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489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及装置,涉及特种加工领域。该方法将空心管状阳极放置于待加工管道内部中心,并且保持一定间隙;在管状阳极内缓速通入沉积液,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空心管状阳极上端开孔处附着的液滴被吸附到工件管道内壁上,在管状阳极和工件管道内壁之间形成微流道,构成电沉积通路,从而获得超疏水微纳结构;当微纳结构氧化一段时间或者涂覆低表面能物质后,可在工件管道内壁获得超疏水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流程简单,微纳结构易于控制,增强了管道内壁的疏水性,得到的超疏水结构管道可以实现加快其管内的流速的作用。其管内的流速的作用。其管内的流速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加工技术中表面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及装置,适用于不同内径金属直管内壁超疏水结构的制备。

技术介绍

[0002]超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低阻力、抗冰霜等一系列的优点,制备跨尺度超疏水微纳米结构是制备超疏水表面关键的一环。由于长直管道的特殊性,在管道内壁制备超疏水结构比较困难。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85066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镀方法的简易超疏水管内表面制备装置”,在管道内壁电沉积了微纳米结构,但是微纳结构生长无序,无法控制。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91391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备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装置及方法”,利用光纤插入管道制备了有序微纳结构,但是该装置较复杂,造价较高。这些方法各有特色,但都未能达到简便高效的制备有序微纳米疏水结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空心管状阳极上端开孔处附着的液滴被吸附到管道内壁上,在管状阳极和管道内壁之间形成微流道,构成电沉积通路,从而获得超疏水微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用来制备超疏水微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利用静电吸附原理构建管状阳极与工件管道内壁之间的电沉积微流道,将管状阳极置于工件管道内部并保持一定间隙,不通电时,通过管状阳极的沉积液在其开孔处形成液滴;通电后,液滴在管状阳极与阴极工件管道内壁之间形成微流体通道,从而实现工件管道内壁超疏水微结构的制备。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件管道相对管状阳极旋转,所述管状阳极保持静止。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工件管道内径略大于管状阳极外径。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状阳极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孔,且开孔位置置于管状阳极上侧壁;孔的直径、两孔之间的距离依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尺寸而定。
[0010]上述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1]根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的尺寸在管状阳极一侧开孔;
[0012]根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的样式设置旋转速度与间歇时常,优化后导入计算机;
[0013]对工件管道内壁进行预处理将内壁表面毛化,提高超疏水微结构与内壁的结合力;
[0014]管状阳极与直流脉冲电源正极相连,工件管道与直流脉冲电源负极相连;
[0015]开启蠕动泵,缓速通入沉积液,使管状阳极内部充满沉积液并在顶端开孔处形成微小液滴;
[0016]通电,液滴吸附在工件管道内壁构成微流道,形成电化学回路;
[0017]运动控制器控制旋转手臂实现工件管道间歇旋转,制备超疏水微结构样式;
[0018]加工结束后,可以将微结构氧化一段时间或者涂覆低表面能物质,最终在工件管道内壁获得超疏水表面。
[0019]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装置,包括电沉积加工系统、沉积液循环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所述电沉积加工系统包括直流脉冲电源、管状阳极和工件管道;所述管状阳极与直流脉冲电源正极相连,工件管道与直流脉冲电源负极相连,并依靠进液口夹具与出液口夹具保证一定工作间隙;所述运动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和运动控制器;所述计算机控制运动控制器、蠕动泵和直流脉冲电源,所述运动控制器控制x

y

z三轴运动平台和旋转手臂;所述电沉积液循环系统包括蠕动泵、储液槽,进液口夹具和出液口夹具;所述进液口夹具保证沉积液只进入管状阳极内,所述出液口夹具夹持管状阳极的同时夹紧工件管道,使工件管道能跟随旋转手臂旋转。
[0020]上述方案中,进液口与管状阳极连接处可套密封橡胶圈,防止沉积液进入工件管道内。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液口夹具内设置橡胶垫圈,保证管状阳极与工件管道的间隙稳定。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液口夹具与出液口夹具为亚克力等耐蚀绝缘材料。
[0023]上述方案中,出液口设置节流阀,用于调整管状阳极腔内流速。
[0024]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中管状阳极上侧壁上开设有孔,通过调节孔径和孔距,从而达到改变工件管道内壁微结构尺寸大小的目的。
[0026]2.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工件管道旋转的速度和间歇时间,达到改变工件管道内壁微结构样式的目的。
[0027]3.本专利技术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形成微流道,降低了杂散沉积的影响,电沉积的选择性更强。
[0028]4.本专利技术进液口夹具和出液口夹具限制了沉积液流向,并且能够使管状阳极和工件管道保持水平,间隙稳定。
[0029]5.本专利技术工件管道内径略大于管状阳极外径,从而可以满足通电时可以形成微流道,电镀液不从管道阳极溢流造成杂散沉积,管状阳极形状与工件管道形状相同或者相似,不限于等径直管,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尺寸和结构的工件管道和管状阳极。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到的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加工系统示意图;
[0031]图2为静电吸附构建微流道示意图;
[0032]图3为进液口夹具三维结构图;
[0033]图4为进液口夹具三维结构的透视图;
[0034]图5为出液口夹具结构图;
[0035]图6为图5的剖面图;
[0036]图7为改变旋转参数的微结构样式效果示意图;
[0037]图8为微结构实例SEM电镜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
计算机;2

运动控制器;3

直流脉冲电源;4

蠕动泵;5

进液口夹具;6

支撑座;7

储液槽;8

管状阳极;9

工件管道;10

出液口夹具;11

旋转手臂;12

x

y

z三轴运动平台;13

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静电吸附原理构建管状阳极(8)与工件管道(9)内壁之间的电沉积微流道,将管状阳极(8)置于工件管道(9)内部并保持一定间隙,不通电时,通过管状阳极(8)的沉积液在其开孔处形成液滴;通电后,液滴在管状阳极(8)与阴极工件管道(9)内壁之间形成微流体通道,从而实现工件管道(9)内壁超疏水微结构的制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管道(9)相对管状阳极(8)旋转,所述管状阳极(8)保持静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管道(9)内径略大于管状阳极(8)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阳极(8)沿轴向方向上开设有孔,且开孔位置置于管状阳极(8)上侧壁;孔的直径、两孔之间的距离依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尺寸而定。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内壁超疏水结构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的尺寸在管状阳极(8)一侧开孔;根据所需超疏水微结构的样式设置旋转速度与间歇时常,优化后导入计算机(1);对工件管道(9)内壁进行预处理将内壁表面毛化,提高超疏水微结构与内壁的结合力;管状阳极(8)与直流脉冲电源(3)正极相连,工件管道(9)与直流脉冲电源(3)负极相连;开启蠕动泵(4),缓速通入沉积液,使管状阳极(8)内部充满沉积液并在顶端开孔处形成微小液滴;通电,液滴吸附在工件管道(9)内壁构成微流道,形成电化学回路;运动控制器(2)控制旋转手臂(11)实现工件管道(9)间歇旋转,制备超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嵘徐坤郭盛戴学仁冷志豪唐阳帆张朝阳吴予澄鲁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