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03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1
本申请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该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三者均呈管状,且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传热层(1)内形成焦炉上升管的管腔;换热层(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传热层(1)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出换热层(2)。根据本申请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能够方便对焦炉上升管余热进行回收,提高管道可靠性,避免取热介质泄漏,提高取热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取热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取热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炼焦
,具体涉及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作为焦炭生产大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焦炭行业的一大支柱。炼焦过程主要即为煤的高温干馏过程。炼焦煤在焦炉中被隔绝空气加热干馏,生成焦炭,同时产生大量挥发份,这就是荒煤气。在焦炉的主要支出热中,从焦炉炭化室推出的950~1050℃红焦带出的显热占焦炉支出热的37%;650~800℃焦炉荒煤气带出显热占焦炉支出热的36%;210~280℃焦炉烟道废气带出热占焦炉支出热的17%;炉体表面热损失占焦炉支出热的10%。对于红焦炭带出的显热,目前已有成熟可靠的干熄焦装置回收并用于发电;对于烟道废气排出的低温余热,已采用余热锅炉等技术予以回收;对于炉体表面散热,可通过加强保温,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0003]对于温度约800℃的上升管荒煤气带出的中温余热,目前尚处于研发或工业化应用的初期,成功回收的较少。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取热管道易损坏,取热介质容易泄露入集气管内,出现渣管现象,且维修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能够方便对焦炉上升管余热进行回收,提高管道可靠性,避免取热介质泄漏,提高取热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三者均呈管状,且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传热层内形成焦炉上升管的管腔;换热层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传热层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出换热层。
[0006]优选地,传热层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导热材料制成。
[0007]优选地,传热层的外表面涂覆有防水的导热涂层。
[0008]优选地,导热涂层为导热胶。
[0009]优选地,换热层为换热盘管,传热层与保温层之间形成环形腔,换热盘管设置在环形腔内,并绕设在传热层外。
[0010]优选地,换热盘管采用合金材质制成。
[0011]优选地,环形腔内还填充有导热填料;和/或,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的进口连通的进管,保温层的顶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的出口连通的出管。
[0012]优选地,换热盘管为双曲线盘管结构。
[0013]优选地,保温层采用纳米保温材料制成。
[0014]优选地,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连接法兰,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连接法兰,以使连接法兰的通孔与管腔连
通。
[0015]本申请提供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三者均呈管状,且传热层、换热层和保温层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传热层内形成焦炉上升管的管腔;换热层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传热层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出换热层。该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对上升管进行分层设计,内层设置用于传热的传热层,中间设置用于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层,外层设置用于进行保温的保温层,由于换热层设置在传热层外侧,因此不会进入上升管管道内部,不会影响上升管管道内气流流通,可以避免增加荒煤气流动阻力;换热层与传热层分层设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不会对传热层结构造成破坏,即使换热层发生泄漏,依然可以通过传热层对换热介质进行阻隔,避免换热介质泄漏进入到集气管内出现渣管现象,提高中间取热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0]1、传热层;2、换热层;3、保温层;4、底座;5、进管;6、出管;7、导热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三者均呈管状,且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由内至外依次套设,传热层1内形成焦炉上升管的管腔;换热层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传热层1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出换热层2。
[0022]该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对上升管进行分层设计,内层设置用于传热的传热层1,中间设置用于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层2,外层设置用于进行保温的保温层3,由于换热层2设置在传热层1外侧,因此换热层2内的换热介质不会进入上升管管道内部,不会影响上升管管道内气流流通,可以避免增加荒煤气流动阻力;换热层2与传热层1分层设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不会对传热层1结构造成破坏,即使换热层2发生泄漏,依然可以通过传热层1对换热介质进行阻隔,避免换热介质泄漏进入到集气管内出现渣管现象,提高中间取热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热层1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导热材料制成。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热层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水的导热涂层,当换热层2出现换热介质泄漏问题时,能够利用传热层1外侧的防水的导热涂层进行防护,防止换热介质经传热层1渗透进入到集气管内,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涂层可以为导热胶,能够在防水的同时保证传热层1对换热层2的传热效果,避免导热涂层的设置对于传热效率的影响,保证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的传热效果。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层2可以为换热盘管,传热层1与保温层3之间形成环形腔,
换热盘管设置在环形腔内,并绕设在传热层1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换热盘管作为换热层2,能够加大换热层2与传热层1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盘管可以采用合金材质制成,合金材质导热性能好,可以将传热层1的热量有效传导至换热盘管内的换热介质。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腔内还填充有导热填料7,可以在换热盘管、传热层1和保温层3之间的空隙处填充导热填料7,使得换热盘管能够利用导热填料7与传热层1形成更大的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盘管7与传热层1之间的处换热效率。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层3可以采用纳米保温材料。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底座4,底座4上设置有连接法兰,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连接法兰,以使连接法兰的通孔与管腔连通。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层3的底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的进口连通的进管5,保温层3的顶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的出口连通的出管6。换热介质从底部进入,从顶部排出的方式,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0032]上升管的换热层2的设计采用外盘管式结构,可以克服上升管内焦油蒸气结焦堵塞等现象,可以生产中、低压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所述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三者均呈管状,且所述传热层(1)、换热层(2)和保温层(3)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所述传热层(1)内形成焦炉上升管的管腔;所述换热层(2)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吸收所述传热层(1)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出所述换热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层(1)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导热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层(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水的导热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涂层为导热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层(2)为换热盘管,所述传热层(1)与所述保温层(3)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彦陈猛王文博王恒高娜吴心伟李明召王嘉毅班志海刘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旭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