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750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包括第一底架,所述的第一底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底架,且第一底架的顶部一端安装有顶架;所述的顶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且第一步进电机贯穿顶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与第一活动板的顶部相连接,且第一活动板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杆;每个所述的导向杆分别与一个套筒滑动连接,且套筒与的外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驱动辊和压辊,驱动辊配合驱动电机可以主动进行转动,驱动辊配合压辊夹紧标签带即可牵引运输标签带,将标签带输送至印刷装置内部,标签带从驱动辊和压辊之间穿过后就不再受力,确保标签带的打印时保持平整,提高了打印效果。提高了打印效果。提高了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印刷加工相关
,具体是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印刷加工指的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而标签印刷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到进纸结构。
[0003]而目前使用的进纸结构通常是通过通过一个可以主动旋转的转辊转动牵引印刷纸进行移动,且转辊和储料辊通常设置在印刷装置的两端,因此在印刷过程中纸张会因为拉力而产生一定的弹性拉伸,会影响印刷效果,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进纸结构通常是通过通过一个可以主动旋转的转辊转动牵引印刷纸进行移动,且转辊和储料辊通常设置在印刷装置的两端,因此在印刷过程中纸张会因为拉力而产生一定的弹性拉伸,会影响印刷效果,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包括第一底架,所述的第一底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底架,且第一底架的顶部一端安装有顶架;所述的顶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且第一步进电机贯穿顶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与第一活动板的顶部相连接,且第一活动板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杆;每个所述的导向杆分别与一个套筒滑动连接,且套筒与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的底部配合四个复位弹簧与第二活动板相连接,且第二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压辊;所述的顶架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有驱动辊,同时驱动辊安装在顶架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底架的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辊,且第一导向辊的下方设有第二导向辊,同时第二导向辊安装在第一底架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第一底架的内侧下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活动架,且两个活动架分别安装在第二底架的两侧内壁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二底架的顶部两端均呈槽型结构,且每个槽型结构内部均呈等间距安装有一组滑轮,同时每组滑轮均呈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所述的第二底架的顶部设有储料辊,且储料辊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轮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驱动轴呈丝杆结构,且驱动轴与第一活动板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同时驱动轴配合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和压辊组成升降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压辊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压辊均
呈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同时两组压辊均紧贴驱动辊的外壁;所述的压辊配合复位弹簧和第二活动板与第一活动板组成伸缩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一导向辊的直径大于第二导向辊的直径,且第一导向辊与第二导向辊相互交错分布。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的活动架与第一底架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且两个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导向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架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步进电机,且第二步进电机与其中一个活动架转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的竖锯条间距小于电加热压板的宽度,且两个竖锯条的底部分别与连杆的两端相连接,同时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设置有驱动辊和压辊,驱动辊配合驱动电机可以主动进行转动,驱动辊配合压辊夹紧标签带即可牵引运输标签带,将标签带输送至印刷装置内部,标签带从驱动辊和压辊之间穿过后就不再受力,确保标签带的打印时保持平整,提高了打印效果。
[0015]本技术,设置有驱动轴,通过驱动轴的转动即可带动压辊快速远离驱动辊,使驱动辊与压辊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便于在印刷前将标签带穿过驱动辊与压辊之间,且当压辊贴近驱动辊后,继续推动活动板会挤压四个复位弹簧,复位弹簧收缩后产生的弹力推动压辊持续保持紧贴驱动辊,且在印刷过程中复位弹簧通过自身的收缩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标签带,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0016]本技术,设置有活动架,当活动架保持竖直状态时,穿过两个第三导向辊之间的标签带的长度最小,当在加工过程中,标签带的张力降低导致部分位置产生褶皱时,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活动架转动,随着活动架转动的角度的增加,穿过两个第三导向辊之间的标签带的长度也逐渐增加,进而对标签带的张力进行动态调节,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图1的后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图1的仰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平面服饰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图4中A

A方向截面图。
[0022]图中:1、第一底架;2、第二底架;3、顶架;4、第一步进电机; 5、驱动轴;6、第一活动板;7、导向杆;8、套筒;9、复位弹簧;10、第二活动板;11、压辊;12、驱动电机;13、驱动辊;14、第一导向辊;15、第二导向辊;16、活动架;17、第三导向辊;18、第二步进电机; 19、滑轮;20、储料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包括第一底架1,所述的第一底架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底架2,且第一底架1的顶部一端安装有顶架3;所述的顶架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4,且第一步进电机4贯穿顶架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5;所述的驱动轴5与第一活动板6的顶部相连接,且第一活动板6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导向杆7;每个所述的导向杆7分别与一个套筒8滑动连接,且套筒8与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6的底部配合四个复位弹簧9与第二活动板10相连接,且第二活动板10的底部安装有压辊 11;所述的顶架3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转动连接有驱动辊13,同时驱动辊13安装在顶架3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底架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辊14,且第一导向辊14的下方设有第二导向辊 15,同时第二导向辊15安装在第一底架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第一底架 1的内侧下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活动架16,且两个活动架16分别安装在第二底架2的两侧内壁上。
[00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辊13配合驱动电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架(1),所述的第一底架(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底架(2),且第一底架(1)的顶部一端安装有顶架(3);所述的顶架(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4),且第一步进电机(4)贯穿顶架(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5);所述的驱动轴(5)与第一活动板(6)的顶部相连接,且第一活动板(6)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导向杆(7);每个所述的导向杆(7)分别与一个套筒(8)滑动连接,且套筒(8)与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6)的底部配合四个复位弹簧(9)与第二活动板(10)相连接,且第二活动板(10)的底部安装有压辊(11);所述的顶架(3)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转动连接有驱动辊(13),同时驱动辊(13)安装在顶架(3)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底架(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导向辊(14),且第一导向辊(14)的下方设有第二导向辊(15),同时第二导向辊(15)安装在第一底架(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第一底架(1)的内侧下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活动架(16),且两个活动架(16)分别安装在第二底架(2)的两侧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签印刷滚筒进纸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底架(2)的顶部两端均呈槽型结构,且每个槽型结构内部均呈等间距安装有一组滑轮(19),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李燕林万新科万红杰万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容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