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423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车载动力电池、三通阀、快插冷却接口、充电装置,其中:车载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分别带有冷热功能及热交换回路,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通过快插冷却接口与车辆内部连接,车辆内部的车载动力电池热交换回路、车载空调的热交换回路与快插冷却接口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车载空调的制冷/加热功能由车载热管理系统控制,充电装置的制冷/加热功能由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增加电池电量的基础上,解决高热、低温场景的车辆充电问题,同时解决电池快充充电的散热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接充电桩加热电池,减少电池损耗,降低整车能耗。整车能耗。整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之一的核心零部件,其本身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围绕动力电池加热和散热的热管理方案很多,冷却方案包括风冷、水冷、油冷、空调直冷等;加热方案包括加热膜加热、PTC加热、预热利用等。基本技术方案是嵌入到整车空间结构中或者借用整车空调中。嵌入式方案缺点是占据整车空间,增加整车成本和重量。借用整车空调方案,相比嵌入式方案在成本、重量和空间上有优化,但在策略和设计上更加复杂。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长里程和快速充电在有限的车辆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本专利技术将车辆与充电桩联动,充电时间段借用充电桩进行冷却,充分释放了车辆电池空间,同时解决了快充充电发热量大、高温充电时容易高温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电池充电发热量大的特性,用充电装置对电池充电时间段进行冷却,增加整车续航的基础上,解决整车快充充电发热的难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动力电池、三通阀、快插冷却接口、充电装置,其中:车载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分别带有冷热功能和热交换回路,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通过快插冷却接口与车辆内部连接,车辆内部的车载动力电池热交换回路、车载空调的热交换回路与快插冷却接口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车载空调的冷热功能由车载热管理系统控制,车载热管理系统受整车独立控制;充电装置的冷热功能由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控制。
[0005]优选的,所述车载动力电池自带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采用水冷、油冷、风冷结构中的一种。
[0006]优选的,所述三通阀用于切换和控制水冷选择,也可以同时启动或闭合。
[0007]优选的,所述快插冷却接口用于车辆内部与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的连接;接口断开时,接口处自动闭合;连接好后接口处自动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冷却系统采用整车空调、独立电池空调、或通过风扇直接冷却;加热系统为PTC加热器、加热膜、或燃油加热器中的一种。
[0009]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分流到充电口,用于冷却充电枪。
[0010]优选的,在低温时,充电装置的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电池。
[0011]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受充电装置的控制器独立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根据动力电池温度控制。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主要在增加电池电量的基础同时解决电池快充充电的散热问题。特别适用于具有快充功能的新能源车辆、高热低温的充电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适用于低温条件下,通过外接充电桩加热电池,减少电池损耗,降低整车能耗。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动力电池、三通阀、快插冷却接口、充电装置,其中:车载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分别带有冷热功能和热交换回路,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通过快插冷却接口与车辆内部连接,车辆内部的车载动力电池热交换回路、车载空调的热交换回路与快插冷却接口之间通过三通阀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车载空调的冷热功能由车载热管理系统控制,车载热管理系统受整车独立控制;充电装置的冷热功能由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控制。
[0016]所述车载动力电池自带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采用水冷、油冷、风冷结构中的一种。
[0017]所述三通阀用于切换和控制水冷选择,也可以同时启动或闭合。所述快插冷却接口用于车辆内部与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的连接;接口断开时,接口处自动闭合;连接好后接口处自动连通。
[0018]所述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冷却系统采用整车空调、独立电池空调、或通过风扇直接冷却;加热系统为PTC加热器、加热膜、或燃油加热器中的一种。
[0019]所述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受充电装置的控制器独立控制。所述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分流到充电口,用于冷却充电枪。在低温时,充电装置的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电池。
[0020]所述车载热管理系统、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根据动力电池温度控制。
[0021]图1的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整车空调和充电桩空调两部分,车辆行车充电时,电池有制热需求,采用车载空调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当电池充电时,先插上充电枪,连接电力部分,然后连接冷却接口连接水路部分,然后启动充电。启动后,电池先判断当前温度,如果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先发送冷却需求给充电桩,充电桩启动空调,对电池降温至低于预设温度,然后启动充电流程。由于快充充电倍率大,电池可能升温速度快,如果充电桩空调无法满足降温需求,启动车载空调负责散热。保持电池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充电速率。如果充电桩空调可以独立满足需求,则不启动车载空调。充电结束后,充电自动停止,热管理工作自动停止。拔出充电插头和冷却插头即可。
[002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动力电池、三通阀、快插冷却接口、充电装置,其中:车载动力电池、充电装置分别带有冷热功能和热交换回路,充电装置的热交换回路通过快插冷却接口与车辆内部连接,车辆内部的车载动力电池热交换回路、车载空调的热交换回路与快插冷却接口之间通过三通阀进行控制;车载动力电池和车载空调的制冷/加热功能由车载热管理系统控制,车载热管理系统受整车独立控制;充电装置的制冷/加热功能由充电装置热管理系统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动力电池自带冷却结构、冷却结构采用水冷、油冷、风冷结构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用于切换和控制水冷选择,也可以同时启动或闭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插冷却接口用于车辆内部与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利熊金峰严国刚方兰兰陈涛薛楷哲钮佳伟杜卫彬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