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铆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槽的外侧需要用U型筋条进行结构加强。参照图1和图 2,U型筋条1包括第一本体2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本体3,两个第二本体3分别铆接在第一本体1的两端。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铆接U 型筋条,人工铆接存在的问题有:需要人工拼装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并手动控制待铆接的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位置,铆接效率低下,操作难度大,精度低,容易导致U型筋条铆接质量差,出现残次品。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期望做一个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用以实现U 型筋条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全自动铆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解决了如何全自动铆接U型筋条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U型筋条包括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二本体,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包括第一铆接机构、第二铆接机构以及装载机构;
[0009]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放置并固定在装载机构上,装载机构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待铆接部位递送至第一铆接机构或第二铆接机构上;
[0010]第一铆接机构水平设置在装载机构的两侧,用以对第一本体和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所述U型筋条(1)包括第一本体(2)和两个第二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包括第一铆接机构(5)、第二铆接机构(10)以及装载机构(11);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放置并固定在所述装载机构(11)上,所述装载机构(11)将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的待铆接部位递送至所述第一铆接机构(5)或所述第二铆接机构(10)上;所述第一铆接机构(5)水平设置在所述装载机构(11)的两侧,用以对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进行水平铆接;所述第二铆接机构(10)竖直设置在所述装载机构(11)的两侧,用以对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进行竖直铆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构(11)能够在装卸位置和铆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以将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的待铆接部位递送至所述第一铆接机构(5)或所述第二铆接机构(10)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装载机构(11)往复移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12)、第一滑座(13)、滚珠丝杆组件(14)以及伺服电机(15);所述第一滑座(13)设置在所述装载机构(11)底部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12)滑动;所述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与所述滚珠丝杆组件(14)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组件(14)与所述装载机构(11)的底部螺纹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装载机构(11)沿所述第一导轨(12)前后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构(11)包括装载板(20)、伸缩缸(19)、下支撑板(16)、上支撑板(18)以及连接所述下支撑板(16)和所述上支撑板(18)的四个立柱(17);所述装载板(2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四个导向柱(22),所述上支撑板(18)上对应所述导向柱(22)处开设有四个导向孔,所述上支撑板(18)在所述导向孔的下方设置有导向套(23),所述导向柱(22)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套(23)内,所述下支撑板(16)上设置有伸缩缸(19),所述伸缩缸(19)活塞杆的顶端穿过所述上支撑板(18),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装载板(20)上,用以驱动所述装载板(20)进行升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机构(5)和第二铆接机构(10)包括支架、增压缸、铆接上模以及铆接下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所述增压缸,所述增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铆接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铆接下模,所述铆接下模与的所述铆接上模相对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筋条全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板(20)对应所述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待铆接位置处开设有缺口(30),所述缺口(30)供所述第一铆接机构(5)的铆接下模穿过。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方,缪苗,李志刚,谭洋,蔡盛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泰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