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预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01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预处理池,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格栅区、混凝区及初沉区,格栅区的出水口与混凝区的进水口相连通,混凝区的出水口与初沉区的进水口相连通,格栅区、混凝区及初沉区组合形成废水预处理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将沉砂池替换为折板混凝区,且在折板混凝区后新增初沉区,其中初沉区可去除粒径小于100μm的无机类、有机类悬浮物,折板混凝区通过化学混凝沉淀可去除粒径为1μm以下的悬浮颗粒与胶体,悬浮物去除能力远超沉砂池。超沉砂池。超沉砂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预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预处理池,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为保障整个工艺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并减轻后续处理工段的运行负荷,通常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单元前端设置相应的预处理工段,传统的预处理工段包括机械格栅及沉砂池工艺单元。格栅单元通常采用不同构造形式与功能的机械格栅,用于筛滤并截留可能堵塞水泵、管道及阀门的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及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减少浮渣的形成。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200μm,密度大于2.65t/m3的悬浮物,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备免受磨损和阻塞。但传统的预处理工段对于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物去除效果较差,未除去的悬浮物进入后端生化系统,造成后端生化段运行负荷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去除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物的废水预处理池。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格栅区、混凝区及初沉区,格栅区的出水口与混凝区的进水口相连通,混凝区的出水口与初沉区的进水口相连通,格栅区、混凝区及初沉区组合形成废水预处理池。
[0005]进一步的,格栅区内设置有格栅机,还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设置在格栅区上,且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格栅机出口的下方。
[0006]进一步的,混凝区为折板混凝池。
[0007]进一步的,混凝区旁还设置有除油机,除油机用于去除混凝区内的废水中的浮油。
[0008]进一步的,除油机为钢带除油机。
[0009]进一步的,初沉区内设置有刮泥机,初沉区内还设置有浮渣斗,还包括设置在初沉区旁的撇渣井,撇渣井的上方还设有过滤框,浮渣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至过滤框,第一管道远离浮渣斗的一端的设置位置与过滤框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装置将沉砂池替换为折板混凝区,且在折板混凝区后新增初沉区,其中初沉区可去除粒径小于100μm的无机类、有机类悬浮物,折板混凝区通过化学混凝沉淀可去除粒径为1μm以下的悬浮颗粒与胶体,悬浮物去除能力远超沉砂池。
[0012]2、本技术将格栅区、折板混凝区及初沉区合建,有效的降低了预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解决了改、扩建项目用地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废水预处理池各个处理区分开设置,因此相邻两个处理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此管道较长,压头损失大;本技术将格栅区、折板混凝区及初沉区合建,可减小压头损失,有效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下部平面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上部平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沿B

B线的剖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沿C

C线的剖视图;
[0018]图6为本技术沿D

D线的剖视图;
[0019]图7为本技术沿E

E线的剖视图。
[0020]图中标记为:1是格栅区,12是格栅机,14是输送装置,2是混凝区,3是初沉区,32是刮泥机,34是浮渣斗,35是第一管道,4是撇渣井,42是过滤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废水预处理池,包括格栅区1、混凝区2及初沉区3,格栅区1的出水口与混凝区2的进水口相连通,混凝区2的出水口与初沉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格栅区1、混凝区2及初沉区3组合形成废水预处理池。
[0023]具体的,格栅区1、混凝区2及初沉区3组合形成废水预处理池,可减小占地面积,约了建设成本。
[0024]优选的,格栅区1内设置有格栅机12,还包括输送装置14,输送装置14设置在格栅区1上,且输送装置14的进料口位于格栅机12出口的下方。
[0025]具体的,输送装置14可选择皮带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输送装置14用于输送从格栅机12出口出来的污染物。
[0026]优选的,混凝区2为折板混凝池。
[0027]具体的,在使用时需往混凝区2内投加PAC及PAM等药品,混凝区2采用折板混凝池,使废水经过多次折转,促进颗粒混凝、絮凝;折板混凝池可去除粒径为1μm以下的悬浮颗粒与胶体。
[0028]优选的,混凝区2旁还设置有除油机,除油机用于去除混凝区2内的废水中的浮油,对污水中的油脂类进行前端处理,减少油脂类进入后端生化系统,降低生化系统有机负荷。
[0029]优选的,除油机为钢带除油机。
[0030]具体的,除油机还可采用浮筒式撇油器。
[0031]优选的,初沉区3内设置有刮泥机32,初沉区3内还设置有浮渣斗34,还包括设置在初沉区3旁的撇渣井4,撇渣井4的上方还设有过滤框42,浮渣斗34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35连接至过滤框42,第一管道35远离浮渣斗34的一端的设置位置与过滤框42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0032]具体的,浮渣斗34用于收集初沉区3内的浮渣,浮渣通过第一管道35进入过滤框42。
[0033]尽管本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此外,本技术所有技术方案均可进行组合。“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第一”、“第二”等词语仅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区(1)、混凝区(2)及初沉区(3),所述格栅区(1)的出水口与所述混凝区(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混凝区(2)的出水口与所述初沉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格栅区(1)、所述混凝区(2)及所述初沉区(3)组合形成所述废水预处理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区(1)内设置有格栅机(12),还包括输送装置(14),所述输送装置(14)设置在格栅区(1)上,且所述输送装置(14)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格栅机(12)出口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2)为折板混凝池。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徐学军孙吉远吴晓芝韩颖郑博文罗攀张星杨建波赖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