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桁架与立柱,钢桁架通过转接件与立柱连接;转接件包括安装基板和两块连接侧板,安装基板的一侧板面贴合于立柱上并且与立柱固定连接,两块连接侧板相互平行并且板面均平行于竖向,两块连接侧板与安装基板连接围设形成一转接槽,钢桁架的一端嵌插于转接槽内并且通过紧固件与两块连接侧板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转接件实现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安装基板与立柱之间能准确定位、安装操作简单快捷、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钢桁架与连接侧板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二者无需精准定位也能保证可靠连接,在保证连接质量的同时,实现装配式施工,能显著地提高施工效率,并且便于后期维护。并且便于后期维护。并且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建筑工程
,具体提供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方式中,一般将钢桁架焊接至立柱上,焊接操作一方面存在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等问题,焊接操作对于钢构件表面质量等也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也有采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但一般是将桁架端部直接与立柱进行螺栓连接,例如中国专利CN206267325U,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等问题,不仅螺栓在立柱上的锁紧难以保证,而且需要在桁架端部焊接端板,同样存在上述施工成本高、影响钢构件表面质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桁架与立柱,所述钢桁架通过转接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转接件包括安装基板和两块连接侧板,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板面贴合于所述立柱上并且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两块连接侧板相互平行并且板面均平行于竖向,所述两块连接侧板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围设形成一转接槽,所述钢桁架的一端嵌插于所述转接槽内并且通过紧固件与两块连接侧板固连。
[0005]优选地,所述两块连接侧板与所述安装基板一体成型。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侧板上具有多个加劲肋。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立柱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自攻螺钉连接、拉铆钉连接及塞焊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自攻螺钉。
[0009]优选地,所述钢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分别与两块连接侧板固连。
[0010]优选地,所述立柱为方管柱,所述转接件为槽钢构件。
[0011]优选地,所述立柱具有多个节点边部,每一节点边部连接有一个钢桁架。
[0012]优选地,所述立柱为一字型柱、L型柱、T型柱或十字型柱。
[0013]优选地,所述立柱采用钢板一体冲压成型;或者,所述立柱采用多个方管子柱拼焊而成,各钢桁架连接在不同的方管子柱上。
[0014]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转接件实现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其中,转接件可先期安装至立柱上,安装基板与立柱之间能准确定位、安装操作简单快捷、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钢桁架与转接件的连接后期进行,钢桁架与连接侧板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并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二者无需精准定位也能保证可靠连接,在保证连接
质量的同时,实现装配式施工,能显著地提高施工效率,并且便于后期维护。另外,转接槽能较好地对钢桁架进行约束,提高钢桁架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柱与一组钢桁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柱与两组钢桁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
‑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多个方管子柱拼焊形成的立柱与钢桁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一字型柱,图5为L型柱,图6为T型柱,图7为十字形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
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桁架2与立柱1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桁架2与立柱1,所述钢桁架2通过转接件3与所述立柱1连接;所述转接件3包括安装基板31和两块连接侧板32,所述安装基板31的一侧板面贴合于所述立柱1上并且与所述立柱1固定连接,两块连接侧板32相互平行并且板面均平行于竖向,所述两块连接侧板32与所述安装基板31连接围设形成一转接槽,所述钢桁架2的一端嵌插于所述转接槽内并且通过紧固件与两块连接侧板32固连。
[0022]钢桁架2为本领域常规构件,一般地,其包括弦杆和腹杆2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钢桁架2包括上弦杆21和下弦杆22,上弦杆21和下弦杆22通过多个腹杆23连接。当上述钢桁架2嵌插至转接槽中时,上弦杆21和下弦杆22均嵌插至该转接槽内,则上弦杆21和下弦杆22均分别与两块连接侧板32固连;当钢桁架2的端部还有腹杆23时,也即转接槽中还嵌插有腹杆23时,腹杆23也分别与两块连接侧板32固连。
[0023]可以理解地,钢桁架2的宽度/厚度与转接槽的槽宽相匹配,例如二者相同或者转接槽的槽宽稍大于钢桁架2的宽度/厚度,或者钢桁架2与转接槽之间间隙配合式地插接。优选地,上述钢桁架2采用方管桁架,即弦杆和腹杆23均为方管,则优选为弦杆适于与两块连接侧板32面接触,能增大钢桁架2与连接侧板32之间的连接面积,相应地提高钢桁架2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4]可以理解地,钢桁架2与连接侧板3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在连接侧板32的水平宽度方向(即转接槽的槽深方向)上分布的多个连接位置能提高钢桁架2与连接侧板3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显然,通过增大连接侧板32的水平宽度可以优化上述连接可靠性;同样地,通过增大安装基板31的竖向长度,可以提高转接件3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25]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
‑
图7,连接侧板32上具有多个加劲肋321,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侧板32的受力性能;加劲肋321的长度方向可平行于转接槽的槽深方向,加劲肋321的长度可略小于连接侧板32的长度;各加劲肋321优选为在对应的连接侧板32上自上而下依次排步。可选地,上述加劲肋321采用在连接侧板32上一体冲压形成。
[0026]上述安装基板31根据立柱1的形状适配性地设定形状,例如对于圆管立柱1,该安装基板31可采用曲率相匹配的扇形板。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立柱1为方管柱,则安装基板31对应地为平板,两块连接侧板32与安装基板31优选为连接形成一槽钢构件。
[0027]对于安装基板31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装配式连接方式,相较于焊接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连接效率、缩短工期,并且能避免焊接操作对转接件3和立柱1的钢性能不利影响。其中,可选地,安装基板31与立柱1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自攻螺钉连接、拉铆钉连接及塞焊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结构;优选为在安装基板31上预设多个装配孔,可便于安装基板31与立柱1之间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桁架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通过转接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转接件包括安装基板和两块连接侧板,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板面贴合于所述立柱上并且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两块连接侧板相互平行并且板面均平行于竖向,所述两块连接侧板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围设形成一转接槽,所述钢桁架的一端嵌插于所述转接槽内并且通过紧固件与两块连接侧板固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连接侧板与所述安装基板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上具有多个加劲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立柱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自攻螺钉连接、拉铆钉连接及塞焊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结构。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蔡宝林,黄涛,程春英,陆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