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具体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泵站本体,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泵站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泵站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扶梯,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站立的维修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通过设置泵站本体的内腔为斜面并通过聚泥槽可以使泵站本体内部污水中的淤泥沉淀并汇集在聚泥槽的内部,并通过启动电机,可以依次将聚泥槽内部的淤泥取出并排入收泥箱的内部进行收集,方便集中清理,并通过设置的第二防护罩,防止长时间使用后,电机表面产生灰尘,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提升泵站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升污水的高程并将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水处理,由于处理的污水面积很大,所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以集中处理的方式来实现污水的处理,污水的集中处理需要将排放的大面积污水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输送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污水管道在地下埋得很深,为了减少后续输送管道的埋深,在污水输送的中途设置泵站。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污水提升泵站在长时间使用时,淤泥会在提升泵站的内部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淤泥长时间不清理容易导致管道堵塞,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是将泵体暂停使用,然后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影响泵站本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通过设置的抽泥管与分水管、支撑杆等结构的配合,可以方便对泵站本体内沉淀的淤泥取出,集中清理,并方便对泵站本体的内腔壁体进行冲刷清洗,延长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泵站本体,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泵站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泵站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扶梯,所述泵站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
[0006]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站立的维修平台;
[0007]所述维修平台的一侧插设有对淤泥进行取出的抽泥管;
[0008]所述维修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对泵站本体壁体进行冲刷的喷头。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底部右侧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的一端与排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排污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底部设置为斜面,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底部最低端开设有聚泥槽,所述维修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泥箱,所述泵站本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抽泥管相连接,所述抽泥管的底端与聚泥槽相对应,所述抽泥管的顶部开口设置在收泥箱的正上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轴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转动轴贯穿抽泥管的中部并延伸至聚泥槽的内部,所述螺旋叶的底端延伸至聚泥槽的内部,所述螺旋叶的底端设置有挡板。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维修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喷头的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在分水管的底部,所述维修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后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分别与水箱和分水管相连接。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首先通过设置泵站本体的内腔为斜面并通过聚泥槽可以使泵站本体内部污水中的淤泥沉淀并汇集在聚泥槽的内部,并通过启动电机,可以依次将聚泥槽内部的淤泥取出并排入收泥箱的内部进行收集,方便集中清理,并通过设置的第二防护罩,防止长时间使用后,电机表面产生灰尘,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
[0014]2、本技术还通过启动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输入分水管的内部,并通过喷头喷出,对泵站本体内腔底部表面的淤泥进行冲刷,方便清洗,提高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支撑杆与支撑台将潜水排污泵悬空,可以防止淤泥在泵站本体与潜水排污泵之间形成死角,导致冲刷清理不干净,并通过第一防护罩,可以防止潜水排污泵将淤泥吸入并排入排水管的内部,容易导致排水管堵塞,影响使用效果;
[0015]综上,通过上述多个作用的相互影响,可以方便对泵站本体内腔沉淀的淤泥进行取出,集中清理,并方便对泵站本体的内腔壁体进行冲刷清洗,避免出现死角,清理不干净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泵站本体的顶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泵站本体;2、排气管;3、排水管;4、进水管;5、扶梯;6、顶盖;7、维修平台;8、抽泥管;9、分水管;10、支撑台;11、支撑杆;12、潜水排污泵;13、第一防护罩;14、聚泥槽;15、收泥箱;16、第二防护罩;17、电机;18、螺旋叶;19、挡板;20、喷头;21、水泵;22、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
‑
4所示的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泵站本体1,泵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泵站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排水管3,泵站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4,泵站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扶梯5,泵站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
[0023]泵站本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站立的维修平台7;
[0024]维修平台7的一侧插设有对淤泥进行取出的抽泥管8;
[0025]维修平台7的底部设置有对泵站本体1壁体进行冲刷的喷头20。
[0026]如附图2所示,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右侧设置有支撑台10,支撑台10的底部四周
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台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排污泵12,潜水排污泵12的一端与排水管3固定连接,潜水排污泵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13,以便于通过设置的支撑杆11与支撑台10将潜水排污泵12悬空,可以防止淤泥在泵站本体1与潜水排污泵12之间形成死角,不便清理,并通过第一防护罩13,可以防止潜水排污泵12将淤泥吸入并排入排水管3的内部,容易导致排水管3堵塞,影响使用效果。
[0027]如附图2和3所示,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为斜面,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最低端开设有聚泥槽14,维修平台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泥箱15,泵站本体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罩16,第二防护罩16的中部设置有电机17,第二防护罩16与抽泥管8相连接,抽泥管8的底端与聚泥槽14相对应,抽泥管8的顶部开口设置在收泥箱15的正上方,电机17的输出端轴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8,转动轴贯穿抽泥管8的中部并延伸至聚泥槽14的内部,螺旋叶18的底端延伸至聚泥槽14的内部,螺旋叶18的底端设置有挡板19,以便于通过启动电机17,依次电动螺旋叶18旋转,进而通过挡板19可以将聚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泵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所述泵站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排水管(3),所述泵站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泵站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扶梯(5),所述泵站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所述泵站本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用于检修人员站立的维修平台(7);所述维修平台(7)的一侧插设有对淤泥进行取出的抽泥管(8);所述维修平台(7)的底部设置有对泵站本体(1)壁体进行冲刷的喷头(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右侧设置有支撑台(10),所述支撑台(10)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台(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排污泵(12),所述潜水排污泵(12)的一端与排水管(3)固定连接,所述潜水排污泵(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出淤泥的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为斜面,所述泵站本体(1)的内腔底部最低端开设有聚泥槽(14)。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翔,陶小明,陈磊,仇信孟,胡勇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楚春归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