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46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池体内经隔板分隔为混凝区、澄清区;隔板下部有连通混凝区与澄清区的进水口一;混凝区内有搅拌机;混凝区顶部有加药管一。澄清区内有挡板,澄清区经挡板分为整流段、澄清段;挡板下部有连通整流段与澄清段的进水口二。澄清区内位于隔板与挡板之间的整流段有整流挡墙,用于使从进水口一流往进水口二的水流从整流挡墙上方绕行。澄清区内澄清段上部有蜂窝斜管填料;蜂窝斜管填料上方设有出水三角堰。澄清区澄清段底部有排泥回流口;排泥回流口与和絮凝池连通的回流螺杆泵相连。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后的出水总磷稳定达标、出水清澈、感官优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出水总磷、悬浮物超标,出水颜色发黄,感官不清澈的问题。澈的问题。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在IBR反应池出水投加PAC后进入机械絮凝池搅拌絮凝,泥水混合液进入快滤池进行过滤、除磷,但存在滤料截留不住絮凝剂,大量絮凝污泥沉淀至清水池,反洗时又将絮凝污泥流入调节池,造成絮凝污泥和总磷始终在系统内循环,总磷超标,出水颜色发黄,不清澈,感官不好。且随着絮凝污泥不断的进入快滤池,在滤料上面会积留污泥形成污泥层,滤料堵塞,造成过滤速度降低,滤池溢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保证出水总磷稳定达标的污水深度处理池。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池体内经隔板分隔为混凝区、澄清区;所述混凝区与澄清区体积比为1:1.8~2.2;所述隔板下部设有连通混凝区与澄清区的进水口一;所述混凝区内设有慢速搅拌机;所述混凝区顶部设有加药管一。
[0005]所述澄清区内设有挡板,澄清区经挡板分为整流段、澄清段;挡板下部设有连通整流段与澄清段的进水口二。
[0006]所述澄清区内位于隔板与挡板之间的整流段设有整流挡墙,用于使从混凝区经进水口一进入澄清区流往进水口二的水流从整流挡墙上方绕行。
[0007]所述澄清区内澄清段上部设有蜂窝斜管填料;蜂窝斜管填料上方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三角堰。
[0008]所述澄清区澄清段底部设有排泥回流口;所述排泥回流口经管路与和絮凝池连通的回流螺杆泵相连。r/>[0009]还包括与混凝区经隔墙上部溢流口相连通的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设有快速搅拌机;絮凝池顶部设有加药管二;所述絮凝池进水口与二沉池出水口相连;絮凝池底部污泥回流口与回流螺杆泵经管路相连;絮凝池下部排泥口处装有用于排泥至储泥池的排泥管。
[0010]所述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
[0011]所述混凝区中所加药剂为PAM助凝剂。
[0012]所述絮凝池中所加药剂为PAC絮凝剂。
[0013]所述慢速搅拌机运行转速为7~30r/min;所述快速搅拌机运行转速为70~125r/min。
[001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快滤池滤料层上部积存污泥层,滤料堵塞,滤速降低,滤池污水溢流,清水池积存絮凝污泥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池体内设置隔板分隔为混凝区和澄清区,隔板下部开口,混凝区内加装框式搅拌机,投加PAM助凝剂。来自絮凝池的混合液进入混凝区在PAM助凝剂的作用下使絮体结团变大。本技术采
取将投加PAC药剂后产生的絮凝污泥排除反应系统,不让絮凝污泥在系统内循环,否则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内总磷会越积累越高。本技术通过将污泥排至储泥池,将含磷污泥以脱泥方式去除。澄清池进水口方向砌筑整流挡墙,在澄清池上部设置蜂窝斜管填料,澄清池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在蜂窝斜管的助沉作用下,污泥沉降在池底,上清液经出水三角堰自流至清水池。澄清池底部设置排泥回流口(回流至絮凝池),通过池壁外侧安装回流螺杆泵进行排泥回流操作,絮凝池经下部排泥口排泥至储泥池。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污水深度处理池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出水总磷、悬浮物超标,出水颜色发黄,感官不清澈的问题。本技术在试用阶段,出水总磷稳定达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并且出水清澈见底,感官优良,达到了预期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池体1、隔板2、混凝区3、澄清区4、进水口5、慢速搅拌机6、整流挡墙7、挡板8、进水口二9、加药管一10、蜂窝斜管填料11、出水三角堰12、排泥回流口13、回流螺杆泵14、絮凝池15、快速搅拌机16、加药管二17、底部回流口18、排泥口19、排泥阀20、溢流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污水深度处理池,池体1内经隔板2分隔为混凝区3、澄清区4,混凝区3与澄清区4体积比为1:2。隔板2下部设有连通混凝区与澄清区的进水口一5。混凝区3内设有慢速搅拌机6,该慢速搅拌机为框式搅拌机,运行转速为7~30r/min。混凝区3顶部设有加药管一10,PAM助凝剂经加药管一10加入混凝区。絮凝池15与混凝区3经隔墙上部溢流口21相连通,絮凝池15内设有快速搅拌机16,快速搅拌机运行转速为70~125r/min。絮凝池15顶部设有加药管二17。PAC絮凝剂经加药管二17加入絮凝池。絮凝池15进水口与二沉池出水口相连。絮凝池15底部污泥回流口18与回流螺杆泵14经管路相连。絮凝池15下部排泥口处装有用于排泥至储泥池的排泥管19。排泥管19上设有排泥阀20。来自投加有PAC絮凝剂的絮凝池的混合液进入混凝区在PAM助凝剂的作用下使絮体结团变大。
[0019]澄清区4内设置挡板8分隔为整流段、澄清段。挡板8下部设有连通整流段与澄清段的进水口二9。澄清区4内位于隔板2与挡板8之间的整流段设有整流挡墙7,用于使从混凝区3经进水口一5进入澄清区4流往进水口二9的水流从整流挡墙7上方绕行。澄清区4内澄清段上部设有蜂窝斜管填料11。蜂窝斜管填料11上方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三角堰12。澄清池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在蜂窝斜管的助沉作用下,污泥沉降在池底,上清液经出水三角堰自流至清水池。澄清区4澄清段底部设有排泥回流口13。排泥回流口13经管路与和絮凝池连通的回流螺杆泵14相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池体(1)内经隔板(2)分隔为混凝区(3)、澄清区(4);所述混凝区(3)与澄清区(4)体积比为1:1.8~2.2;所述隔板(2)下部设有连通混凝区与澄清区的进水口一(5);所述混凝区(3)内设有慢速搅拌机(6);所述混凝区(3)顶部设有加药管一(10);所述澄清区(4)内设有挡板(8),澄清区(4)经挡板(8)分为整流段、澄清段;挡板(8)下部设有连通整流段与澄清段的进水口二(9);所述澄清区(4)内位于隔板(2)与挡板(8)之间的整流段设有整流挡墙(7),用于使从进水口一(5)流往进水口二(9)的水流从整流挡墙(7)上方绕行;所述澄清区(4)内澄清段上部设有蜂窝斜管填料(11);蜂窝斜管填料(11)上方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三角堰(12);所述澄清区(4)澄清段底部设有排泥回流口(13);所述排泥回流口(13)经管路与和絮凝池连通的回流螺杆泵(1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万兵鲁宏武王子花凌云车延文张晨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江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