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9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液冷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包括:一个壳体,具有相连接的一个壳罩区及至少一个箱体区,该箱体区具有一个容室;一个导热器,结合于该壳罩区,该导热器与该壳罩区之间形成一个相变化腔室,该相变化腔室连通该容室,该导热器具有一个热源接触面用以热连接一个热源,该热源接触面不平行于一个水平面,该箱体区位于该热源接触面延伸方向的上方且不对位该热源;及一个工作液体,填充于该相变化腔室及该容室,该工作液体的液面及该箱体区均高于该热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另外揭示具有该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热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热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科技工业的产品发展趋于精密化,如集成电路或计算机等装置,除了体积设计小型化外,运作速度也大幅地增加,使电流频繁地在组件间流动,故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也相当大。针对各种电子发热组件都设有相对应的热交换装置,以能维持其在许可的温度下正常运作。
[0003]对于高功率电子发热组件来说,一般会使用水冷头协助散热,现有的水冷头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导热板,该壳体及该导热板相结合以形成一个相变化腔室,该导热板可以接触一个热源,该相变化腔室填充一个流动液体,该流动液体由该壳体的一个入液孔流入,该流动液体由该壳体的一个出液孔流出;如此,该热源处的热能可以自该导热板传递至该相变化腔室内,再通过该流动液体的循环流动带走该热源处的热能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0004]然而,上述现有的水冷头,由于须通过该相变化腔室中的流动液体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才能使该流动液体利用气液相的变化机制来实现热量传递;而当该流动液体从液态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该流动液体的液面高度也会随着降低,使得该热源的面积有局部无法被该流动液体覆盖,造成该流动液体对该热源的散热效果有限,使得该流动液体难以对该热源有效地散热,导致散热效率不佳。
[0005]有鉴于此,现有的液冷散热装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即使工作液体因蒸散而产生液面下降的情形,该工作液体的液面仍可以高于热源,使该工作液体可以对该热源有效地散热。
[0007]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可以提升热交换效率。
[0008]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0009]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可以提升组装便利性。
[0010]本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11]本技术全文所记载的组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0012]本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是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0013]本技术的液冷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具有相连接的一个壳罩区及至少一个箱体区,每个该箱体区具有一个容室;一个导热器,结合于该壳罩区,该导热器与该壳罩区之间形成一个相变化腔室,该相变化腔室连通该容室,该导热器具有一个热源接触面用以热连接一个热源,该热源接触面不平行于一个水平面,该箱体区位于该热源接触面延伸方向的上方且不对位该热源;及一个工作液体,填充于该相变化腔室及该容室,该工作液体的液面及该箱体区均高于该热源。
[0014]本技术的液冷散热系统,包括:一个前述的液冷散热装置;一个冷却单元;及一个管件组,串接该液冷散热装置的壳体及该冷却单元,该工作液体沿该管件组于该液冷散热装置及该冷却单元之间循环流动。
[0015]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机壳;一个电子模块,设置于该机壳中,该热源位于该电子模块;及一个前述的液冷散热系统,设置于该机壳中,该导热器的热源接触面热连接该热源。
[0016]因此,本技术的液冷散热装置、具有该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该相变化腔室中的工作液体可以从液态吸收热能而蒸发成气态,以便由该相变化腔室中的工作液体吸收该热源处的热能,而即使该工作液体因蒸散而产生液面下降的情形,由于该相变化腔室与该容室可以容纳足够的工作液体,使该工作液体的液面仍可以高于该热源,使得该热源的面积依然可以完全被该工作液体覆盖,使该工作液体可以对该热源有效地散热,借此,可以实现提供良好散热效率的功效。并且,该热源处的热能可以被带离且在通过该冷却单元时冷却降温,并于降温后再次被导向该液冷散热装置,如此不断地循环,可以使该热源处有效降温,具有提升散热效能的功效,且本技术液冷散热系统不需设置泵浦,即可使该工作液体循环流动,具有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0017]其中,该导热器可以不接触该箱体区。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0018]其中,该壳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入液孔及至少一个出液孔,该出液孔位于该箱体区,该壳体可以于该箱体区处形成弯折。如此,该出液孔的开孔方向形成转弯而与该入液孔的开孔方向不同,使该液冷散热装置可易于作组装、对位或闪避其他组件,进而使该液冷散热装置可以配合各式各样的安装空间,具有提升安装便利性的功效。
[0019]其中,该壳罩区可以具有相对的两个短边,该箱体区可以连接其中一个短边且位于该相变化腔室上方。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组装,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20]其中,该壳罩区可以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该箱体区可以连接其中一个长边且位于该相变化腔室上方。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组装,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21]本技术的液冷散热装置可以另外包括一个多孔结构层位于该导热器,该多孔结构层可以接触该工作液体。如此,可以增加该多孔结构层与该相变化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具有提升热交换效率的功效。
[0022]该壳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入液孔及至少一个出液孔,该入液孔及该出液孔设置于该壳体的不同侧,该出液孔可以高于该入液孔。如此,形成气态的工作液体可易于往上通过
该出液孔蒸散,具有提升良好散热效能的功效。
[0023]其中,该箱体区可以具有一个本体及一个封盖,该本体可以连接该壳罩区且具有一个开口,该封盖可以结合该本体以封闭该开口。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0024]其中,该封盖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接头部以形成该出液孔,该管件组可以组装结合于该接头部。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组装,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0027]图3:沿图2的A

A线剖面图;
[0028]图4:沿图3的B

B线剖面图;
[0029]图5:如图4所示工作液体因蒸散而产生液面下降的剖面图;
[0030]图6:本技术具有液冷散热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具有相连接的一个壳罩区及至少一个箱体区,每个该箱体区具有一个容室;一个导热器,结合于该壳罩区,该导热器与该壳罩区之间形成一个相变化腔室,该相变化腔室连通该容室,该导热器具有一个热源接触面用以热连接一个热源,该热源接触面不平行于一个水平面,该箱体区位于该热源接触面延伸方向的上方且不对位该热源;及一个工作液体,填充于该相变化腔室及该容室,该工作液体的液面及该箱体区均高于该热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器不接触该箱体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液孔及至少一个出液孔,该出液孔位于该箱体区,该壳体于该箱体区处形成弯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罩区具有相对的两个短边,该箱体区连接其中一个短边且位于该相变化腔室上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罩区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该箱体区连接其中一个长边且位于该相变化腔室上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玮谦叶记廷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