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24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以石墨烯层作为热源,充分加热容纳腔内的待燃烧物,并设置有铁氟龙层和陶瓷层,从而实现待燃烧物在容纳腔中持续稳定燃烧,无异味扩散,同时增加了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在同样储能条件下的使用时间;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流程控制方便,产品质量稳定,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的加热方式为加热针式,其燃烧不充分,且会产生异味,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现有技术中多为对电子烟产品的核心部件雾化器的研究和改进。
[0004]CN110419779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雾化器、电子烟及雾化组件的制备方法;其中电子烟雾化器包括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腔、以及用于从腔中吸取液体基质并进行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多孔体,该多孔体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覆有金属层;金属层是由羰基金属在高于最低分解温度条件下分解生成的金属单质并包覆于多孔体表面形成;金属层与多孔体相背的表面设有发热材料层;多孔体未被所述金属层包覆的表面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与液体基质接触的吸液面。所述电子烟雾化器,雾化组件中发热材料层通过金属层来实现与多孔体的连接,结合的紧密性更强,电阻阻值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有更高的保障,发热材料层在制备和使用中的形变量和脱落率更低。
[0005]CN110710731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雾化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烟,电子烟雾化加热装置包括微孔陶瓷载体、两个电极引脚及设置于微孔陶瓷载体上表面的加热膜层,微孔陶瓷载体设有用于存放烟油的储油凹槽和贯穿微孔陶瓷载体的多个微孔,加热膜层用于加热微孔陶瓷基板,储油凹槽内的烟油受热后雾化并经由微孔陶瓷基板的微孔逸出。电子烟雾化加热装置具有发热稳定、加热速度快、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加热膜层与微孔陶瓷载体结合强度好,不易出现漏烟现象,用户体验感好。
[0006]但上述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到电子烟会产生异味的问题。
[0007]CN110810928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具,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和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隔热罩;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置于隔热罩内,加热组件包括支承筒、导热主体和加热元件,导热主体嵌套于支承筒内,导热主体包覆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导热主体为柱状,导热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导气槽,导气槽自导热主体的底面延伸至导热主体的顶面;烟体容纳管,烟体容纳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隔热罩内;导气构件,导气构件设置于加热组件和烟体容纳管之间,导气构件设置有第一导气孔,第一导气孔连通烟体容纳管的内部空间和导气槽。所述电子烟具能避免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异味。但该电子烟具中烟体容纳腔与加热元件是套设的关系,并非是分上下两层,只能加热烟头部分。
[0008]因此,开发一种使容纳腔内的待燃烧物充分燃烧,且无异味扩散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石墨烯层作为热源,充分加热容纳腔内的待燃烧物,并设置有铁氟龙层和陶瓷层,从而实现无漏烧、低能耗、无异味。
[0010]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容纳腔、第一绝缘层、石墨烯层、第二绝缘层和陶瓷层;所述石墨烯层上附带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电极电连接。
[0012]可以理解,所述石墨烯层上附带有导电线路既包括将导电线路设于所述石墨烯层的表面,也包括导电线路位于所述石墨烯层内部。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中石墨烯层上附带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电极电连接,石墨烯层作为热源对容纳腔内的待燃烧物进行加热。石墨烯具有快速激励高热、快速传热且能量损耗低的特性,可以使待燃烧物迅速达到正常燃点并燃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发热针进行多次重复插入对位加热部位进行加热的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待燃烧物燃烧不充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在容纳腔和石墨烯层之间和石墨烯层和陶瓷层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既起到传热绝缘的作用,又能够对容纳腔和石墨烯层进行包裹,防止金属异味或石墨烯异味的扩散;所述陶瓷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热量外泄,确保了待燃烧物在容纳腔中持续稳定燃烧,增加了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在同样储能条件下的使用时间。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的容纳腔为径向环形空腔结构,使插入的待燃烧物在径向360
°
不偏向限位放置,可以保证待燃烧物随机放入该容纳腔内部接触并在外围均衡燃烧,避免了待燃烧物局部缺角或单边不规则性燃烧的缺陷。
[0014]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包括金属腔。
[0015]优选地,所述陶瓷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锆。
[0016]优选地,所述导电线路埋设于所述石墨烯层的内部。
[0017]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导电线路埋设于所述石墨烯层的内部,这样有利于快速加热且温控性好。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质包括铁氟龙。
[0019]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质包括铁氟龙,铁氟龙具有如下特性:1)耐240~300℃高温,且在受到高温下不挥发异味。2)铁氟龙具有导热性强的特性,可以将石墨烯层因电能激励产生的高温迅速地传到容纳腔内,极大降低了热能功耗,增加了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在同样储能条件下的使用时间。3)铁氟龙具有绝缘性能绝佳的特性,采用特氟龙整体包覆于容纳腔的外表面,可以让石墨烯层与容纳腔之间绝缘,不产生短路。4)铁氟龙具有耐酸碱腐蚀,抗氧化绝佳的特性,采用特氟龙分别包覆于容纳腔和石墨烯层的外表面,可以让石墨烯层与容纳腔不与外界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5)铁氟龙且具有绝佳的防粘、光滑的特性,可以使燃烧后的残留物不粘附于容纳腔的内壁。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还包括将各层组装在一起的组件和外壳。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1)在容纳腔的外侧镀第一绝缘材料,得到第一组件;将导电线路设置于石墨烯层上,得到第二组件;
[0023](2)将第二组件安装在第一组件的外侧,得到第三组件;
[0024](3)在第三组件的外侧镀第二绝缘材料,得到第四组件;
[0025](4)在第四组件的外侧安装陶瓷管,将电极与所述导电线路电连接,得到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
[0026]优选地,步骤(1)所述将导电线路设置于石墨烯层上是将导电线路浸入石墨烯浆料中,固化成型得到石墨烯浆料包裹的导电线路;相比于直接将导电线路印制于固化的石墨烯层的方式,其石墨烯浆料包裹的导电线路可以使石墨烯颗粒与导电线路充分接触,温控性好,利于石墨烯快速受热。
[0027]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得到石墨烯浆料包裹的导电线路是指至少一部分石墨烯浆料包裹导电线路。另外,还可以理解,导电线路和电极电连接,可以在石墨烯层上预留开口,以使电极穿过开口直接与导电线路连接,也可以不留开口,通过石墨烯层间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容纳腔、第一绝缘层、石墨烯层、第二绝缘层和陶瓷层;所述石墨烯层上附带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电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金属腔;优选地,所述陶瓷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埋设于所述石墨烯层的内部。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容纳腔的外侧镀第一绝缘材料,得到第一组件;将导电线路设置于石墨烯层上,得到第二组件;(2)将第二组件安装在第一组件的外侧,得到第三组件;(3)在第三组件的外侧镀第二绝缘材料,得到第四组件;(4)在第四组件的外侧安装陶瓷管,将电极与所述导电线路电连接,得到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将导电线路设置于石墨烯层上是将导电线路浸入石墨烯浆料中,固化成型得到石墨烯浆料包裹的导电线路。6.一种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石墨烯层和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隔热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石墨烯层和陶瓷层之间设置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电极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电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锆;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质包括气凝胶;优选地,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材质包括铁氟龙;优选地,所述导电线路的宽度为1.0~1.5mm;优选地,所述导电线路的厚度为0.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赖中元黄钰杨佳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