六连杆远离第一主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9]中间连杆,所述连接主板远离驱动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纤维带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杆远离所述连接主板的一端还设置有中间卡块,所述中间卡块朝向所述中间连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中间连杆滑动设置在连接槽内,且中间连杆端部固定设置有能够与中间卡块卡接的中间挡块,所述中间卡块远离中间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穿过所述中间卡块且与中间卡块转动连接。
[0021]优选的,还包括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
[0022]平衡底板,所述平衡底板水平设置,所述平衡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主轴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块且与第一支撑块滑动连接;
[0023]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轴端部,所述第二支撑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水平设置,且第七连杆垂直于所述第二主轴;
[0024]平衡滑块,所述第七连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平衡滑块,所述平衡滑块与所述第七连杆固定连接;
[0025]平衡曲柄,所述第二主轴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衡曲柄,所述平衡曲柄水平设置,平衡曲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铰接,且平衡曲柄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滑块滑动连接;
[0026]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二主轴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之间固定设置有压力弹簧;
[0027]第三主轴,所述第三主轴水平设置在所述平衡底板上,且第三主轴两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第三主轴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且支撑座与所述平衡底板固定连接;
[0028]第一串线轮,所述第三主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串线轮和第二串线轮,所述第一串线轮和第二串线轮设置为锥齿轮,所述第一串线轮和第二串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主轴同轴线设置,所述第一串线轮上开设有两个串线槽,所述串线槽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串线轮上同样开设有弧形串线槽,且第二串线轮上的串线槽转动方向与第一串线轮上的串线槽相反,位于侧部的纤维带穿过所述串线槽;
[0029]第四主轴,所述平衡底板上转动设置有两个第四主轴,所述第四主轴竖直设置,所述第四主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串线轮和第二串线轮啮合;
[0030]驱动齿轮,所述第四主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侧部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平衡底板上,且驱动齿条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三主轴轴线方向,两个所述驱动齿条分别位于第三主轴的两侧;
[0031]联动杆,所述驱动齿条端部固定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平行于所述第三主轴,所述联动杆远离所述驱动齿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支撑块且与所述第三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联动杆远离驱动齿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能够与所述第三支撑块抵接。
[0032]优选的,所述平衡组件各部件均设置为轻质塑胶材质。
[0033]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下端固定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平衡底板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主轴,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
[003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在牵引套管使用时,在进行多条电缆牵引时,绝缘层的多个经向延伸管状部分分别套设在多条电缆上,随后通过纤维带进行牵引,同时通过导电识别线识别布线走向,在此过程中,通过绝缘层对隔绝电缆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避免牵引过程中电缆相互摩擦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纺织组件(1)、牵引组件(2)和导电识别线(3),所述纺织组件(1)包括绝缘层(11),所述绝缘层(11)设置为塑料纤维材质,且绝缘层(11)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所述牵引组件(2)设置为纤维带(21),且纤维带(21)数量与经向延伸管状部分数量一致;所述导电识别线(3)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1)外侧用于识别布线走向,且导电识别线(3)设置为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1)设置为多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1)包括经纱(12)和纬纱(13),所述经纱(12)与所述纬纱(13)交错纺织构成所述绝缘层(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2)采用单丝结构,所述纬纱(13)采用复丝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接组件(5),所述卡接组件(5)包括:连接主板(501),所述连接主板(501)竖直设置,且连接主板(50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主轴(502),所述第一主轴(50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主轴(502)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503),所述驱动轮(503)竖直方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主板(501);驱动块(504),所述驱动块(504)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主板(501)侧部,且驱动块(504)内开设有驱动腔(505);第一推块(506),所述第一推块(506)设置在所述驱动腔(505)内,且第一推块(506)设置为等腰梯形结构,且等腰梯形结构两底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推块(506)远离所述连接主板(501)的底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507),所述第一连杆(507)水平设置,第一连杆(507)贯穿所述驱动块(504)至驱动块(504)外部;第二推块(508),所述第一推块(506)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二推块(508),所述第二推块(508)设置为梯形结构,第二推块(508)上下两底水平设置,且第二推块(508)斜边与第一推块(506)斜边贴合,所述第二推块(508)相互远离的底边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509),所述第二连杆(509)竖直设置,且第二连杆(509)贯穿所述驱动块(504)至驱动块(504)外部;第一复位弹簧(510),所述第一连杆(507)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10),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10)与所述第一连杆(507)同轴线设置,且第一复位弹簧(510)位于所述第一推块(506)与驱动腔(505)内壁之间;第二复位弹簧(511),所述第二连杆(509)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51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11)与所述第二连杆(509)同轴线设置,且第二复位弹簧(511)位于所述第二推块(508)与驱动腔(505)内壁之间;连接套筒(512),上方所述第二连杆(509)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套筒(512),所述连接套筒(512)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套筒(512)内滑动设置有第三连杆(513),所述第三连杆(513)上铰接设置有第四连杆(514);第一凸柱(515),所述连接主板(501)上所述驱动轮(503)侧部转动设置有第一凸柱(515),所述第一凸柱(515)垂直于所述连接主板(501),所述第四连杆(514)中部与所述第一凸柱(515)铰接;第二凸柱(516),所述第四连杆(514)远离所述第三连杆(51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
凸柱(516),所述第二凸柱(516)上转动设置有第五连杆(517);第六连杆(518),所述第一主轴(502)上转动设置有第六连杆(518),所述第六连杆(518)平行于所述连接主板(501),所述第六连杆(518)与所述驱动轮(5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杆(517)远离所述第二凸柱(516)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三凸柱(519),所述第三凸柱(519)与所述第六连杆(518)远离第一主轴(502)的一端转动连接;中间连杆(520),所述连接主板(501)远离驱动块(50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中间连杆(520),所述中间连杆(520)与所述纤维带(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牵引带纺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杆(520)远离所述连接主板(501)的一端还设置有中间卡块(5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伯森高耀军杨凤凯张宝辉彭俊杰刘德奎马陈诚李庆朱映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