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杆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36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杆气缸,包括筒体、分别固定在筒体两端开口处的前盖和后盖、密封且活动设于筒体内的活塞、嵌设在前盖中的导向套、密封且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套中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外并设于筒体内且介于活塞与前盖之间的弹簧;杆体的内端固定在活塞上,杆体的外端伸出到前盖的外部,前盖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导向套嵌设在通孔中,杆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加快杆体的移动速度和复位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杆体的运动频率以突破了限制。运动频率以突破了限制。运动频率以突破了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杆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笔杆气缸。

技术介绍

[0002]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笔杆气缸又称微型气缸,因其价格便宜、结构紧凑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频率使用要求的行业中;现有笔杆气缸的活塞在向外移动时会由于排气较慢而受到一定的阻力,进而导致杆体的移动速度较慢;同时,活塞在向内复位时,无法将高压气体快速向外排出,进而导致杆体的复位速度也较慢,从而致使杆体的运动频率受到了限制,无法进一步提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加快杆体的移动速度和复位速度以进一步提高了杆体运动频率的笔杆气缸。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笔杆气缸,包括筒体、分别固定在筒体两端开口处的前盖和后盖、密封且活动设于筒体内的活塞、嵌设在前盖中的导向套、密封且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套中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外并设于筒体内且介于活塞与前盖之间的弹簧;杆体的内端固定在活塞上,杆体的外端伸出到前盖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套嵌设在通孔中,所述杆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前盖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内端与通孔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位于导向套的内侧;所述后盖的内端开设有沉孔,所述后盖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内端与沉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向外形成有凸腔,所述凸腔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位置与活塞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前盖由塑料材质制成。
[0005]优选地,所述杆体上还套设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设于前盖的端部外侧。
[0006]优选地,所述杆体上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设于螺母与前盖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前盖的根部向外形成有第一凸柱,所述后盖的根部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所述第二凸柱分别密封插入在筒体的两端开口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柱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向槽,所述筒体的对应端开口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向凹筋,所述第一环向凹筋的底部嵌入在第一环向槽中。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凸柱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向槽,所述筒体的对应端开口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环向凹筋,所述第二环向凹筋的底部嵌入在第二环向槽中。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在活塞向外移动时借助第二出气孔快速排出原本位于筒体中并介于活塞与前盖之间的空气以彻底消除活塞向外移动时的阻力,进而有效加快杆体的移动速度,同时能在活塞向内复位时借助第二出气孔快速排出原本位于筒体中并介于活塞与后盖之间的压缩气体以彻底消除向内复位时的阻力,进而有效加快了杆体的复位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杆体的运动频率以突破了限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斜视俯侧结构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杆体在伸出时的剖面结构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杆体在回缩时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5]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6]如图1~3所示,一种笔杆气缸,包括筒体1、分别固定在筒体1两端开口处的前盖3和后盖2、密封且活动设于筒体1内的活塞4、嵌设在前盖3中的导向套6、密封且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套6中的杆体5、以及套设在杆体5外并设于筒体1内且介于活塞4与前盖3之间的弹簧7;杆体5的内端固定在活塞4上,杆体5的外端伸出到前盖3的外部,前盖3的中心开设有通孔32,导向套6嵌设在通孔32中,杆体5的外壁与通孔32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前盖3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31,第一出气孔31的内端与通孔32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位于导向套6的内侧;后盖2的内端开设有沉孔22,后盖2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气孔21,进气孔21的内端与沉孔22的内部相互连通;筒体1的外壁上向外形成有凸腔11,凸腔11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孔12,第二出气孔12的位置与活塞4的位置相互配合,前盖3由塑料材质制成。
[0017]杆体5上还套设螺接有螺母9,螺母9设于前盖3的端部外侧。
[0018]杆体5上还套设有垫圈8,垫圈8设于螺母9与前盖3之间。
[0019]前盖3的根部向外形成有第一凸柱34,后盖2的根部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柱24,第一凸柱34和第二凸柱24分别密封插入在筒体1的两端开口处。
[0020]第一凸柱34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向槽33,筒体1的对应端开口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向凹筋13,第一环向凹筋13的底部嵌入在第一环向槽33中。
[0021]第二凸柱24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向槽23,筒体1的对应端开口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环向凹筋14,第二环向凹筋14的底部嵌入在第二环向槽23中。
[0022]工作原理:压缩气体经由进气孔21进入到沉孔22中,再经由沉孔22进入到筒体1中并介于活塞4与后盖2之间,随着压缩气体的不断充入,活塞4会被气压推动并逐渐克服弹簧7的反弹力而朝着前盖3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杆体5沿导向套6向外移动,从而使杆体5的外端向外伸出以起到驱动外部机构进行运动的作用。
[0023]活塞4在移动过程中,原本位于筒体1中并介于活塞4与前盖3之间的空气会被压迫着进入到通孔32中,再经由第一出气孔31向外排出,但是排气速度较慢,导致活塞4在移动
中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影响而减慢移动速度,而本技术由于设置了第二出气孔12,原本位于筒体1中并介于活塞4与前盖3之间的空气可以经由第二出气孔12快速向外排出,进而彻底消除了活塞4的阻力,从而有效加快了杆体5的伸出速度。
[0024]当活塞4移动经过第二出气孔12的位置时,位于筒体1中并介于活塞4与后盖2之间的压缩气体就会经由第二出气孔12快速向外排出以进行泄压;同时,活塞4在弹簧7的反弹力作用下迅速朝着后盖2的方向移动复位,进而带动杆体5实现回缩的动作,由于压缩气体已经快速排出,针对弹簧7反弹力的阻力被消除,所以弹簧7的反弹力可以全部作用在活塞4上;杆体5回缩时,螺母9会跟随杆体5朝着前盖3的方向移动,当螺母9抵住垫圈8时,杆体5的回缩到达极限位置,垫圈8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杆气缸,包括筒体、分别固定在筒体两端开口处的前盖和后盖、密封且活动设于筒体内的活塞、嵌设在前盖中的导向套、密封且活动穿插设置在导向套中的杆体、以及套设在杆体外并设于筒体内且介于活塞与前盖之间的弹簧;杆体的内端固定在活塞上,杆体的外端伸出到前盖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套嵌设在通孔中,所述杆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前盖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内端与通孔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位于导向套的内侧;所述后盖的内端开设有沉孔,所述后盖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内端与沉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向外形成有凸腔,所述凸腔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位置与活塞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前盖由塑料材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杆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付恩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