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17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固定至骑行车车体的固定部、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移动设备的安装部;所述支撑结构设有用于调整角度的可转动部,所述可转动部包括可活动件和相对固定件,两者上均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之间通过搭接体配合,所述搭接体形成以面接触方式配合的侧壁,且侧壁上至少部分倾斜地设置以形成可过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面接触式的搭接体以加强保持相对不动状态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由于颠簸外力,非转动外力引起的过位运动;同时为了实现搭接体的相对运动,还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有利于过位运动的过渡接触面。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既要实现限位件相对运动,又期望保持相对运动运动后的结构静止状态的矛盾问题。态的矛盾问题。态的矛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日常用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骑行车辆的车把上,例如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把上,都会安装手机支架用于在骑行过程中放置手机。然而这种手机支架在骑行中容易受颠簸外力的影响,导致手机抖动、角度改变,甚至有跌落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支架中转动部采用的相互配合限位件为玻珠板和波孔板或玻珠对玻珠结构,玻珠和波孔的配合虽然在过位运动时可以实现较为容易的过位运动,以调节角度;但是,在过位运动后,因玻珠和波孔接触面积小(点接触面或线接面),较难保持状态,容易发生错位/过位运动。尤其是在高速骑行的骑警使用情形,或者为极限运动提供手机支架的情形,防止抖动、手机角度变化和跌落是非常重要的。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自行车或摩托车的手机支架容易在骑行中发生抖动、角度变化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固定至骑行车车体的固定部、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移动设备的安装部;所述支撑结构设有用于调整角度的可转动部,所述可转动部包括可活动件和相对固定件,两者上均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之间通过搭接体配合,所述搭接体形成以面接触方式配合的侧壁,且侧壁上至少部分倾斜地设置以形成可过位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搭接体由限位件边缘向中心形成由高至低、由宽至窄的山脊形状。
[0008]优选地,所述可过位结构形成设于边侧方向的坡体形状和/或形成设于顶缘方向的圆弧形状。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以及搭接体共同形成波纹盘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至少设有两个用于调整不同方向角度的可转动部。
[0011]优选地,所述可转动部还包括与可活动件以同步转动方式连接的致动轴,与致动轴连接的致动把手,致动把手形成沿致动轴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均布的杆状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卡箍,卡箍包括固定件和扣合件,所述扣合件由水平转至竖直的方式与固定件配合;固定部还包括防震胶圈,该防震胶圈与卡箍套接。
[0013]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主架体和分架体,分架体与主架体通过螺杆结构连接,主
架体和分架体上均设有抓手,所述抓手由顶部至根部形成由窄至宽的形状,且抓手的顶部朝内设置,多个所述抓手形成四点式矩形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主架体包括板体,板体设有散热区。
[0015]优选地,所述板体上设有真空吸盘。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固定至骑行车车体的固定部、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移动设备的安装部;所述支撑结构设有用于调整角度的可转动部,所述可转动部包括可活动件和相对固定件,两者上均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之间通过搭接体配合,所述搭接体形成以面接触方式配合的侧壁,且侧壁上至少部分倾斜地设置以形成可过位结构。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限位件的相对过位运动和保持过位后的静止状态,采用的是玻珠结构,玻珠在转动力的作用下,搭接处发生相对过位/错位运动,由前空位处至后空位(波谷)处,在过位/错位运动后,转动力作用消失,进而保持现时状态,以实现调节后的转动部的角度保持。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玻珠之间的接触处为面积较小的点接触或线接触,导致在使用时,例如高速骑行时(骑警高速骑行追捕时速可达百公里以上、自行车极限运动),稍有颠簸就容易在颠簸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过位/错位运动,进而造成支架上安装的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抖动、甚至跌落。为了解决既能在转动力的作用下使搭接体过位运动,又能在转动力消失后保持结构的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面接触式的搭接体以加强保持相对不动状态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由于颠簸外力,非转动外力引起的过位运动;同时为了实现搭接体的相对运动,还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有利于过位运动的过渡接触面。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既要实现限位件相对运动,又期望保持相对运动/过位/错位运动后的结构静止状态的矛盾问题。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架组装完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固定部、11卡箍、111固定件、112扣合件、12防震胶圈;
[0025]200支撑结构、20可转动部、21可活动件、22相对固定件、23限位件、24搭接体、241侧壁、242可过位结构、25致动轴、26致动把手;
[0026]30安装部、31主架体、32分架体、311抓手、312板体、313散热区;
[0027]40连接件、41斜面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9]如图1、2、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固定至骑行车车体的固定部10、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200、以及用于安装移动设备的安装部30;所述支撑结构200设有用于调整角度的可转动部20,所述可转动部20包括可活动件21和相对固定件22,两者上均设有限位件23;所述限位件23之间通过搭接体24配合,所述搭接体24形成以面接触方式配合的侧壁241,且侧壁241上至少部分倾斜地设置以形成可过位结构242。
[0030]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体24由限位件23边缘向中心形成由高至低、由宽至窄的山脊形状。
[003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过位结构242形成设于边侧方向的坡体形状和/或形成设于顶缘方向的圆弧形状。
[0032]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23以及搭接体24共同形成波纹盘结构。
[003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200上至少设有两个用于调整不同方向角度的可转动部。
[0034]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转动部20还包括与可活动件21以同步转动方式连接的致动轴25,与致动轴25连接的致动把手26,致动把手26形成沿致动轴25径向延伸、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固定至骑行车车体的固定部(10)、用于支撑的支撑结构(200)、以及用于安装移动设备的安装部(30);所述支撑结构(200)设有用于调整角度的可转动部(20),所述可转动部(20)包括可活动件(21)和相对固定件(22),两者上均设有限位件(23);所述限位件(23)之间通过搭接体(24)配合,所述搭接体(24)形成以面接触方式配合的侧壁(241),且侧壁(241)上至少部分倾斜地设置以形成可过位结构(2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体(24)由限位件(23)边缘向中心形成由高至低、由宽至窄的山脊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过位结构(242)形成设于边侧方向的坡体形状和/或形成设于顶缘方向的圆弧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3)以及搭接体(24)共同形成波纹盘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0)上至少设有两个用于调整不同方向角度的可转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骑行车可装载移动设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南燕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辉宇晟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