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50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包括进水口、产水口、浓进水口、极水出口、浓水出口,EDI模块可模块化设计布置,设置的产水母管拱桥管道、极水母管拱桥管道、浓出水母管拱桥管道的底标高高于EDI装置最高点,保证所有的EDI模块始终处于满水状态,避免模块断水及水流因惯性突变。产水母管手动隔膜阀位于不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和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前的产水母管上,控制合格产水和不合格产水流量大小并维持一致,极限缩减流量突变可能性,实现稳压保护作用,避免水锤效应影响。并完善系统压力表、流量计配置方式,避免黑匣子操作,提升系统数据化、可视化水平。可视化水平。可视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EDI(Electrodeionization,连续电解除盐技术)作为一项取代传统的混床离子交换技术生产超纯水的工艺,通过将传统的离子交换树脂和电渗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水中的污染离子去除,目前应用广泛。EDI模块运行方式主要为逆流再生和顺流再生两种,模块布置多为多排多台的集成化布置。逆流再生EDI模块对进水、浓水进水、产水等压力要求较为严格。如产水管路上,为控制产水压力,产水手动阀门开度很小(通常仅为10~20%),不合格产水排放管直接进入地沟。设备启动后,不合格产水首先直接外排,过程中可能导致最顶部模块无水流通过;当切换到合格产水排放管时,会出现产水管路剧烈震动、水流喷射噪声等情况,进水、产水压力会瞬间升高0.03~0.05MPa,EDI产水支管接口强烈振动,甚至出现EDI模块产水端极板损坏情况,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判断分析,主要为不合格水排放与合格水排放阀切换时,阀门关闭太快,后续水流在惯性作用下迅速达到,引起局部压强升高,进而产生破坏作用,可能会造成管道破裂、设备损坏等情况。而且由于排放手动阀门的位置设置,不合格水排放为全量大流量排放,合格水排放水量相对减小,水量的突变也会造成模块极板的冲击破损。
[0003]解决逆流再生EDI模块运行中存在的水锤效应问题、避免模块断水运行等问题以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始终在高纯水制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易、安全稳定、经济性高的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包括:
[0007]逆流再生EDI装置阵列,所述逆流再生EDI装置阵列由若干逆流再生EDI模块阵列排布组成;
[0008]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母管以及若干进水支管,进水母管的一端输入来水,另一端与若干进水支管的一端相连;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的进水口相连;
[0009]产水管路,所述产水管路包括产水母管以及若干产水支管,每路产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的产水口相连,另一端均与产水母管相连通,产水母管的另一端设置不合格水排放口和合格水排放口;
[0010]浓进水管路,所述浓进水管路包括浓进水母管以及若干浓进水支管,浓进水母管的一端与进水母管相连,另一端与若干浓进水支管的一端相连;浓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的浓水进口相连;
[0011]极水管路,所述极水管路包括极水母管以及若干极水支管,每路极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的极水出口相连,另一端均与极水母管相连通;极水母管的末端为极水排放口;
[0012]浓出水管路,所述浓出水管路包括浓出水母管以及若干浓出水支管,每路浓出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的浓水出口相连,另一端均与浓出水母管相连通;浓出水母管的末端为浓水排放口。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14]所述进水母管上设置有进水母管流量计和进水母管压力表,所述进水母管流量计和进水母管压力表均能够显示当前进水母管的流量和压力,并且能够远程反馈监测数据;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中,每排进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进水支管压力表。
[0015]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中,每排产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产水支管压力表,产水母管上沿产水流向依次设置有产水母管压力表、产水母管手动隔膜阀以及产水母管流量计,产水母管末端不合格水排放口处设置有不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合格水排放口处设置有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
[0016]所述产水母管流量计至不合格水排放口及合格水排放口之间设置管道底标高高于EDI装置最高点的产水母管拱桥管道。
[0017]所述浓进水母管上沿浓进水流向依次设置浓进水手动隔膜阀、浓进水减压阀以及浓进水压力表;浓进水压力表能够显示当前浓进水母管的压力,并且能够远程反馈监测数据。
[0018]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中,每排极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极水支管压力表,极水母管上沿极水流向依次设置有极水母管压力表、极水母管手动隔膜阀以及极水母管流量计。
[0019]所述极水母管流量计至极水排放口之间设置管道底标高高于EDI装置最高点的极水母管拱桥管道。
[0020]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中,每排浓出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浓出水支管压力表,浓出水母管上沿浓出水流向依次设置有浓出水母管压力表、浓出水母管手动隔膜阀以及浓出水母管流量计。
[0021]所述浓出水母管流量计至浓水排放口之间设置管道底标高高于EDI装置最高点的浓出水母管拱桥管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产水、极水、浓水的拱形出水管道,调整阀门布置,以及压力表、流量计的配置方式,完善逆流再生EDI装置运行方式,解决水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系统安全稳定性。
[0024]出水稳定,波动性小。通过设置产水、极水、浓水出水管路的拱形管道,拱桥标高高于最高EDI装置模块顶部高度,有效保证所有模块始终处于满水状态,且出水经拱桥形管道有效缓冲,出水压力稳定。
[0025]产水分路可控统一,通过调整阀门布置及拱桥状管道设置,不合格产水和合格产水的流量相同,极限缩减流量突变可能性,实现稳压保护作用,避免水锤效应影响。
[0026]运行可视化,增加压力表、流量计等仪表配置,对系统运行工况深度把控,避免黑
匣子操作,提升系统数据化、可视化水平。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

逆流再生EDI模块,2

进水口,21

进水母管流量计,22

进水母管压力表,23

单排进水支管压力表,3

产水口,31

单排产水支管压力表,32

产水母管压力表,33

产水母管手动隔膜阀,34

产水母管流量计,35

产水母管拱桥管道,36

不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37

合格产水排放自动阀,4

浓进水口,41

浓进水手动隔膜阀,4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流再生EDI装置阵列,所述逆流再生EDI装置阵列由若干逆流再生EDI模块(1)阵列排布组成;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母管以及若干进水支管,进水母管的一端输入来水,另一端与若干进水支管的一端相连;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的进水口(2)相连;产水管路,所述产水管路包括产水母管以及若干产水支管,每路产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的产水口(3)相连,另一端均与产水母管相连通,产水母管的另一端设置不合格水排放口和合格水排放口;浓进水管路,所述浓进水管路包括浓进水母管以及若干浓进水支管,浓进水母管的一端与进水母管相连,另一端与若干浓进水支管的一端相连;浓进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的浓水进口(4)相连;极水管路,所述极水管路包括极水母管以及若干极水支管,每路极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的极水出口(5)相连,另一端均与极水母管相连通;极水母管的末端为极水排放口;浓出水管路,所述浓出水管路包括浓出水母管以及若干浓出水支管,每路浓出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的浓水出口(6)相连,另一端均与浓出水母管相连通;浓出水母管的末端为浓水排放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母管上设置有进水母管流量计(21)和进水母管压力表(22),所述进水母管流量计(21)和进水母管压力表(22)均能够显示当前进水母管的流量和压力,并且能够远程反馈监测数据;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中,每排进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进水支管压力表(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I装置防水锤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阵列排布的逆流再生EDI模块(1)中,每排产水支管上设置有单排产水支管压力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强张凯李小军杨万荣贺凯和会申陈阳杨杰利贺峰刘贵栋侯智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